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9-26孙曦
孙曦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的出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便是其重要的阻碍因素。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因此对学校教育模式不断优化与完善,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等成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后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为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众多农村劳动力选择去城市谋求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现象引发了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对农村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保障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帮助其感受家庭温暖成为近年来众多社会人士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议题。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找出相应优化策略,有利于帮助留守儿童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给予他们应有的关心和温暖,使得每一名留守儿童享受到先进的教育,拥有精彩的人生,同时也为农村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提供有利保障。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原居住地并与其他人一起生活的儿童,父母关爱和学习生活环境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其生活和学习受到严重影响。据我国留守儿童情况白皮书显著,截至到2015年,我国留守儿童人数以达到7105万人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一庞大群体的出现也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对留守儿童教育国曾中国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家庭教育因素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与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帮助儿童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心理较为敏感和脆弱,若在这一时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将会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在我国诸多农村家庭中,父母被迫去城市务工,以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但却忽略了儿童的精神世界。调查显示,多数留守儿童会由亲属代为监管,亲属监管力度的不合理性容易造成儿童巨大的心理波动[1],并逐渐出现自卑、低落等情绪.同时部分父母责任意识和教育意识的缺失,他们认为读书不是成功唯一的道路,因此对孩子在原居住地的教育问题缺乏重视,最终导致儿童学习积极性的下滑。
(二)学校教学因素
学校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也是其知识体系和思想道德意识确立的重要阶段。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来说,学校不仅要重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应努力关注其健康成长,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和管理作用。曾有相关教育学者指出“在家庭环境缺失的背景下,学校便成为留守儿童思想意识转化的重要场所”[2]。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存在很大弊端,很多學校都未设置相对应的管理细则,没有专职的留守儿童管理员,也未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活动等。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大多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忽略了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其家庭环境、学习态度、心理健康等未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留守儿童间缺乏有效沟通。
(三)社会因素
社会教育是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趋于成熟阶段后的一次全新的洗礼,社会价值观以及发展形态会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留守儿童在进入社会后容易受到媒体宣传以及整体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自身摇摆不定,导致道德缺失等情况的出现。留守儿童大多缺乏安全感,在步入社会后将会面临诸多的挑战,其安全意识的缺乏也将影响留守儿童正常的生活轨迹,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对策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面临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主要从以上三方面入手,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有利保障。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要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还应努力使孩子接受正确的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阶段,应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与关心,给予孩子完整且良好的家庭环境,并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身的交流方式和教育方法,父母也应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便能够对孩子进行基础性辅导。在儿童成长到一定阶段,便要到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和指导,在此阶段学校教育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儿童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提供重要力量。其次学校及政府应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避免造成人才的流失,同时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和学习,采用奖励机制对表现较好的留守儿童进行鼓励和鞭策,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和温暖,比如学校可定期开展相应的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最后要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社会各界应对留守儿童问题高度关注,加强该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互联网渠道引起社会人士对留守儿童群体的重视和关注。同时社会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从而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不断优化和完善资源配置,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健身提供力量。
参考文献:
[1]梅纳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42-44.
[2]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