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盆银水耍南充
2018-09-26王夏四亿小琪
王夏 四亿 小琪
楔子 天工造:金盆银水
在环球的远东,在亚洲的中南部,有一广袤神秘的区域:早在6亿年前,即在地质年代的震旦纪,这里的地壳便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约2.5亿年前,即在地质年代的三迭纪,由于地壳的印支运动,这里便形成巨大的内陆湖盆;约1亿年前,即在地质年代的中生代,湖盆内便堆积了厚厚的紫红色砂巖和页岩;约6600万年前,即在地质年代的中生代晚期,在经历了一种地壳运动史上名叫“四川运动”的巨大变迁后,湖盆的四周兀地隆起,褶皱成山,便形成了今日盆地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北缘米仓、南缘大娄之四围高山封锁的巍峨格局。更为神奇的是:天工开物时,盆周东北置大巴山,盆周西北置龙门山,盆周西南置大凉山,盆周东南望武陵山,这便是天造盆地八面无缝之地质奇观。
我们可以展开思维的翅膀,在一个方圆26万平方公里、水深2至3千米的巨大湖盆上空飞翔:时而,烈烈罡风搅得湖面狂涛巨涌,啸天吼岸;时而,平静的湖面作万顷碧镜,折射出太阳的金光,这是怎样一幅史前未央的图画:日月朗照,蓝天倒影,风云诡谲,山兀连绵——
时光继续后移,地质更新波澜壮阔。到了新生代纪年,地壳更进作喜马拉雅运动,湖盆四周再次隆起,盆底相对再次沦陷。东缘巫山终于经不住造物主的千般折腾:撕开裂口,切出长江,惊云撼海,滚滚东逝……
斯年斯月斯日,约6.1亿立方米的洪荒之水竭流干涸。湖盆作陆盆状。因其在中生代堆积了大量的紫红色砂岩、页岩,红尘盆地在金色的阳光照射下如满盛的赤金熠熠生辉……是以笔者在此作“金盆”说,已传后耳。
就在金盆盆底中央两侧,造物主在造盆时,随意扔下两条北南行向的山脉——西边龙泉山脉,东边华蓥山脉。龙泉、华蓥300公里作东西夹持对绝,形成川中“盆中盆”丘陵腹地。南充得天独爱,坐拥其间——亘古以来便有着置位于“盆中盆”、“足金盆”地理中的富饶优渥、美丽光华与高贵显象。
而立于秦岭之巅太白山南眺:
南有嘉山,是为陵,其名嘉陵
南有嘉水,是为江,乃嘉陵江
嘉陵江源出陕西凤县代王山,在秦岭南麓千山万壑中千回万转,势夺阳平而入川。南流至南充阆中,东河于左岸来汇;至南充蓬安,西河扑岸而来。在南充全域:融虹溪河、清溪河、枸溪河、白溪河、螺溪河,五河灌满——泱泱嘉水、300公里,地势平阔,江流舒缓,山如石黛,水如碧玉,正是:一盆银水、两岸桑梓、三分城区、四时稻香、五县呈祥、六畜兴旺、七星闪烁、八景未央、九九长寿、万古阆中……
故尔,南充“金盆银水”之说是也。
第一章 风水之都
阆中古城,美名:阆苑仙葩。亦称风水之都。
风水,乃指日月自明、星辰寥挂、山川布阵、风云际象之自然大道。
风水学则是中国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古称堪舆。是中华民族先贤圣哲和方士、术士、道士临场校察阴阳宅地、围构村落、步建城市、营造宫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术论源于商周,成于战国,拓展于秦汉,完善于两晋,丰满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宕荡于今世。其高标代表人物有:周公旦、鬼谷子、樗里子、落下闳、诸葛孔明、郭璞、袁天罡、李淳风、杨松筠、邵康节、刘伯温、邵伟华……正所谓三百年必有大师兴。
风水术以气为万物之本。认为世界是从无(未见气)到有(气之始)。气是本源“—”,它分化出阴阳“两仪”,再分出“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元物质。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因此,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或者说本为大自然之一部分的人类之吉凶悔吝、生死祸福是可以预测和把定的。西晋大地理学家郭璞所著《葬书》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是为风水。”历代风水大师正是基于对日与月、山与水、气与脉的界推演算,共同厘清大自然之龙脉定数为:
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并指出:家宅居之,则家发人旺,及第状元;村落卧之,必邻里相安,人才辈出;城市拥之,则人流如潮,光华万里;宫殿抱之,则国泰民安,社稷有年。
阆中,从村落到城市的演绎,走过2300年的风雨历程。其商周属梁,春秋属充,战国后期,巴国灭充,迁都阆中。后历朝历代,为郡治、州治、府治、道署、省会,是中国四大古城(另三古城为山西平遥古城、安徽徽州古城、云南丽江古城)中,政治格调最高,风水脉象最合经典、城市构造最为古朴,人与自然最为融合的城市。
而在江山万里、城池遍地的五千年中华,阆中古城又是以怎样的龙脉定数、人文天演、街巷构瓴而夺冕“风水之都”这顶天玄地绝的桂冠呢?
首先,远看阆中:地处“金盆”北缘,嘉陵江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近观古城:南朱雀位,有锦屏山;北玄武位,有盘龙山;东青龙位,有白塔山;西白虎位,有西山。嘉陵江从西北口缓冲入盆,呈凹字形经东北口徐徐溢出……古城位于“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的穴场吉地,十分楔合地理四科——龙、砂、穴、水的表述意向。且北高南低,略为倾斜,南面宽阔坦荡,平林漠漠,视野飞清流而触锦屏。锦屏山因“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而得名,素有“阆苑仙境”和“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吴道子曾以锦屏山为轴心描绘三百里《嘉陵江山图》是给阆中古城矗立的又一座地理美学丰碑。
称阆中古城为“风水之都”,还因这里是中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是中国乃至世界天文文化的发祥地。自汉以降,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占星术士们的悠然乐土。
落下闳,便是神秘的阆中山水孕育的第一位超人、奇人。
史载:落下闳(公元前150年——87年)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人。西汉民间天文学家。活动在公元前100年前后。
少时,落下闳在乡间,醉心于天象观察。元封年间,汉武帝为改革历法,征聘天下天文学家。经同乡太长令谯隆和太史令司马迁“两令”推荐,被汉武帝征召入京,与当时的官办天文学家唐都、邓平一起研制历法,其是我国延用数千年的太初历法的主要创立者。后在家乡阆中蟠龙山建立观星台,改制了赤道式浑天仪。创立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浑天说。近代天文史学家朱文鑫说:“自汉落下闳作浑天仪,始立仪象之权舆……落下闳完善了古代天文学说浑天说,奠定了我国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之基础。后来的天文历法,如贾违、张衡、祖冲之等人的天文学说,都是在落下闳天文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发展的。”由此,落下闳足以堪称中国古代天文学、风水学的祖师。2004年9月16日,经国家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联合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已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到了东汉末年,阆中再现天文术算魁斗:周群,自幼随父周舒学习占验天算之术。其庭院中建有一座小楼,周群常令奴仆轮流到楼上观星望云,以应灾变。奴仆一旦发现云窦,即告周群。周群上楼细辨推演,其预言多验。刘备割据益州,任命周群为儒林校尉。刘备欲与曹操争夺汉中。询问周群。周群观天象后说:强攻汉中可以得到土地,但得不到民眾。若率偏师北伐,定会不利。刘备不听周群劝诫,执意攻打汉中,果以失败告终。
传说周群游岷山采药时,遇见一只白猿,从峭壁下来,和周群相向而立。周群取出自己随身携带的书和刀向白猿投去,白猿立即化为一位皓首老翁,手中握有一块长8寸的玉板。授予周群。周群于是通透神明,更加努力专研算术,考据校正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行规律,应验图谶和纬书。蜀人谓之“后圣”。虽说周群得白猿授术,其事迂诞不经,若是而非,但周群的天文博学、术算精玄与预言多验在风水学史上亦是罕见。
周群把满腹算术传授给了儿子周君。
由是,阆中蜀地,盛传周氏一门三杰。
正因为阆中山奇水神、龙脉迁延、天文文化深厚,历代大师辈出,隋末唐初,中国古代最神明的阴阳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衔领皇命,从长安步遥千里,一路追风逐水,望气寻脉,来到阆中。于城南二十多公里处择地观天、望月听风、推背切磋、著书立说。并于晚年定居阆中,归西后葬于阆中……
相传,袁天罡、李淳风都在同一时刻遴选自己的墓地,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个地方。可回来后,李淳风便病了,闭门不出。袁天罡到府上去看他,见病恹恹的李淳风还在坚持着占卜着……袁天罡不解的问其原因。李淳风说:不管我怎么算,我的墓以后会被盗的。袁天罡听罢很沮丧地说:咱俩的墓相距不远,看来,我也难逃被盗的厄运啊!
李淳风回答说:不,不,不,我算了你的,你千年来都不会被盗的。
袁天罡想细问原因。可就在这时,李淳风突然病倒。不久,便去世了。
袁天罡带着这个疑问,回到家中日日占卜,却怎么也算不到原因,因过于疲劳,终积劳成疾而仙逝……
果不出料,李淳风墓在唐朝灭亡后不久被盗掘;上世纪60年代再次遭受摧残。而袁天罡墓千余年原封未开……
坐落在阆中城南20公里外群山环绕中的天宫院,便是袁、李二宗“金针插铜钱”共择之佳地。初,互不相让,后互敬而弃。天宫院,址于一块形似龟背的“圣宝岗”石台上,是风水中“九龙捧圣”格局的正穴吉地,为后人为纪念两位道学风水宗师而建。始于唐,修于明。天宫院为历朝历代民间天文术算家们的研习与朝圣之所。
袁天罡、李淳风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召,以推算大唐国运为初衷而演算的《推背图》,融易学、天文、诗词、谶语、图画为一体,是中国数千年帙湘浩繁的术数典籍中最为罕见的未来学著作:共有六十幅图像,其无一字一句一图一画不源于周易。每幅图像、谶语、颂诗都是根据易经八卦演绎出来的,都可在《周易》中找到依据,而《周易》本身就是一本卜筮之书。
《推背图》预言了从唐朝开始一直到未来紫薇老人建立大同世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方面阐释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治乱史观;另一方面,它分析出了由一阴一阳为之道所衍生的男女间隔执政的天道政治观;最终它预见中国和世界历史是按照:帝制时代——共和时代——大同时代这一命定式发展程式向前推进的;诏示人类历史最终将走向人不分黑白、地不分南北、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万教归一;而其思维之缜密、构图之严谨、灵验之神奇,远远超越西方诺查丹玛斯所著《诸世纪》之大预言。
《推背图》作为中国历史宿命论的集大成者,作为传统的神学体系和国家学说,作为东方神秘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品,必然是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研究领域的不可或缺的重大篇章。
《推背图》是一部探索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的政治预言书,它对研究中国历史和人类历史进程具备相当层面的参考价值。《推背图》非常看好21世纪的中国将拥有一个伟大的时代,当未来世界的人类回顾这个时代的时候,就如我们今天常常追忆唐朝一样:是那样令人自豪而神往,是那样光辉灿烂而夺目,是那样一个有着包容世界气度的时代与国家。21世纪的中国是3000年未有大变局而真正且必然脱颖而出的中国,是民主、自由、文明的中国,必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空前盛世。
然这样一部煌煌预世奇书,其创作者,晚年居然居于阆中,埋骨阆中,推演于阆中。本来,李淳风还要将历史推演下去:三千年、四千年、五千年,断得历史的大道与走向……而厚道的袁天罡却用慧指推一推李淳风的背脊,轻声说:罢了……罢了也……
李淳风方才走出祥云纷绕、曼妙空灵的大同世界,告辞紫薇老人,作面壁而守正状态。
……
发生了这一连串的玄秘故事,试问,天下何城尚能撼动阆中古城作为“风水之都”的永久性历史地位,除非宇宙中“落下闳星”陨落,周氏三杰被蜀汉遗民遗忘,袁天罡、李淳风走下风水宗师的神坛……
阆中古城作为天下城池中不二的“风水之都”,还凸显在其城市的内巷分布和城市建筑风格极具古典表现力方面——
阆中古城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核心景区约2平方公里。巴国建都之史前,阆中已呈羌、巴、蜀、汉等多民族融合局面。他们依山而居,临水而列,围满沙州半岛,构筑碉楼亭阁,求取自然山水与人的亲和浑一……
至唐,鲁王灵夔、滕王元罂相继镇守阆中。其间,他们遍征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广建殿堂。并按袁天罡、李淳风的风水大观营造初唐宫苑。致其亭台楼榭,错落有致;街纵巷横,相得益彰;户启窗开,通风采阳;移树接木,鸟语花香。此后,历朝历代皇子皇孙,攫上黜下朝廷命官,或在任、或羁留、或云游、或终老,无不凭托古城这块风水宝地,成栋梁、扭颓势、赋华章、养天年……他们在此掷重金、建府第、择佳处、修别殿。今日阆中,依然完好地保留着中古时代——唐、宋、明、清的建筑群落。其建筑风格多为半珠式、多字形、品字形。工艺上多为歇山单檐式木质穿斗结构,采用卯榫托拱。外观上,青瓦粉墙,雕花门窗。院苑或坐北朝南,或坐东朝西,或靠山面水,或接水迎山,或一院两进,或两院三进,鳞次栉比,藏风聚气……
张澜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受到全中国人民礼赞!
第四章 田园牧歌
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农牧业亦逐渐告别低产、单一的生产方式,向着高产、低耗、立体、复合、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转化。
生态农业于上世纪70年代盛行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于中国初见端倪;本世纪初,我国东南沿海已有经典示范村庄;2016年,随着国家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生态农牧业和农牧观光业顿成燎原之势……
南充地处秦岭与长江之间。境内地貌以丘陵为主,由浅丘平坝、中丘中谷、高丘低山组成。兼有嘉陵江北南贯通,水网密布;气势温润,阳光充足。此乃顺山势水、光鲜热满之地,最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牧业和与之伴生的农牧观光业即生态旅游业。
2018年4月26日,笔者采访了南充市旅游局唐局长。这位早年南京农大毕业的高材生谈及南充的生态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如入本行,如数家珍。他说:当前,本市旅游业正集中打造“五大”旅游环线。其中,就有“嘉陵生态观光园”和“乡村休闲游”两条农牧业生态旅游环线项目。可见,农业生态旅游在南充旅游业中日渐式高,前景看好。他告诉笔者: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充市正在开发的、大型的和比较成熟的、已形成对外观光层级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景区有:跨境高坪、顺庆两区的“中法农业科技园”、顺庆区“西河生态乡村旅游带”开发、阆中市“阆中水城”建设、阆中市天宁乡“玉龙村生态乡村”景区、南部县“八尔湖”景区、营山县“耕读原乡”等十数个;全市各地纷纷举办乡村特色旅游节,诸如:阆中市“桑葚节”、蓬安县“嘉陵江放牛节”、高坪区“橙花节”、顺庆区“油菜花节”等10余个。通过观光渔业、观光农园、观光畜牧、观光园艺,人们在兴趣中,去捕捞、去垂钓、去种植、去把玩、去鉴赏、去养生,达到陶冶游客性情、强健游客身体、提升游客素质。通过大量游客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买农家果而反哺农家,让农民创收增收,从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促進城乡一体繁荣。
孟夏时节,笔者行走了南充的乡村。如诗如画的生态农业景区呈现在笔者眼前——
镜头一:中法农业科技园
中法农业科技园位于南充市高坪区江陵镇江陵坝村及顺庆区凤山乡嘉陵江畔。是南充市人民政府、四川交投港航公司、法国香槟——阿登大区政府合作项目。更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进川法合作的现代农业重点示范项目。2015年3月,该项目亮相于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21届全球气候峰会。列入法国2015气候计划支持项目并获批准。
中法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面积30000亩。项目规划总投资18亿元。一期建设面积16900亩。投资8.5亿元。项目总体定位为中国农业公园:即着力建设集温地生态光观旅游、养生养老、欧盟标准农产品生产、科教文化基地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该园建设上突出表现新农业、新旅游、新生活、新交流四大主题;终极呈现出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诗意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规模化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中国港湾型田园度假区”。
置身中法科技园港航园区,漫步在嘉陵江畔:蓝天丽日,江风舒爽。凝视已成雏形的循环农业园、湿地公园、鲜花谷、冰镇、康养社区及水上乐园,仿佛游历在法兰西它乡异城。人世间的一切美好情景和动听的故事如嘉陵江水浪漫而来……
镜头二:嘉陵江放牛节
“嘉陵江放牛节”源起1994年以前。其时,嘉陵江蓬安县油房沟村段水位不高,牛儿可直接去嘉陵江江心岛屿——太阳岛上吃草。1994年之后,马回电站建成下闸蓄水,致嘉陵江油防沟村段水位升高。太阳岛仿佛漂浮在嘉陵江中。岛上青草丰茂,吸引附近水牛前往岛上吃草。久日久之,牛们便形成每天清早淌过江水上岛,夕阳西下时,游回归栏反刍的习惯。晨曦下,夕辉里,江涛滚滚,百牛涌头。但见雄护雌,雌背仔,浓浓深情,不逊人类。人类在自身的前进中,破坏了它类生命的生态与习性。因电站拦江涨水遂形成百牛渡江的壮阔场景。百牛抱团渡江,既欢快亦悲壮。蓬安人惊诧这一景象,顺势利用并坚持保护人与牛这一和谐共生的原生态奇观,把她上升到审美和观赏的高度。于2010年始,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兹定为“嘉陵江放牛节”让野趣横生。
[回放]:4月28日,上午——蓬安县第八届“嘉陵江放牛节”在相如镇油房沟村举行。来自国内外3万余名游客观看了颇显蓬安特色的文艺演出和百牛渡江这一自然生态旅游景观。
结合百牛渡江时间跨度长的节庆特点,放牛节通过“海陆空”三大板块活动精彩呈现:水上,百牛齐渡、摩托艇花式漂行、水上飞行器特技表演叫阵不绝;陆上,金钱板、船工号子、变脸吐火、民间杂技等具有蓬安特色的民俗表演场场暴满;空中,动力伞时而直上云霄,时而俯冲大地,彩带飞舞,彩烟纵横,配以蓝天白云,天净如镜,人们追空遐想,无限深情……
镜头三:天宁乡五龙村
天宁乡地处阆中市西南部,五龙乡村是天林乡的东大门。全村5个村民小组。400余户1600人。2014年,该村尚为省级贫困村。2017年,脱贫摘帽。
五龙村充分利用本村原生态资源,坐地招商。与上海途家公司联袂打造生态农业。与村民在合作形式上表现为“入一份股,打一份工,创一份业,建一亩园”“四个一”增收模式;广大村民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途家等投资开发公司的引领下,广大村民靠勤劳的双手展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修建出乡村骑游绿道,开发出乡村传统美食、农家乐、采摘、垂钓等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项目。计种植沃柑1500亩、各种瓜蒌220亩、辣木产业300亩、水产养殖200亩、大棚蔬菜26亩,使五龙村成为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幸福村庄。
镜头四:耕读原乡
“耕读原乡”是营山县以朗池镇兴云村、丰产乡龙坝村为核心打造的十村连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景区。
“耕读原乡”的耕读文化源远流长。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定格在清光绪年间。史载:清代邑人罗在公就曾创作《劝农歌》和《少年劝学歌》。在以耕读为本的农耕社会,普遍百姓都懂得:“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实,而后知礼节”的道理。常以“穷不丢猪,富不丢书”的祖传训诫子孙。历代营山人,视书为宝,耕读文化生生不息。《营山县志》又载:仅清朝期间,营山中进士的就多达26人,仅次于成都、华阳、富顺、涪陵,占全省第五位。
在“耕读原乡”发韧地丰产乡,清光绪年间,出了一位耕读文化的代表人物王殿宾。其祖父王礼尊精于理学。王殿宾少时深受祖父影响,对《朱子全书》、《四书反身录》等经典认真研究。光绪15年(1889年)他参加四川乡试,中举。后会试,三考不第。归来即住持开江淩云、龙鳌等书院。在每个书院,他都添置书籍,供学生阅读。以开阔学生视野。光绪30年(1904年),营山云龙、云凤书院合并改设为营山官立高等小学,王殿宾任首届校长。与此同时,他还创立了农桑社及农业试验场,鼓励学生将读书与农学相结合,进一步弘扬了耕读文化。
有了这位有史可考的耕读原型人物供来者师承,营山县大力掘发本土厚重的耕读文化,弘扬先贤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耕读精神,竭力把原乡耕读精神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激情,积极探索出农业、农村、农民+农旅、文旅、商旅的“3+3”共生融合模式,着力发展乡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催生了乡村新型业态,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正在前贤走过的耕读文化的道路上提速讯跑。
第五章 民俗风华
2018年2月25日,在东北亚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两只硕壮的“大熊猫”闪闪发光,欢乐登场:他们在冰屏上蹦跶,与智能机器人共舞;在互联网隧道中穿梭,代表中国向世界发出邀请……这惊艳世界的“北京八分钟”,张艺谋导演选中了来自中国南充的“川北大木偶”扮演“熊猫队长”,真正让川北大木偶走向国际舞台。
川北大木偶是当今世界现存唯一的大木偶艺术。是南充市首批申报并获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苏联戏剧家、国际木偶艺术大师奥布拉兹佐夫高度称赞它是“世界上罕见的木偶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
川北大木偶源于300年前一位从蜀外移民仪陇的民间艺人杨三合。是他把大木偶艺术演传到仪陇马鞍镇一带。1914年,马鞍镇本土艺人李约之从杨三合后人那里买下了杨氏祖传大木偶,并率其子李章福、李章祥创建了大木偶“福祥班”。李姓父子在川北大地上走村窜户,又将李、杨二家祖传大木偶的制作、表演及剧目精研细演,提升发挥,使之成为一种丰满的川北大木偶艺术,备受清人捧场。
川北大木偶属杖头木偶。形体高大健硕、举木轻盈灵动、面目逼真、形神兼备;动作能达到吸烟喝茶、吹火点蜡、穿衣解带、拂袖弹尘、弓腰叩首、昂颅敬神、拔刀使剑、舞文弄墨、吹拉弹唱,无所不及。人和木偶混合(亦称阴阳班)演出时,神貌无异、人偶莫辨、堪或以假乱真、义真充偶。偶人之翎子功、扇子功、水袖功等高难技艺竟无异于生人,卓尔不凡。
川北大木偶藝术的繁荣与鼎盛,当与共和国同步。1953年首次赴京演出,邓小平同志还赠送了奖品,以鼓励之;1978年,康克清亲笔题写“川北大木偶”匾额;1986年《亚洲文化》和《大公报》刊登川北大木偶剧照;1987年,南充木偶剧团首次走出国门,赴俄罗斯、芬兰访问。此后,30年来,行走荷兰、印度、美国、英国、墨西哥、智利、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排演木偶名剧《玉莲花》、《峨嵋韵》、《彩蝶的神话》、《千里共婵娟》、《秀长绸》、《蝶梦缘》、《龙门传说》、《丝路驼铃》等20余部,演出多达1800余场。获各级各类大奖百余次,颁奖单位包括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国际木联中国中心、中国旅游文化协会、第21届国际木偶大会及国际木偶节组委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遗保护协会等等。
1999年,南充木偶剧团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四川省大木偶剧院。
笔者访问了四川大木偶剧院掌门人、院长唐国良先生。这位40刚出头的年轻人敦实宽厚,幽默风趣,对大木偶艺术执著热爱。从成为木偶剧团演员那天起,就下定决心要为大木偶艺术奉献自己的一切。20多年来,他用艰苦的耕耘和辛勤的汗水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与承诺。带着自己的团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艺术受到冷落,面对资金不足,技术乏人,材料更新,剧目优选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不屈不挠,奋勇高攀,终于让川北大木偶一步一个脚印走到时代的高度,走到世界艺术舞台的高度。使之成为了南充品牌、川蜀品牌、中国品牌。从而,真正让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采访中,他特别提到了北川大木偶三代工艺大师李泗元先生、刘霁先生、许学术先生。他认为正是他们不计名利的辛勤探索和全团几代演员的薪火传递,才有北川大木偶与时代共舞共荣……
川北灯戏是流行于川东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歌舞小戏。俗称“鼓乐神”。它以舞为主,兼以说唱。舞蹈融合了木偶、皮影、猴戏、杂耍、民间歌舞等技艺;唱腔源于神歌、佛歌、嫁歌、民间小调,曲调朴实、明快,优美动听。
川北灯戏从形式上又分为天灯(戏)和地灯(戏)两种。天灯(戏)注重故事情节的叙述与人物线索的展开(类式西方的歌剧、话剧),让人在剧情中去警醒、去感染、受启发、去鞭策,从中获取生存、生活的力量;地灯(戏)以歌舞为主,以热烈欢快的情调,表演贴进生产、生活方式,唱词质朴、健康,说词诙谐、幽趣,说、唱、舞互相穿插,具有曲艺特点,寓教于无形。然,无论天灯与地灯,有“无灯不成戏”之说。灯,是灯戏的热力与光明之传递,是舞台的无形骨架与重要支撑,是气氛渲染的媒介,灯熄了、场子砸了,气散了,人也蔫了,红红火火的日子被黑暗和叫骂声挟持,将是一种十分可怖的生存际遇,灯戏的灯光是永远不可熄灭的。
川北灯戏的剧目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喜剧多,悲剧少。即便正戏、苦戏,也带有浓重的喜剧色彩,让人们笑迎生活……
每当农村丰收季节,北川农家的田头或院场,便挂上点亮写有“五谷丰登”、“人寿年丰”等字样的灯笼,打起锣鼓,拉起胡琴,便演起滑稽逗趣、热闹非凡的灯戏。农民们见红灯高挂,便打起灯笼火把,从四面八方赶去看戏,欢乐一场。竹枝词《看灯戏》云:
一堂歌舞一堂灯,灯有戏文戏有灯;
庭前庭后灯弦调,满席捧腹妙趣生。
閬中市峰占镇是古老的川北灯戏的发源地之一。素有“灯戏窝子”的叫法。清末,峰占人徐玉山创立灯戏班,传统剧目有《回门》、《请长年》、《芦花记》、《赶隍会》、《李达打更》、《亲家上轿》等等,建国后,南充市川北灯戏剧团成立。经过整理、抢救、传承、创新,川北灯戏重放异彩。总剧目多达200余部。如《郑板桥买缸》、《三张借条》、《包公照镜子》、《幺妹儿嫁给谁》等十多部分别获得各级各类大奖。并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得到空前未有的传播。
2006年5月,北川灯戏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6月8日,南充市川北灯戏剧团获文化部颁授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的一种。其发端于民间。取材包括神话人物、戏剧人物、真实人物、水陆动物、假象动物、天空飞禽、日月星辰、山川植物,达到人类想象与自然物种无所不包的丰富层面。其构件小巧玲珑、剔透维肖、生动栩栩,既恪守物样又创意升华。一件好的剪纸作品,其韵味令人遐思旷远……
剪纸蕴藏着古老文化的内涵,凝聚着人类原初情感和心理认同,自然、朴实、简洁、明快、天真、趣雅、随性、可触,传递着健康浓郁的乡土气息。川北剪纸既不同于中国北方的“天真浑厚”,也别于中国南方的“玲珑剔透”、而是粗中藏细、细中放粗,随意剪来,捉扑变巧……其技法和制作方法,可分为阴阳套刻法、黑白贴刻法、暗刺排剪法、折叠剪纸法、双手撕扯法和火烧烫绘法六种。
当下,川北剪纸高人辈出:南部县四龙乡有剪纸艺人李文仲及孙子李大兴;阆中市宝台乡有王文坤;西充县有文化馆员林世民。他们或不拘陈法,敢于创新,在题材上重点着剪于自然风光和劳动人民;或在刀功剪法上,将剪、贴、刻融为一体。让剪痕流畅细腻,曲线优美;或在立意构图上高远巧妙,疏意聚散,排布得当。他们的代表作有《写生》、《窗花》、《凤穿牡丹》、《喜鹊闹梅》、《宝瓶》、《金鱼》、《万象更新》、《阿诗玛》等。
仪陇剪纸更是蜚声中外,独创殊荣。仪陇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剪纸这一民间传统艺术。把它列入到“三乡文化”(书法之乡、篆刻之乡、剪纸之乡)建设的总体规划。形成专业与业余、老人与青年、干部与农民——全民剪纸风气。走出一条剪纸与书法、剪纸与藏书票、剪纸与民间烫画相结合的新路。剪纸在仪陇蔚然成风。县文化馆原馆长何作霖把剪纸当成他的第二生命,长期系统搜集、整理、制作和研究民间剪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无论是技法上,还是作品题材上,或是传承方式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他的示范作为和致力推广下,仪陇剪纸从川北剪纸中脱颖而出,成为川北当代剪纸艺术的代表区域。以何作霖为代表的仪陇剪纸群体创作了大量剪纸作品,有1000余种作品分别参加了中国风俗画大赛、当代农民新剪纸联展、全国二十省市雪花剪纸联展、中国首届剪纸藏书票大赛、中美日少儿国际画展、韩国大田湾世界博览会、云贵川剪纸联展、中国第五届、四川首届民间工艺艺术节展等,并获得国际金牌一枚,银牌2枚,铜牌3枚。何作霖的《十二生肖》获铜奖;何小玉的《巴山赶场天》获中国风俗画大赛佳作奖;仪陇剪纸计有118件作品被重庆市博物馆收藏。美国埃克尔·简珍·格曼博士赞美仪陇剪纸说:“创造这样美丽艺术品的城市,生活起来是令人愉快的地方”。
剪纸是一种朴素的艺术创造方式,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快乐的事物及其遐想的一种有形的刻录。它既有生活性,又有史志性,更有艺术性,是民间行为艺术的瑰宝……
南充这块古老的土地,因其西入蜀都、北出秦巴、东进楚鄂、南接重庆的地理位置,3000年来,成为历朝历代文人骚客过往驻足、休养生息之地,诸如纪信、落下闳、司马相如、周群、谯周、陈寿、吴道子、颜真卿、袁天罡、李淳风、杜甫、元稹、李商隐、寇准、苏轼、周敦颐、陆游等,他们在这块土地上求学、及第、做官、宦游、吟诗、酬唱、品茗、沽酒、抚琴、作画、办学、课农示范民众、宣化民众、感染民众、影响民众,并留下了无数瑰丽的诗篇、美文、画作、典籍,留下了诸如相如古镇、周子古镇、张飞庙、天宫院、锦屏山观景楼、水观镇永安寺、万卷楼、谯公祠、蓬安濂溪祠、川北贡院、丁氏庄园等以千计的名人遗迹、古寺宝刹,形成川北丰厚的文化沃土。笔者纵以黄葛树为笔,嘉陵江为墨,也写不完南充的民俗大戏和文化景观。在此笔者只能挂一漏万,给来者留白,去验赏南充的民俗之花。
合唱:时代歌声 大美南充
在中国经济圈及城市群中,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极之外,“成渝陕”正合力构成中国经济和城市繁荣第四极。
南充,处在“第四极”核心区域:距成都200km,距重庆150km,距西安450km。
南充总面积12479.96平方公里,人口760万,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堪称幅员辽阔,人民勤劳垦著。
南充市府所在地——果城,中国绸都,城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20万。跻入世界百万人口大城市之列,已形成自身的生存力、发展力、辐射力、消费力、城市定力。它既是发光源,又是吸光体。
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在2016年第七届C21城市发展论坛上慷慨激越地致辞。他说:南充市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打造1000亿级产业板块和经济园区各5个。国家《城市群发展规划》,已将南充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南充势必在成、渝两个超大城市之间强势崛起,在成渝之后的三线城市中率先突破,着力建设“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
南充·成渝第二城,这是多么强势的声音!多么鼓舞人心的时代歌声!对于每一个南充人来说,那是怎样一种颇具诱惑的时代召唤。
嘉陵江在“金盆”里鼓荡着,奔涌而来,卷着一川银水;万千方山似端砚竞呈;吴道子羽化成仙,我们看到又一幅崭新的世纪美图——“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在南充铺展开来,正是:
胜地风淳真乐园 四川唯说好充城
入暮:果城甜而温馨,绸都光鲜亮丽,灯光璀璨如昼。嘉陵江一江春水,扬扬汤汤,倒映着梦幻般的城市,如天宫瑶池,似宙外星河;清泉山、鹤鸣山、西山、风垭山、朱凤山,山山雄浑,峰峰闪亮。人们伫立在王府井音乐广场、嘉陵江女神广场、南充机场、南充码头,站在白马湖水街、站在风垭山观景平台,品赏君颐尚渡的时尚,聆听鹤鸣山的鹤鸣,观江、桥、城立体构景,踏步白马湖电影水幕音乐的节奏,阅读高层建筑的华章,感动着风垭山的流光,飞翔着金融中心托举的大城梦想,一定会为大美南充击掌喝彩——
南充:舒展的城市,轻柔的夜;
幸福的城市,欢乐的歌。
责任编辑/廖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