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素养的有效培养
2018-09-26朱晓琳
朱晓琳
摘 要:情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建立从情感到情感素养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帮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认识与学习品质。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一定的高峰体验,是情感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情感素养的培养相对于知识建构来说,更应当是一个隐形的线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素养;培养途径
相对于学科核心素养而言,情感素养这一概念受到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但情感素养的提出又有其必然性。一方面课程标准将情感目标视作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地位相同,另一方面当前被热烈讨论的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当中也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研究情感素养对于学科教学来说是有意义的,也是有必然性的。
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在给学生提供基本数学知识的时候,也需要从情感角度提升学生的素养,于是这就引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问题。本文试就相关问题做出三点阐释。
一、 实现从情感到情感素养的教学理解
对于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情感这个概念是比较熟悉的,而情感素养这个概念则显得有些陌生,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予以阐述。
情感是指人對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相对于情绪而言,情感更具有主观需求特征。而情感素养则具有很浓郁的理性色彩,作为一种素养,其是指向一定程度的道德水平的,因此素养原本就具有道德修养的意思。进而,情感素养就是指人在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寻求态度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水平的道德修养。说得通俗一点,如果说情感还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还有一些感性的话,那情感素养就是在对情感因素进行理性思考之后形成的具有理性特征、能够引导人的言行趋向高水平的修养。朱小蔓教授曾说:“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情感素养或许应当建立这样的几点理解。
其一,良好的数学学习的态度。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必须认识到的,而认识到了这一点,就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学不应当追求纯粹的感性刺激,譬如过于频繁的掌声、过于热闹的场景就不应当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例如,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在一次创设购物情境活动时,有这样的一段阐述:在课堂上只有当你穿上售货员的衣服时,你才是售货员的角色。因此他的课堂上,学习情境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具有一面,但这是为了课堂上的学生感官的直接刺激吗?不是。因为在他的课堂上,并没有这种肤浅的热闹,有的只是学生在理性的情境中的理性思考。笔者以为,这才是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认识的真正的教学行为。
其二,良好的数学学习认识。有了理性的数学学科态度,才有可能形成更为系统的数学学习认识,尽管教师并不要求小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说出专业的语言,但教师应追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理性的智慧。
例如,让学生学习“认数”,教师追求的就应当是让学生在对“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的过程中,形成对数的一种规律性认识,从而能够让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如“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多少”时,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这便是一种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学生有了这种推理意识,那就说明这一内容的教学是成功的。
其三,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综合性因素,好的品质与情感因素是分不开的,遇到问题能够理性思考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能够准确迅速地寻找到解决工具,就是数学品质的具体体现。
以上三者之所以说是情感素养的一种体现,这与数学学科的理性特质是分不开的。在数学教学背景下谈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并不是追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起伏,而是形成对数学的理性认识,然后通过这种理性认识,促进自身的理性意识与智慧的形成,笔者以为,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背景下情感素养最为核心的部分。
二、小学数学情感素养的有效培养途径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以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可以尝试以下两个途径。
一是创设具有情感特征的教学情境。情境对于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良好的情境应当能够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这样的阐述其实就包含了情感因素,因为只有学生的情感亲近了学科,才能够进入学习状态,而这种情境的长期熏陶,是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素养的。
举一个例子:记得笔者在教“分米和毫米”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在黑板或幻灯片上呈现一把尺,然后根据其上的长度去让学生认识分米与毫米,而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长度。于是学生有的选择了身高,有的选择了头发的长度,有的选择了教室楼层的高度,还有的选择了头发丝的粗细……应当说学生的选择是多样的,面对这么多五花八门的长度,如何用较好的数据来描述它们呢?一番梳理之后学生会发现,对于有的长度而言,用米的单位嫌大,因为“前面的数字太小啦!”(学生语)那怎么办呢?笔者装作无计可施的样子。看到老师一脸愁容,学生便有了帮助老师找出解题方法的愿望(这便是一种情感),于是学生自发地开始了小组讨论(这可不是教师刻意引导的),而讨论的结果是学生发现,要让前面的数字大一点,那后面的单位就要小一点,于是就有学生私下问笔者:有没有更小的单位啊?笔者笑而不答……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沉浸在寻找更好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的问题情境里,且他们的热情是高涨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亦是有效的。这是一个知识构建与情感同时具备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有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是一个良好的情感素养得到逐步培养的过程。
二是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高峰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可以产生高峰体验的时刻,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常常会出现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与数学习题,这个时候教师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很有水平,因为教师的有水平往往意味着学生的没水平,学生会在教师强大的气场之下变成一个顺从的听课者,而不是问题的探索者与解决者。反之,如果让学生能够进入一个探究的情境,则可以进入一个高峰体验的状态,这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并生成情感素养来说,是极为宝贵的机会。
例如,在新授“可能性”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备课时考虑这一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的,过于机械的讲授肯定会让学生变得昏昏欲睡,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经过缜密的思考,笔者决定尝试让学生结合实例去自行理解可能性概念,并在实例中探究可能性的判断方法等。在这一教学思路的作用下,笔者先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可能性的事例,而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基本上都是结合“可能性”的概念去理解的,于是类似教材上所举的例子就从学生思维里蹦出来。而其后从学生所举的例子中挑出几个集体感兴趣的例子进行分析时,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就更为直接了,他们很兴奋地去猜测几张扑克反扣时抽到红色的可能性,去判断两只手中某一只手有硬币的可能性等。这个过程学生热情高涨,情感体验特别丰富,更由于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他们的情感体验超越以往,成就了一段高峰体验之旅,而情感素养也在此过程中有效形成。
再如,習题课中学生也可能会有这样的高峰体验。给出一个经典试题让学生尝试去进行变式,尤其能让学生在编题的过程中获得高峰体验。在有关“比例”的习题课中,笔者给出一个“母题”:李大爷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水费是25元,张大爷家比李大爷家多用了5吨水,那张大爷家水费是多少钱?然后让学生去编制“子题”。有趣的名称,加上学生在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不断地转换,使得学生编制出四五个不同的习题,并且为了确保自己的习题科学,还自己去求了标准答案……这样的过程持续了近二十分钟时间,学生不断地尝试,又不断地试错,再不断地修改。感觉结果比较科学时,又会得意地让别的学生去做自己编制的试题,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这段体验过程无疑让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变得更加娴熟,而所谓的高峰体验亦正在于此。
三、情感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暗线索
笔者在实践中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情感素养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其有效培养的关键在于这一线索的存在方式,其在教学中必定是一条“暗线”,因为只有暗,才能不冲淡学生的学习主题,因为只有暗,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这个暗又是相对的。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又应当以“明”的形式存在着。因为只有教师有了情感素养培养这一意识,情感线索才会出现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总的来说,这种情感素养培养的线索定位,是可以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情感,形成情感素养的。当然,作为一个相对新的教学思路,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