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2018-09-26金淑梅
金淑梅
摘 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通过培养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渗透创新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传统教学中,对于问题意识往往处于忽视状态,这是本末倒置的。笔者结合实际,浅析问题培养策略,具体有氛围营造、情境创设、技巧渗透、生活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课堂教学
学则须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今时代乃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因而对学生来说,不在于他们学到什么,而在于学会学习。课标也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所表述。因而无论是课标要求,还是社会需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借助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以便参考。
一、借助氛围营造,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体现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更多的自主权。而这还依赖于师生之间的平等相处。大量的课例表明:只有师生关系处于平等状态,学生思维才会放开,课堂氛围才会活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课堂的氛围多少决定了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因而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自身的亲和力,通过声音、手势、表情等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平等的氛围,便于推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比如针对“空间与图形”这一内容,笔者没有直接讲解,而是退居幕后。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现实中上学、放学路上分别朝哪个方向走,乃至让他们思考教室、讲台、黑板、课桌的具体方位。通过这种方式,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猜测,说得对的,教师给予鼓励,说得不对的,教师也不批评,而是给予宽容,并且引导同小组内进行纠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快就打消了顾虑,并且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从效果来看,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不仅结合现实真正掌握了相关内容,而且在互动对答中逐步形成了问题意识。
但是这里教师还需要注意,固然针对问题意识培养,氛围非常重要,但是这里教师的退居幕后,并不等于放手不问,让学生自由发挥。这必然会让其课堂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不仅不会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反而会影响课堂效率。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挥主导作用,善于用自身优势,通过鼓励、点拨的方式,始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学生讨论方向,以便实现学生数学素养与课堂效率双提升。
二、借助情境创设,培养问题意识
当今社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相对而言,小学数学内容抽象,学习枯燥;而小学生思维却比较形象直接,如果单纯就教材内容进行空洞说教,时间长了,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影响他们数学能力的提升。因而具體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创设相适宜的课堂情境,便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促学生主动思考,在思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样持之以恒,不仅可以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培养,而且其数学思维与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针对“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如果单纯就教材内容讲解,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对此笔者先通过白板播放相关视频,其内容为“通过数字表示事物”,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怎样表示整体的事物。接着又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一来被激发兴趣,二来也被诱发问题。在具体学习中,学生自然会通过探究方式自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就离课堂的学习目标更进了一步。而通过这种方式,问题意识自然而然渗透其中。
相对而言,问题意识,更多来源于任务驱动。而情境创设,则是任务驱动的情节化、具体化。它与氛围营造最大的不同是,情境创设针对的是课堂教学内容,而氛围营造针对的是师生关系。这还需要教师在课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学内容,便于创设符合课堂需要的情境,并通过情境创设,搭配有效的问题引导,在推促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究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渗透问题意识。
三、借助技巧渗透,培养问题意识
由于小学生年龄与认知方面的局限性,很多时候,学生想提出问题,却往往提不到点子上,或者提的问题与课堂关联不大,效果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缺乏提问技巧。但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来看,提问技巧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所提问题的内容,更要巧妙渗透提问技巧,便于学生能够通过技巧的掌握有效提升问题意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提问技巧,主要着力点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提问。针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内容,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例题以及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还有相应文字介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周边生活进行提问,比如“通过观察,你还有什么发现”“你能从中思考出什么问题”等。另外,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提问,这样通过系统搜集、整理,不仅可以推促学生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同样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二,可以结合题目内容进行有效培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题揭示,引导学生结合题目内容进行思考课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等。同样还是“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课前可以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搜集生活中关于分数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分数题目进行质疑。经过预习后,学生对这类问题不仅有所准备,而且还能提出重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习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四、借助生活运用,培养问题意识
虽然数学内容有点抽象,但其问题解决应该具有生活性。毕竟学生学习数学,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引进生活素材,便于让其抽象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中养成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要重点打造开放性课堂,引导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生活,并学会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通过所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数学问题探究。同时,还能推促学生养成会提问、爱提问的良好习惯,为其数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比如针对“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内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经过思考并进行举例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应适当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将其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几个假分数,先让学生进行辨别,再举出几个分数来比较大小。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且探索知识的过程是鲜活、有趣的。这样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解决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数学是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性、趣味性,学生才会主动探究下去,其问题意识也会得到无形渗透。具体来说,其方法有很多,可以借助课后探究,或者问题引导,甚至是分组调查,形式多样,关键是搭建课内与课外沟通的桥梁。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其方法策略,衔接方式,并适当参与课外活动探究,以便有效提升课外探究实效,真正发挥课堂教学互补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质疑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总之,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努力,在强化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灌输数学问题意识,通过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继而逐步推促问题意识的培养,以便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