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管理中对外包企业的激励监管

2018-09-26蔡章福

市场观察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会企业激励机制高校

摘要:高校后勤外包是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中最常用的社会化方式,也是是优化高校后勤服务的有效举措。然而,因在具体操作中的一些问题,这一做法却不断受到质疑,究其关键在于监管措施不到位。在外包监管过程中面临着承包主体的选择、履约过程的评价及激励机制的制定等等相关风险与问题。这其中,又以激励机制最为具有指挥棒的意义,对此如何健全完善,关系着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监管的成败。

关键词:高校;社会企业;后勤外包监管;激励机制

激励是行为科学理论的核心概念,运用到管理中,主要起到以目标引导行为、以需要制定政策的作用,具有主动性和先在性的优势,是一种积极的管理方式。在后勤外包管理中,激励实际上更多的用于约束不良趋利行为和激发共赢行为,因为也将其与约束连同起来使用。高校后勤服务监管的对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高校内部对实施监管工作机构的监督,另一个就是对承担后勤服务的社会企业的履约监督。监督的对象自然也是激励约束的对象,激励约束就是对监督对象履行权利义务的情况作出评价,并根据评价的情况实行一定的奖惩,从而激励或鞭策监督对象更好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一、建立内部目标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将内部承担后勤服务外包监管任务的各项工作责任转化为可衡量的具体指标,并将这些指标纳入到承担监督责任机构的月度、季度和年度的绩效考核目标中,与部门和个人绩效奖金发放进行挂钩,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举措的核心在于如何将考核标准与考核数据放到日常工作之中,借用于“大数据”的科学考核机制应该是这一设想的突破口。当前,科技的发展让科学技术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得到了充分应用,这已成为高校转变后勤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有效手段。针对高校后勤服务行业的特殊要求,在各个后勤工作区域配备现代化监控设施,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后勤服务外包监控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是提高后勤服务外包监管效率及考核机制的重要途径。

二、建立外部的监督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这里所说的外部激励约束是指对承担后勤服务的社会企业进行有效的激励约束,促使其更好地依法依规履约。在外部激励约束机制中,同样可将组织内部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运用到外包服务管理中,这一激励约束应分为合同内激励与合同外激励两个部分。合同内激励,就是在合同期内,根据合同相对方的服务质量、效率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对合同相对方的履约情况作出评价,依据评价划分不同等级,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如设立专项激励奖金、减免部分费用等。合同外激励,就是将学校内部考核评优和年度先进评选等机制适用到社会企业的干部员工当中,通过日常考核,企业推荐,师生推选等,从学校层面评出企业内部的优秀骨干、优秀员工并给以与内部工作人员同等的各种形式的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此外,还可以将企业的业务骨干纳入学校后勤管理队伍业务学习培训计划,为企业员工业务培训提供平台,并可邀请企业人员参加学校后勤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增强服务外包工作人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服务合同动态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合同的管理仍然处在静态管理的阶段,所有的合同管理只是开展简单的建章立制,监督检查等基础性工作,不能有效地起到预防合同履约风险的作用。从合同的不同状态来看,要有效地预防合同履约风险应当是对合同从发生到发展、最后到完结的全过程的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合同文本的管理。合同主要分为缔约、生效、履约、解约四个阶段,只有对合同这四个阶段的运行全过程进行管理,才能实现有效的合同管理。笔者认为,在合同缔约阶段要实行履约风险预测制度,对拟引进的社会企业的资质条件、经济实力和社会信誉等要进行动态的预测评估;在生效、履约阶段则要对合同相对人的履约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的动态管理;在合同期满后要对合同相对人是否可以续签合同或继续参与招投标进行一个动态的约束和限制管理,这种动态的管理模式可以增强社会企业的危机意识,促使承其主动提高服务质量,为学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学校可以在动态管理的各个阶段及时发现合同履约风险,及时将不合格的社会企业“拒之门外”或“扫地出门”,在合同管理中变被动为主动,有效预防后勤服务外包的风险。

激励机制的完善是从积极正面的途径对高校后勤外包监管工作进行优化,与之相配套的另一个途径,限于篇幅我们不做展开,但实际上在传统的后勤管理中是作为主要手段在运用,即外在监督与实施惩罚的路径。在这一路径中,又以如何发挥好师生的监督为核心。舆论监督就要破除“谈舆色变”的心态,通过正确引导,及时应对,公开透明,公布后勤服务监管的情况,提升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出师生舆论监督对规范后勤服务企业的履约行为的积极作用。究其根本,高校后勤外包监管共的激励机制问题,无非是要转变后勤管理的思路,转变单一主体管理方式,为多元主体“善治”方式,即学校管理部门、师生及社会承包者多方之间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多元主体关系。

参考文献:

[1]岳琦.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外包问题和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2]伍香芝,张黎.高校后勤外包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3(09):175-176.

作者簡介:

蔡章福(1979年-),男,汉族,广西合浦人,本科,研究实习员,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管理

猜你喜欢

社会企业激励机制高校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路径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企业与商业企业市场营销的比较分析及建议
探索补充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积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