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电视剧审美形态研究

2018-09-26崔燕刘思彤

山东青年 2018年4期

崔燕 刘思彤

摘 要: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精神鼓舞下,内蒙古自治区电视艺术工作者为自治区影视艺术事业的更大发展努力奋斗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素养的积蓄,要深入草原、牧区、黄土高原,讴歌蒙汉人民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以及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情,将各民族的精神风貌与地域文化形态真实地、形象化地展现在荧屏上,给观众带去超凡的审美愉悦感。

关键词:内蒙古电视剧;影视艺术事业;审美愉悦

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精神鼓舞下,大力发展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大力传播草原民族特色文化,让文化传播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则是内蒙古影视艺术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文化职责。从内蒙古自治区电视剧创作取得的成果来看,可明晰地感受到生活在这一地域的影视工作者在不断加强、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努力将各民族文化与不同审美形态予汲取、借鉴,在借鉴、汲取的同时,更将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予以发扬光大,创作出了一批批独具特色、且有着不凡审美形态的影视艺术作品。比如像讴歌革命英雄人物的《黄敬斋》、《青年乌兰夫》、《草原春来早》等,通过对此类题材电视剧的欣赏、解读,使得许多观众更加真切地知道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这一特殊地域在中国革命事业进程中做出的特殊贡献,知道了在内蒙古革命史及中国革命史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通过电视剧这样一个视听觉同时传播信息的大众传媒手段讲述革命历史人物的不凡故事,其所呈现出的审美形态和所取得的审美效果无疑是其他传播方式无法相比的。正如学者所说:“毫无疑问,就一般意义而言,电视剧是一种特有的电视艺术形式,追求艺术审美是电视剧的根本任务。” ①内蒙古经典电视剧《党员二楞妈》中二楞妈那句“站起来,你给我站起来,黄土不埋站着的人!”深深地震撼了无数观众的心灵,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于世界之林,首先必须要树立起一个坚定的“立人”信念,“人立、方可国立,民族立”;借助电视剧这一独特的审美形态来表现这样重大的政治主题,其效果无疑是巨大的。《布日古德的眼睛》中,布日古德面对升职利诱时说出的硬硬铮铮的话:“我宁可不当国家干部,也不能眼瞅着腐败现象得不到惩治。另一部内蒙古经典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中多兰冒着自己被打成反革命的危险,坚定地对工作组长说:“我不管革命还是反革命,我不管什么命,我只要带回我的孩子……”以及哈达不但敢于砸了工作组办公室,而且还硬硬地警告着:“你们谁要敢动我老婆一根手指,我打死你们……”在那样一个人妖颠倒、明珠暗投的年代,能够让观众通过电视剧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四人帮一伙所做的英勇斗争,以及在他们身上彰显出的“立人”精神,这是只有电视剧这一独特审美形态方可做到的。

文化孕育了人类文明,文化启迪了科学的发展,文化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任何文化都是由人类创造、发展并丰富起来的;文化是自进入有了人的社会以来的特有精神现象与审美形态。人类正是在漫长的对自然界的不断改造过程中出于对自身需求的一系列活动方才创造出了文化。因而任何文化现象、文化的发展都与人类的具体历史实践活动紧密联系。“伦理关怀及精神价值,不但不是人们强加在故事之上的额外负担,而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故事在人类生活和社会文化中实现和完成自身的基本构成因素。” ②确实如此,纵观内蒙古电视剧创作可以明显地看到:《烟酒》、《艾利亚》、《娜日莎和她的母亲》等电视剧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年代内蒙古各族百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真实现状。《党员二楞妈》为代表的党员系列电視剧表现的则是内蒙古地域百姓“立人”精神意识的自我觉醒。而《山羊坡》、《大漠深处》、《水命》所揭示的则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直到今天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给内蒙古自治区的整个地域所造成的恶劣后果,同时对于如何加强老百姓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好全人类唯一的生存环境提出了警示。斯大林说过:“‘民族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活条件变化的,但它既然存在于每一个一定的时期内,它就要在民族面貌上打上自己的烙印。”③“实践证明,越是民族特点鲜明的文艺作品,越具有普遍意义;从而能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如果文艺作品没有民族特点,民族文艺也就不存在了。”④内蒙古电视剧的菲凡创作成就已经再次证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做上述表述的同时,我们深切地感觉到:人类在创造文化、发展文化的同时亦享受着文化、沐浴着文化给他带来的精神愉悦与心灵快乐。因而,文化就是在这样一个创造于人类又反作用于人类的双向运行轨道上向前完成着一个个似曾相识的螺旋运行。

因而,当文化在今天比此前任何时候都对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生重大作用、产生久远影响之时,影视艺术作为文化影响人类、对人类精神生活发生作用的一个媒介、一种载体,更是无法摆脱与文化的依附关系。正像学者指出的:“人在‘文化自然的同时也文化了自己,特别是文化了人与人的关系。”⑤在文化背景大体相似的地域进行电视剧创作,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带有这一特定地域、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不同文化属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语言、风俗习惯乃至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种种区别;因此,我们关注内蒙古电视剧创作整体成就的时候,要特别探索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对电视剧创作的影响力,以及所表现出的不同审美形态;像黄土高原生活的汉族百姓那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和善良纯朴个性在党员系列电视剧中的传神演绎;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高亢、激昂、奔放的歌声,独具特色的勒勒车、骏马、蒙古包等民族道具,以及豪饮、喜唱、善骑等民族文化属性在电视剧中给观众带去的超强审美表现力等无疑深深地打动了各民族观众的心,使得他们在进行文化享受的同时,更获得了别致的审美愉悦。

文化地域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的影视编导与创作必须要以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为诉求出发点,必须照顾到各自不同文化地域的思维、语言、生活风俗等不同。草原文化地域的民族心胸宽广、宽厚待人,特别反感斤斤计较;内蒙古黄土高原文化地域的民族坚韧不屈、诚实善良、有着顽强的生命意志力;因而电视工作者就必须把准各自不同的文化地域差异与文化定位,将各自的民族性格与生活习俗在电视剧中予以真实、形象化的展现,从而带给观众较强的审美效应。

其次: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较固定的文化地域之中,接受着同一文化教育,顺从着同一种文化意念;因此,不同地域的人们必然在其行为、心理、性格诸方面都带上较强的本地域文化特征。电视剧在文化诉求时就必然要适应不同地域的人的不同风俗习惯、文化修养、伦理道德等文化守恒定律。但同时由于某一文化长时期的稳定发展,必然会构成某一民族或群体固有文化传统,功利性也就成为影视文化诉求的一个主要特点。基于这样的文化传统延续,如何在电视剧创作中表现出对于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也就成了国内电视剧工作者的影视创作理论课题,纵观内蒙古电视剧创作,尤其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视剧,可以明显看到这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就;以《静静的艾敏河》为例,虽然《静静的艾敏河》一剧并没有明显的诗化现实主义创作意图及其有意识的诗化表现,但是在需要推动剧情发展的时候,当必须要用一些颇具哲理性的对话和写意式的象征渲染与提升剧情预期效果时,编导就会恰到时机地使用这一创作技巧;因此,看完这部电视剧后,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则是,《静静的艾敏河》能将通常的历史描述还原为经历过那一时期生活的普通人个人的记忆,表现出对生命意义一往深情的审美诉求。突出了以个体人生的体验来反观、抒写历史,将个体生命融入到具体的地域文化当中做思考,让观众感受到蒙古族同胞高尚、伟大的人格力量,领略草原文化蕴涵着的多重性和巨大精神动力;揭示出草原文化的丰富性,表达草原生态文化、宗教文化、意识形态文化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冲突与融汇。正如学者所说:电视剧应当“细细分析故事的可读性,不在眼花缭乱的情节编织,而应表现生活逻辑的合理延展与丰富的内在联系。”⑥因而該剧以其自身文化定位的准确性、文化诉求的新颖性、文化内涵的厚重性而显现出独具一格的审美形态,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扉。

再次,文化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同时又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产物。说文化活动不是一般的人类活动。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以人自己的独立之思去叩醒沉睡的灵魂,用个体超越的视野去探得本真自我,以对人的本体价值的追求去观照人类的过去历史与现实处境。因此我们说文化活动是人的本真生命活动,是一种寻觅生命之根和生活意境的活动,一种寻求人类心灵感应、心灵呼唤与心灵对话的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观,我们的电视剧作品就应当把准这一文化属性,充分利用视听觉同步传播的独特媒体属性,将人类对心灵的呼唤与心灵间的对话演义的真真切切、出神入化,带给观众强烈的审美愉悦感。

文化活动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由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所决定的。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文化的作用是精神的,它起着影响人的情感、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一曲单调高昂的“劝奶歌”,竟然唤醒了毕力格倔强冰冷的心灵,从心底喊出了他人生中第一声“妈妈!”张志新烈士在与四人帮及其爪牙的英勇斗争中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事迹激励着布日古德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中宁折不屈、坚定地与腐败现象做着英勇斗争。二楞妈那一声“站起来,黄土不埋站着的人!”的震天呐喊唤醒了乡长宋海泉麻木的心灵,激励起了他与腐败分子坚定地斗争到底的勇气。不容置疑,电视剧中所具有的这一精神作用力是非常之大的。

当然,由于不同民族生活地域的不同和民族间的差异所致;因而文化的作用有着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比如表现中国古代美女娜姿娇态的油画送到国外参展时常常得不到西方人士的认同;同样,前几年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一次西方现代艺术展中,被标为现代造型艺术杰作的竟是一堆麻绳,这一作品同样遭到了中国观众的哧鼻。具体到电视剧的创作则更应把握住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实质与审美习惯。当我们研究、探索内蒙古电视剧发展脉胳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要紧紧把准不同民族生活地域的不同和民族间的差异,以及文化的作用有着一定的地域局限性的特点,“正因为蒙古人和满人在历史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势,他们虽然掌握了政权,但不能不屈存于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汉文化并让自己融化在这种文化中,尽管决定文化强大同化能力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它对异族文化的包容和兼收并蓄的能力始终是理解这种文化绵延不绝的一把钥匙。”⑦当然了,我们同时更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愈是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浓重的作品,愈容易冲破地区和民族的界限,成为世界的精神财富。这可以说是文艺较其他文化形态更为优越的地方,也是文艺打破时空限制获得‘永久的魅力的奥秘之所在。”⑧鲁迅也为此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⑨用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构思影视故事、创作影视作品,无疑是一条正确的艺术道路。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鲜明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气质。不同的民族文化气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内蒙古地域辽阔,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养育了一代代能骑、善射、豪饮、逐水草而生、豪爽剽悍的蒙古族百姓,历经千年历史积淀与黄河浇灌的黄土高原生息着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忍辱负重、坚韧不屈的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各族百姓,如何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反映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则是当代电视工作者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毛泽东同志早在七十多年前就说道:“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⑩党中央也曾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传统,是在同外来文化艺术的相互交流、碰撞和竞争中形成的,不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和民族智慧的宝贵结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和拓展我国艺术科学研究,必须以放眼世界的宽广视野,以贯通古今的历史深度,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规律,从人类历史的走向中去拓宽研究空间。”B11今天,当内蒙古自治区的电视艺术工作者和全国人民一样,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鼓舞下,为自治区影视艺术事业的更大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素养的积蓄,一定要深入到草原、牧区、黄土高原,讴歌蒙汉人民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以及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情,将各民族的精神风貌与地域文化形态真实地、形象化地展现在荧屏上,给观众带去超凡的审美愉悦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内蒙古自治区影视事业的更大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释]

①周星著《新世纪中国电视剧艺术现实与发展问题分析》365页.

②曲春景主编《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3月版362页.

③《斯大林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294页.

④文桂《蒙古族文艺特点浅见》民族文艺论丛1982年5月版119页.

⑤《人生哲学》2页.

⑥《新世纪中国电视剧艺术现实与发展问题分析》374页.

⑦《人生哲学》45页.

⑧《民族审美文化论》81页.

⑨《鲁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206页.

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165页.

B11《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指导方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2007年12月.

(作者单位: 1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2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