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2018-09-26郑绪平

山东青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重要性

郑绪平

摘 要:当代大学生作为文化主体的一部分,他们的文化诉求及文化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甚至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意识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性,有利于其坚持价值观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主动加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身力量。现今,仍有部分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态度消极、漠视革命文化、盲目推崇西方文化。面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乏,我们应以历史为线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新媒体为载体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关键词: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重要性

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这为我们理解文化自信提出了重要指导。陈先达教授提出“文化自信是對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精神特质和精髓的总体性判断,是秉持对中华文化的科学、礼敬、继承、创造性推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①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持续繁荣发展、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否,不仅关涉到其信仰的选择与坚定,而且关系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因此,需要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认知感、认同感。

一、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未来最有作为的一代,其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价值取向。文化塑造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着大学生的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大学生成长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而且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助推力。

(一)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

文化自信是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根基。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发展方向及最终归属。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理念、文化内容、文化制度、文化选择。文化自信最核心的就是价值观自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斗精神,“见贤思齐”、“止于至善”的追求目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革命文化所倡导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前行、锐意创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十八大以来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我们国家发展道路的价值取向。都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及人生发展方向。文化具有渗透性、感染性,文化可以进入到大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大学生在心理意识、实践活动、教风学风中感受文化,领会我们的日常价值观。

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依靠。理想信念依靠文化来铸就,需要文化自信来支撑,文化自信亦如丰厚土壤,能够培植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中国文化自古就蕴含着民族的理想信念,儒家文化中提出的“大同社会”的社会理想就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相契合。“民为邦本,本固安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中,当今,国家政策制度的制定都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集体主义、坚持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在道路地探索上,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并在我们国家文化的影响下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大学生处于精神上需要补钙的关键时期,理想信念坚定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建设方向及人民的幸福。当代大学生需要有信仰,需要依靠对文化的自信树立信仰。

(二)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和谐氛围构建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支撑。文化是一国的精神支撑,脱离了文化就难以说清中国道路的必要性,也难以说清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沉淀其特有的价值理念,并深深印刻在中国人内心,对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使更加有生命力、影响力,为人们所接受。在当今这个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个人私欲膨胀,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渐显。在大学校园里,为一己私欲,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事例时常出现。比如,拉同学进传销组织,为了评优评先而无中生有,破坏共享单车或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为大学校园画上了不和谐画面。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理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可以充实人的大脑,可以塑造人的思想,让人变得理性、大度。当代大学生应继续学习我国优秀文化,领会文化所含的道德底蕴,并将其化为自身行为准则,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成年人,大学生应该学会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行,达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三)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助推力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五千年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志,其中的核心观念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引领者,具有上进心、富有梦想,是新时代的最有力量和潜力的一代青年。秦玥飞,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选择扎根基层,志在为百姓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以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像秦玥飞一样的青年数不甚数,不论埋头干科研青年研究者,还是奉献在一线的青年医生、军人等,都在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大学生未来也会是分布在各行各业,职业没有高低贵贱,贡献也不分大小,各部力量的联合就是最大合力,推动着国家的进步。青年的选择与贡献也离不开文化对其的鼓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扶贫救济”的道德精神。我国优秀文化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在文化的感化下我们坚守正义、遵守道义、明辨是非,明确方向、心系国家,以小梦实现“中国梦”。

二、部分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必须引起重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了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由此,文化自信成为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文化自信的“信”到底是信什么?又如何做到文化自信?近几年来,各高校注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帮助大学生自觉树立民族文化自尊感、自信感。在国家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的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依然缺乏文化自信心。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态度消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含中国汉字、书法、诗词、戏曲、国画、传统节日等。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时常看到练习滑板、哼唱英文歌曲、学习各类起源于国外的现代舞蹈等,在宿舍大家大多看欧美剧、韩国综艺,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戏剧表现出“嫌弃”的态度;“认字认半边”这一嘲讽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读音出错、拼写出错、不认识地名等现象突出,但多数大学生面临“文盲”的状态也当作是无事人一样,不会主动去学习、纠正自己的字音及拼写错误;在现实生活中,当代大学生渴望追求生活的不一样所带来的快感,对于传统节日热情并不高,面对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七夕节的文化习俗及文化底蕴,他们反而更喜欢“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的恶搞带来的乐趣。

(二)漠视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精神的体现。随着大众文化发展呈现市场性、娱乐性的特点,很对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影视剧都带有“抗战神剧”的倾向,掩盖了抗争时期的真实性。这种文化的传递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迷惑,在面对革命文化时便多了一份“调侃”,部分大学生认为“长征”就是逃跑主义。对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都不以为然,部分大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时没有肃穆感,反而是为了合照;在博物馆,大声喧哗、嬉戏的现象仍然存在。革命文化所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部分大学生看来就是娱乐,偶尔会将革命时期的人物作为与同学之间获取娱乐的对象。

(三)盲目推崇西方文化

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思想独立,并希望能在传统的学习中释放自己。而西方文化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就迎合了普遍大学生的心理。在西方文化观念不断的深入和国内外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观念、人生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值观念的错乱和困惑导致在文化的选择上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并对本民族文化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反而对西方文化多了一份好感。去年,杨舒平在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和深思。其讲话提到美国的空气比中国新鲜,并以此谈及中国的教育和政治问题。她的演讲,表面是在说中国的空气问题,实则借空气问题说明了中国教育的死板和中国政治制度的不民主。事实上,“杨舒平事件”并不是个例,当代大学生中还存在“精日美分”,他们更加倾向于对别国价值观地选择,盲目追捧他国文化。西方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张扬自我个性的欲望,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利益需求。在生活中,部分大学生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平时的消费中存在攀比现象,穿着追求名牌。

三、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对策分析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价值观、理想信念问题,它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关系到“中国梦”奋斗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责任,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激励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大学生文化认知的主动性,培养其文化自觉,主动捍卫国家意识形态、民族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一) 以历史为线索,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括为,源自于优秀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国文化的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当代大学生出生于经济高度发展,文化交汇交融的时代,对现代化的时代熟悉而习惯,对历史却多了一份冷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首先要以历史为线索,梳理文化发展的脉络,让大学生感受我国文化的起源、演变、发展的历程。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化革命文化教育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西方文化面前毫无底气的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生,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传统文化得到合理继承与发展,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形成了革命文化。井冈山精神、西北坡精神、长征精神等包含了党和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目标追求,彰显了爱国主义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实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指导中国文化建设。无论是文化发展政策、文化发展道路,还是文化制度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一步展现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诉求、价值目標及精神追求。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高校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当代大学生认识名族文化,形成对民族文化历史、发展进程、文化的社会功能有深刻的认识,能够了解并掌握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自觉参与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创新中。这种文化自觉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思想、文化行为,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文化自信最核心的就是价值观自信。现今,价值观自信即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肯定和信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既植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又富有改革创新的时代气息,它融国家、社会、个人于一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根本的体现,是文化自信的凝集和升华。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及发展方向。因此,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校园文化建中及社会实践中,让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深层内涵。

(四)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以宣传教育树立文化自信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是当代大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教育教学上,他们喜欢互动性和趣味性,反感“说教”性教育。首先,掌握新媒体话语权。及时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民族文化观,实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解答他们心中对民族文化的疑问。其次,以微视频、卡通人物漫画等新颖的方式呈现民族文化。吸引大学生的眼球,主动去了解、学习民族文化。最后,关注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要建立文化话语权,避免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而对其价值观产生影响。总之,借助新媒体,宣传民族文化,占领新媒体领域,以感染大学生自觉维护民族文化的地位,增强文化自信心。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③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储备力量,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依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都需要这一代为之努力。为国家发展进步不懈努力基于对国家充满信心,对国家有信心首先要对文化有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青年一代有所作为,在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世界里,大学生要勇于担当,传承中国精神,以文化文为价值评判标准,承担民族责任。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时代最强音,这不仅仅是自身思想的洗礼,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支柱与感化力量。

[注释]

①陈先达.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N].光明日报,2018-01-08,(15版).

②人民日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http://resource.gbxx123.com/book/newscomment/share.html?thelink=http://resource.gbxx123.com/book/epubs/2017/3/19/1489902537758/ops/chapter1.html&uid;=143219&rid;=81764(2017-03-18)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10).

[参考文献]

[1]王喜国,刘芳.在坚定文化自信中不断提升价值观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

[2]周文斌.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理想信念的内在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6,(11).

[3]张云飞,.加强文化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工程[N].长江日报,2017-02-21,(12版).

[4]陈一收.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J].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7)

[5]陳先达.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N].光明日报,2018-01-08,(15版).

[6]代金平,秦锐.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七个维度[J].探索,2017,(04).

[7]张明.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三重关系[J].探索,2017,(10).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10).

[9]罗钰.《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题研究,2015,(02).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