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域下学风建设体系的实践研究

2018-09-26毕宇晓李平刘真真

山东青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育人

毕宇晓 李平 刘真真

摘 要:学风是一所高校的灵魂之基,但在构建过程中往往只是从加强学生管理、浓厚氛围出发,没有重视发挥“协同育人”优势思考学风体系的构建。“五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就是将学生自主学习、专业教师因材施教、班级风气促进学习、家庭教育辅助学习和辅导员科学引导有机结合,使学风建设细化落实、科学有效,更好的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协同育人;五位一体;学风建设;高水平运动员;实践研究

一、 “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体系实施的必要性

教育部教高〔2012〕4号《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1]。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水平运动员入校具有双重身份,在教练员看来,他们是需要为学校、国家做贡献的“运动员”,在学校看来,他们是需要接受大量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生。因此,高水平运动员群体在高校中极具特殊性,由学生、教练员、班主任、家长、辅导员组成的“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管理体系正是基于“以生为本”和“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实施的有效举措。

(一)学风建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我意识和个性尤为突出,有极强的成人意识、好胜心和自尊心,不愿意被动接受他人的管教和指令;二是性格上,多数高水平运动员活泼好动的性格促成了他们善于与人交往,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对事物有敏锐洞察力和独到见解,容易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思维敏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三是学习态度上,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入学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在对104名高水平运动员的调查中,高考成绩在500分以上仅占2%,400分至500分学生占14%,400 分以内的学生占到44%,因体育成绩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而免试文化课的学生占38%。因此,基于在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思想观念、性格、学习态度和运动训练特点,完善和改进传统育人模式,探讨“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体系坚持充分发挥学生自管理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很有必要。

(二)教练员和班主任引导使学风建设体系更突出专业、更细致、更全面

传统学风建设体系下,专业教师仅是抓好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课下学生很难有机会和专业教师面对面的沟通请教,根据在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特点,“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体系中将班主任和教练员纳入在校高水平运动员教育管理范围,将学生个体理论学习、实践技能提升和班级学风氛围密切联系起来,确保及时了解其思想、学习等情况,丰富了学风建设的内容,减少了管理盲点,使高水平运动员学风建设更加规范化、人性化和细致化。

(三)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建立良好的家校多维度学风建设模式

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三个重要教育环节。因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高水平运动员因个性鲜明、自立性较强,家长更是较少了解他们在校的真实学习情况。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多维度学风建设模式能较好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使因材施教更为科学、全面。

二、“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体系的内容

(一) 以生为本,强化学生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体系突出高水平运动员管理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骨干在运动员管理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学生干部对高水平运动员在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开展管理工作。此外,高水平运动员所属的训练队实行队长负责制,队长协同队员所在班班长对在队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调查发现,高水平运动员中有63%的学生在学业遇到困难时选择寻求高年级学长的帮助;23%的学生选择寻求辅导员的帮助;有12%的学生选择寻求班主任或者教练员的帮助;仅有2%的学生选择寻求家长帮助(图表2)。学生骨干利用自身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学风建设的传递者的身份,通过思想上的引领、情感上的激励、行为中的示范和輿论中的导向作用促进优良学风的养成。

(二)以辅导员为引领,因势利导加强学风管理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辅导员师生比以严重超过了教育部不低于1:200的比例,但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还应坚持以学风建设为龙头,将工作归拢到学风建设这条主线上,因势利导运用“弹钢琴”的方式合理调动和配置资源,成为学生人生发展和学习成才的指导者。“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体系中辅导员是中枢,他保证了学生与专业老师联系、学校与家长联系、学生骨干与后进生联系等。同时辅导员应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监控等职能手段,帮助学生改善学习作风、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校园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以教练、班主任和家长为支撑,实施全面和细致的学风管理

“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体系注重班主任、专业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业管理的作用。以教练员为代表的专业教师是学生大学期间培养专业兴趣、坚实专业基础、明确专业目标的领路人,高水平运动员学风管理中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近似于中国传统的师徒关系,学生和教练非常亲近,很多学生更愿意和教练沟通交流。将实践技能提高的训练课作为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心理和情绪波动,及时与之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促进转化,使运动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训练和比赛中去。同时,选拔积极性高、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实行班主任四年负责制,以提高班主任工作连续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因为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渊博的专业知识,与学生之间在专业课程等方面有共同认知感和归属感。此外,班主任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也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样板示范作用。班主任从班级入手与每个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业发展,同时更有利于形成学风浓厚的班风,很多优秀的实例说明具备优良学风的班级先优学生的培养率、学生考研率普遍较高。家长在高校学风建设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水平运动员对学习的态度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通过与家长沟通,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同时,家长能够更全面掌握学生在学校中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与学校老师一起,有针对性地引导高水平运动员圆满完成学业。

三、“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体系的成效

(一)以新体系为依托,浓厚了专业学习氛围

推进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体系为依托,探讨了加强在校高水平运动员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实现了运动员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态度转变。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知识性和指导性为宗旨,组织一系列推动学风建设活动,为学生学习、交流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全面促进高水平运动员学风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和引导运动员与教师一起组织和参加各种学风建设活动,学生是组织者和主要参加者,教师点评,以评促学全面提高运动员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辅导员还应通过组织开展高水平运动员学风建设摸底座谈会,及时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同时,为规范学风建设管理,实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规章制度,注重在实践中完善和落实学风建设制度,并由学生干部、教练员、班主任和辅导员组成学生工作督查组,坚持每天检查学生到课率、晚自习和晚归情况。

(二)以新体系为依托,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

“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体系进一步落实“全员育人、以人为本”指导思想,是科学细化学风建设责任的有效方法。通过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专业教师因材施教、班级风气促进学习、家庭教育辅助学习和辅导员科学引导有机结合,在提升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的能力提升。男子篮球队是学校重点建设的高水平运动队,但所招收的队员专业技能普遍较省内外知名高校稍显逊色,但经过一至两年的学习、训练和教育,学生被球队能吃苦、敢创新、善拼搏的氛围深深感染,实践技能提升明显。

(三)以新体系为依托,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生命线。针对高水平运动员个性和特点,以“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体系为依托,探讨了新形势下体育特长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策略。鼓励高水平运动员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宣扬“志愿服务,无悔青春”的理念,加强运动员与社会的联系,培养运动员关爱生命、关心他人意识。针对高水平运动员学习困难、训练和比赛压力,教练员和辅导员及时与运动员沟通交流,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运动员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成功和失败。同时,在每个学期初,以给家长一封信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成绩、比赛情况及日常表现,把握学生成长成才方向。

“五位一體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体系的实施,使学生逐步实现从他律到自律、从教化管理向机制管理的转变,充分调动了高水平运动员的自主求真意识,努力拼搏意识,为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和学生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基础。普通专业可以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建立健全“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学风建设的体系,积极发挥专业教师在学风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12〕4号《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育人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