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亮天

2018-09-26丁立梅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石凳素心月色

丁立梅

我要对此刻的天空说点什么才好?

此刻,晚上八九点。月亮升得很高了,天空澄澈得仿若一潭湖水。一两颗星子,是水里面游着的小鱼,轻盈又活泼。万物经过一春的盛放、一夏的喧闹,渐渐各归其位。这很像一场繁华演出,高潮已过,终到谢幕。于演员也好,于观众也好,都得到了各自所需的,心满意足了。灯光也就一盏一盏熄灭了,站起身,掸掸衣,都回家睡觉去吧。

虫鸣声藏起来了,桂香藏起来了。偶有一两片树叶飘落,声音便格外响,嘎嚓、嘎嚓。我以为,那是树的心跳声。天与地,都安静下来,撤除防御,卸下武装,裸露着一颗心,让月光晾晒。人在这样的月亮天里走着,容易模糊了时间,模糊了地域,模糊了生死界限。岁月无垠,有亘古况味的感觉。

月亮似硕大的花朵,开在天上。你说是朵白莲,像;说是朵白菊花,像。我要说,它更像一朵白牡丹,富贵雍容得不行,也只有这个时候的月亮,才当得起“雍容”二字吧!月白风清,也说的是这样的时刻吧!

清代德隐说:“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我很喜欢他说的这个“素心”。经月光的洗濯,再染尘的心,怕也会明净起来的吧!那怀着素心之人,一个一个,在月下重逢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那是归隐田园的陶渊明;“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那是洒脱狂放的李白;“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那是奢望和平安宁的陆游。吕洞宾也来了,他带着一个小牧童而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月光为毯为被,那小牧童酣睡的样子,实在动人。

我的童年,便也跟着奔跑而来。这样的月亮天,我们在屋里铁定是待不住的。出门去,游戏多着呢,弹玉球,拍火花,跳房子,踢毽子,跳绳。或用长棉线扯着一片破塑料纸,沿着田间小路,呼呼地往前冲。想象着自己是举着一面旌旗,正率领着千军万马。

大人们闹不懂我们为什么这么“疯”,总要责骂:大半夜的,还不睡觉,魂丢外面去啦!他们说对了,我们的确把魂丢在外面了,丢在那片月色里了。我们总要玩到月亮西沉,才回到屋内去睡。一时三刻却睡不着,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窗外的月亮天,瞎兴奋。哦,这样的月亮天,能不叫人快乐吗?

我在路邊亭子里的石凳上坐下来。有凉意穿透衣衫,直抵我的肌肤。但也只是一小会儿,我的体温,就让石凳变暖和了——只要你捧出足够的温度,纵使石头,也会被捂暖。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莫不如是。

难得碰见孩子了。现在的孩子,都被关在密封的房子里,少了在月下追逐的野趣。他们怕是连月亮长什么样,也不大说得清的。一对散步的老夫妇,并排着走,喁喁地说着话,从我身边走过去。他们的发上、肩上,落满白花瓣一般的月光。我微笑着,目送他们,直到他们彻底与一片月色融合到一起。

有时,安静的力量,要远远大于喧哗。

【感悟借鉴】

一、景物描写与叙事、抒情、感悟有机地融合。文中既有对月亮的描绘,也有对月下景物的刻画,且刻画形象、真实、动人。文中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还引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并由月夜的皎洁、明亮、宁静、幽美,表达了对月夜的喜爱、赞美及对现在孩子远离乡野生活的感叹。

二、多种写法并用。文中既实写月光及月下景物的美好,又虚写古人月下重逢的情景,增添了月夜的情趣,更加表现了月夜的美好。大量引用诗词也是其特色,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还运用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的方法,通过描写树叶飘落的声音衬托月夜的宁静与美好。同时,本文还由宁静的月夜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猜你喜欢

石凳素心月色
侠气与素心
塞北月色美
素心人陶渊明
夫 妇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
帝女花妍:素心清欢染烟霭
独行皎洁月色里,寻你前世泪
石凳空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