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2018-09-26郑蕾

山东青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质性研究民族志

郑蕾

摘 要: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重要方法。质性研究遵循人文一解释的基本逻辑, 是用文字描述归纳社会现象; 量化研究遵循科学一实证的基本逻辑, 以数字符号诊释社会现象, 具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本文选取迪尔凯姆的《自杀论》和潘毅的《大工地——建筑业农民工的生存图景》两本书,《自杀论》使用了实证和否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对自杀进行了分类;《大工地》将阶级分析方法重新带回社會科学研究的中心,采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的方法。本文在分别分析各自使用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来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中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选择。

关键词:量化研究; 质性研究; 民族志

一、 迪尔凯姆《自杀论》

迪尔凯姆在《自杀论》的开篇首先对所要研究的核心概念“自杀”进行了解释和界定,他提出“我们的首要任务即是在自杀这个名义下确定我们要研究的事实顺序”,在实证研究中,对概念的明确界定是必要的。迪尔凯姆界定自杀现象的第一个公式由死亡者本身完成的主动或被动的行为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坚果。第二步是排除由幻觉造成的死亡以及与动物自杀有关的因素( 无意识的反应,它们预先并不知道会导致死亡的结果)。这样,自杀被界定为:“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导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的或被动的行为,且受害者知道这一行为的后果的死亡事件。①”结合这个定义,作者还列举了几种不符合此自杀定义的死亡类型,使读者对自杀概念有更清晰且具体的了解。

《自杀论》的研究采取的就是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取向,从社会层面上来研究自杀现象。在《自杀论》中,迪尔凯姆把研究对象确定为一个社会的自杀率:“每一个社会在它历史上的每一个时刻都有某种明确的自杀倾向。我们通过比较自杀的总数和总人口数之间的关系来衡量这种倾向的强度。我们把这个数据称之为被考察的社会所特有的自杀死亡率。”因此,自杀率是一个统一的、确定的、实实在在的系列,它反映一种群体的倾向。

本文研究应用的是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迪尔凯姆研究自杀的方式是文献法, 通过在司法局和统计局查阅26000 名自杀者的档案材料。这些研究对象分布于当时的欧洲12 个国家。资料包括如下一些和自杀者相关的变量:性别、年龄、地区(包括国家中的地区、地区所属的气候类型)、婚姻状况、家庭人数、宗教信仰、疾病史、自杀的动机(医生的鉴定,如家庭纠纷、肉体或其他痛苦、内疚或酗酒等)、自杀时间(包括年、季度、月、星期、日、时)、自杀方式(如跳楼、吃药、割手腕等)。除了一个自杀者的资料以外,迪尔凯姆同样运用文献法收集了与之相关的其它统计资料,如这些国家总人口的死亡率等。

迪尔凯姆对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发现了如下事实:其一,各个国家的自杀率在不同的时期(迪尔凯姆是根据社会是否出现大的变化来划定三个时期的:1841-1846,1849-1855,1855-1860)均出现上升的趋势,而总人口的死亡率在不同时期基本不变。其二,各个国家的自杀率在不同时期又具有稳定的性质。各个国家按照自杀率的高低排序,在不同的时期这个顺序保持稳定。从不同角度隐含着社会因素对于自杀现象的影响作用。在迪尔凯姆研究自杀现象之前,关于导致自杀的原因或者因素, 主要有两种观点:心理论和自然论。鉴于此,迪尔凯姆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1) 自杀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心理论是个体因素,包括不正常的心理因素(精神疾病和酗酒)和正常的心理因素(遗传或种族、模仿)。

(2) 自杀是由自然因素导致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类型、季节交替、昼夜变换。

(3) 如果(1)、(2)两个假设被证伪,那么根据排除法,自杀就是由社会因素导致的,社会因素也就是社会整合程度,包括宗教信仰、家庭、政治动员。

这样, 他就面临着双重的实证任务:首先否证关于社会现象的心理论与自然论;然后实证自杀现象的社会论。

1、否证命题:自杀现象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心理论者认为,自杀现象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因素包括不正常的心理因素(精神疾病、酗酒)和正常的心理因素(遗传或种族、模仿)。迪尔凯姆通过统计数据和事实驳斥各个观点,对各个观点进行逐一击破。例如,迪尔凯姆书中讲述:犹太教徒中的精神错乱病人要比其他教徒中多得多。如果说自杀率与神经错乱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的话,那么犹太教徒的自杀率就必然高于其他教徒的自杀率。然而,恰恰相反的是,,犹太教徒中的自杀倾向却是很微弱的。如果按照宗教分类,自杀现象在犹太教徒中最少发生。在否证酗酒是导致自杀的另一个不正常心理因素时,迪尔凯姆用两个统计事实驳斥这种观点。迪尔凯姆运用同样的策略否证了自杀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

2、实证命题:自杀是社会因素所引起的

迪尔凯姆首先采用对自杀类型进行分类:利己主义的自杀、利他主义的自杀、失范的自杀,然后运用如上否证时所采用的同样思路及策略实证了自杀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例如,证明利己主义的自杀:迪尔凯姆根据对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在同一个国家或者社会里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自杀率,迪尔凯姆认为这是宗教这个社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信仰新教的人群的自杀率显著高于信仰天主教的人群,信仰天主教的人群的自杀率显著高于信仰犹太教的人群。新教教会的集体意识不像天主教会那样强烈那样普遍,新教成员之间的团结没有天主教的紧密。因此,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天主教是强关系,而在新教是弱关系。这样在新教组织里所导致的后果是, 社会的整合程度低,个人游离于集体生活之外,个人采取自杀的行动不会过多地考虑集体的规范,从而新教徒的自杀率明显高于天主教徒。

从研究的问题来看, 自杀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迪尔凯姆对自杀现象的定义,也就是以自杀率作为研究对象,就特别强调这一点,并将无法看见的自杀动机排除在现象的界定之外。同时,通过对不同的社会在不同的时期自杀现象的分析,当时的自杀率在欧洲各国均有上升之势,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自杀现象对于社会有实用价值的。迪尔凯姆通过实证研究,从研究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上利用统计分析, 研究的结果相对是精确的。在实证过程中,迪尔凯姆采用了否证的方法,也就是波普尔所说的“否证”:一个理论或者假设在逻辑层面上应该可以演绎出一个可以运用经验事实来否证的命题, 即原则上具有可否证性②。它既是对具有科学性的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思维逻辑。迪尔凯姆的《自杀论》为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同时也为我们利用实证主义做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教材。

二、 潘毅《大工地》

潘毅等人的著作《大工地: 建筑业农民工的生存图景》采用了阶级分析方法。除了描述建筑工人具有的一般农民工的基本特征,还揭示建筑工人自身的特殊性。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社会学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亲自走入建筑工地去进行参与式观察和深入访谈。同时,还采用了“参与式行动研究”的策略,与建筑工人一起体验讨薪、工伤维权过程中的焦虑、义愤、无奈甚至绝望的心情。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建筑工人,他们还随同建筑工人一起回到他们的家乡,先后在河北保定、邢台、邯郸等地建筑工人比较集中的四个村庄展开深入调查,了解华北农村真实的生活状态。

研究方法

(一)民族志研究方法:

在社会学领域,民族志属于质性研究法的一部分。《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将民族志定义为描述一个族群成员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行为和生活事件,以及这些事件所反映出的该族群的文化内涵。可见,对于“民族志”的一个大概印象就是通过描述一个种族或群体及其成员的文化和生活,他们的行为模式以及是如何进行相互交往的等问题,经试图真实地揭露该群体成员在自然状态下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原貌。人类学家亲身进入研究现场进行田野工作并作田野笔记,对所观察到的行为和事件进行描述和解释,并根据所作的田野笔记和分析资料总结出研究结论,在撰写研究成果时还应阐明描述和解释所产生和运用的方法论体系。民族志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对某一具有心理认同、成员共同生活和工作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进行描述③。

深度访谈法

《大工地》的作者直接接触了上千名工人,并且对上百民工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但是由于建筑工地男工较多,访谈的对象较多的为男工,也访谈了较少的女工。除了访谈了各种工人外还访谈论了大大小小的包工头、公司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等。同时书中还多次提到老徐、袁飞、大军,老张、小波、刘小兵等人,这足以证明作者为了得到真实的资料,对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参与观察法

《大工地》的作者则是通过大量的建筑工人在工作、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还原了其生活的真实现状。作者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获得资料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带入作者的先入之见,做到客观公正。

文献法

《大工地》一文中主要是参考相关数据统计资料,如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数据等。这些资料都为研究者提供了材料基础。

(二)阶级分析方法

无产阶级化,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转化成为“自由”劳动力的过程。无产阶级化过程往往伴随着劳动者空间的转移和身份的转变,劳动者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由农业人口不断地转化为城市人口,并在城市中逐渐扎根,形成新的社区,同时也从农民转化为工人,形成新的工人阶级④。中国农民工经历了一个‘双重从属的过程,“双重从属”,第一是从属于国家和体制,第二是从属于资本,资本和体制在面对农民工时以种种形式勾连起来。中国建筑工人阶级形成的特征不仅在于其“双重从属”的状态,还在于其“双重异化”的状态:一是生产领域的异化,二是他们作为一个劳动主体同自己的“农民工”身份的异化。

三、社会科学研究中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选择

定量研究指的是采用数量的方法来对资料或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定量研究是一种客观、具体的研究方法,运用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开展调查或实验,形成一套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依据客观数据和统计分析进行理论检验, 确立社会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的严密完整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消除人们的偏见和主观意识。定量研究是对事物进行量的分析和研究,侧重于揭示数字描述下的各种本质问题。量化研究模式以实证主义为哲学指导思想, 强调研究者必须采用精确而严格的实验程序控制经验事实的情景, 从而获得对事物因果关系的了解⑤。定量研究在具体运用中特别强调操作化、概括化及客观性。要求在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价值观念问题,要保持价值中立。

质性研究又称定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⑥。研究者将自身放置于研究场景中,通过运用访谈、观察、个案研究和田野笔记等方法去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行为及其意义的建构过程,最后用描述性的语言展现研究结果。质性研究注重从深入研究的自然情景中,并记录自然情境中的行为,与被研究者形成互动去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用描述的方法,用文字或者图片来呈现自己的观点;强调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重过程而不重视结果,关注对研究对象的资料、阶段、要素等方面的考察,而结果往往是可以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形成或改变的;质性研究往往运用的是归纳分析的方法,无论是个案、田野调查还是深度访谈都是期望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解剖,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代表性结论。

质性研究强调的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而量化研究是用数字说话。《自杀论》多采用量化研究,在这一书中作者应用了大量数据,用自杀率来说明问题。《大工地》是质性研究,应用了民族志的方法,作者深入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得到相关资料和结论。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常见方法,就是考察其不同的资料搜集技术,特别是其“抽樣”方法。一项研究方法的选用,往往取决于研究者到底想要发现什么,如果纯粹以方法而言,质性与定量研究在技术方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是仅有适不适合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研究时,对这两种研究范式不可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适合的或者是综合运用,以此发挥出二者的长处,使我们的研究更为科学、更有价值。

通过对《自杀论》和《大工地》两本书的阅读,对这两种研究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自杀论引用自杀率作为研究对象,为量化研究的使用提供了基础。《大工地》中采用了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应用的典范。这两种方式的使用,没有好坏之分,为我们在之后的学术研究选择方法上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注释]

①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M].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7.

②波普尔.无穷的探索[M].邱仁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148.

③曾守得.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M].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35

④潘毅、卢晖临、张慧鹏:《大工地:城市建筑工人的生存图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8

⑤凌建勋,凌文辁,方俐洛. 深入理解质性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2003,(01):151.

⑥刘登冉. 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9):33.

[参考文献]

[1]波普尔.无穷的探索[M].邱仁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148.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7-19,24-36.

[3]高琳.社会学研究与迪尔凯姆《自杀论》的典范意义[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35-39+70.

[4]洪芳.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比较分析[J].南方论刊,2013,(12):52-53.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

猜你喜欢

质性研究民族志
走向理解的音乐民族志
关于戏曲民族志的思考
民族志、边地志与生活志——尹向东小说创作论
民族志与非正式文化的命运——再读《学做工》
沙盘游戏疗法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质性研究
民族志诗学视域下次仁罗布小说的西藏叙事
民族志翻译与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以羌族文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