APP下载

初中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8-09-26马跃兆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

马跃兆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曾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写作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生今后学习终身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来看,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写作教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练习,为学生的语文写作提供源源不绝的活水之源,进而显著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化写作可以帮助学生从抽象的课本中解脱出来,为学生提供感受自然、事实、人物的机会,使其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产生对对生活的爱,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进而以真情实感反映生活。这就要求把教学目的要求转化成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需要,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

一、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生活,使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它深刻地反映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当前,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生活五彩缤纷,这都为学生的生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看起来学生的生活面很窄小,每天就是家里到学校,早上起床、吃饭,晚上睡觉,学校里上课,家里写作业。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根据学生的生活规律,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不断地深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家里,要学生了解家里的环境、生活状况以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其他家庭成員的个性,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星期天及寒暑假里生活中难忘的事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听到的一些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在学校里,除了上课外,班级所组织的各种活动;等等。这都是学生生活的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由浅入深,先认识物,再到事,再到人,随后更进一步了解人的性格、特点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去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例如,每个学期,我们都组织学生去郊游、参观博物馆、看电影、到大街上搞卫生做好事、到养老院去慰问等,所有这些都打开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每次班级活动后,再让学生对他们的生活进行复述,以达到积累生活素材的目的。学生有了生活、有了素材,写作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所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是生活化作文写作的基础。

二、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深入体验生活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每天撰写一篇日记,就相当于在空盈的水缸中滴入了水滴,而当这一行为养成一种习惯之后,就如同是水缸自满了,那时学生便不会再为写作而担忧、发愁了。日记所撰写的内容主要就是从生活中提炼中来的,比如某日和朋友发生的分歧、某日外出郊游、某日和父母一起吃饭等等,虽然这些都是生活中细枝末节,但是却凝聚了个人深深的情感,是写作者意识和情感的凝聚、体现。因此,我们可以倡导学生以写日记的方式去慢慢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去体现,才能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地去理解,去实践,在实验中,我们充分利用写日记这一形式,本着情感真、立意新、内容广、形式多这一原则,要求学生不受题目、体裁、表达的限制,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实际,把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诉之笔端,连缀成文。学生在这一日记撰写的过程中表现的也毫不逊色,没有令笔者失望,比如有的将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表现的更加张扬,有的将父母的细细叮嘱表现了生动、形象,还有的将朋友之间的友情写到了淋漓尽致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

三、大力推进初中作文的生活积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基础、没有自我体验的作文就没有真实可言,没有深刻可说。初中作文必须回归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积累情感,积累思考。这是解决初中作文题材低幼化、单一化和虚无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初中生写作思想贫乏的关键所在。特别是我们的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只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不断发现,不断积累,自觉撷取有意义的、生动的、鲜活的东西存入脑海,就一定能让孩子们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积累素材并不是一日之功,也不能假以他人之手。引导初中生深入生活,积累素材,除了要减轻应试负担、减少IT危害之外,在内容和方法上也要锐意探索,不断完善。从内容上讲,要引导初中生积累自然美景之素材,春云夏雨、秋月冬雪,大山小溪、鲜花小草、绿树嫩果,唯有实地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积累社会万态之素材,男女老少、贫富贵贱、真善假恶,让孩子们因为参与而了解,因为感悟而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积累活动事件之素材,好动喜玩是孩子的天性,鼓励初中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判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从方法上讲,要指导孩子们写作时务必从生活出发,首先要写实。叙写真切的生活体验,抒发真情实感,表现真知灼见。要教会孩子除了亲历亲为的经验和体会之外,更多地学会移植他人的经验,把生活中耳闻目睹的现象通过组合“典型化”到“自我”身上。其次要写准。要通过观察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来写出生活,尤其要关注生活中的感动之处,关注生活中的独特经验,关注生活中的哲理真知。

四、教师批语注重生活化

语文教师批注学生的作文时需积极融入自身情感,展示文笔,帮助学生在与教师交流中充分感受到教师的文字魅力,并以此为写作动力,愉快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同时,批改作文时,可将适当的权利还给学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自改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他人作品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雯雯.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成效[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105.

[2]杨文静.初中语文随笔写作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与对策[J].教师,2017(28):16.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