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作业重整的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8-09-26黄鹄

赢未来 2018年11期

黄鹄

摘要:探索并初步实践了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细分为具体的、不同维度的、可测量的教学目标,同时重整学生的配套作业,部分作业结合具体教学目标成为目标达成程度的定量测量载体进入课堂,剩下的部分作业作为课后对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二次检测。在适当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同时,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备了直接可测可量的特质。

关键词:目标分类学;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业重整;教学有效性的测量

一、提出问题

学生需要减负:当前的教学改革趋势,为学生减负是一大主题。如何在不降低学习质量的基础上为学生减负,对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作业的筛选、针对性变式练习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课后作业与课堂进行有效整合,将课后作业与详细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整合,让练习有效、不多。

教师需要解惑:长期以来,教师已经承载了相当繁重的教学负担,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响应改革的方向?如果能够明确怎样的教学系统即可让学生轻负高效、富有成就地学习,又能让教师清晰有序、兴趣盎然地教学,那无疑就是师生共获成长、共同进步的理想乐土。

二、分析问题

在对课堂有效性探索的长期实践中,我们逐渐累积了一些共识:要想逼近实现有效教学的境界,必须树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意识;效益的前提是质量,质量的前提是标准; 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检验师生教、学是否有效,是否为“良品”的“坐标系”;那“坐标系”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从宏观而言来源于我们的教育目标,来源于我们的课程标准,来源于教参、考试说明的具体解读,从微观而言又时刻遁形于日常细微的教学行为中;布卢姆(Benjamin S. Bloom )、加涅(Robert M. Gagné)等人已經分别从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架构起教学目标分类标准体系,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去寻觅、探寻适用于我们常态教学,更加简便易行、更加可测可量的目标检验体系。当我们赋予目标载体预期的标准值时,在结果测量值与预期标准值的对比中,我们会获得更加客观、理性的诊断反馈,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策略,改善学生的学习。也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了基于作业重整的目标导向课堂教学实践。

三、解决问题

教学样式的更新、磨合往往会很大程度地革新惯常的教学观、教学手段,甚至会颠覆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基于作业重整的目标导向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确定被分解为具体的、可测量的教学目标,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标准坐标中找到对应的每个教学目标的具体位置,并根据教学目标的类型所对应的学习理论,确定教学策略,形成教案,并在此基础上要对往常的“课外作业”资源(对温州初中科学学科而言,指的是浙教版配套作业本和市教研室同步特训)进行重整,在这一环节中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首先要对不符合目标要求、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认知逻辑的、不适宜过早出现、或过为综合的等等不宜使用的习题要大胆舍弃,其次要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寻找对应的目标载体,使每一个目标都有2个或以上的载体:确立为A、B两组,使A组部分转变为课堂教学评价载体迁移到教学中,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内容;B组成为目标再次检测的载体作为课外作业,当教师完成这一环节时,甚至在着手具体教学设计前,本课的课堂形成性评价、课外作业及批改方式甚至是诊断反馈策略都已经外显确认。这样做可以理解为“先备作业”,但不仅仅是备“作业”,而是侧重于重整资源,确认目标检测载体、优化教学资源的功能。这一环节的概念图大致如下:

由于目标载体的检测已经成为评估、诊断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证据,基于效度的考量,教师在执行这一教学环节时,必定会选择合适的学生对象,比如抽样中等学生,而并不总是课堂积极、活跃的学生群体,至于如何肯定、鼓励课堂积极群体的参与互动,教师可能要更加注意情景创设、问题设计、评价策略等的多样性及多元特征。

三、结论

我们对此的理解是:这样做既可以适当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又使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具备了直接可测可量的特质,获取学与教的效果证据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便捷直观;更为积极的是,当教师熟悉这一教学样式时,必然会使用已经确立起的“坐标系”扫描观察教学行为的应答,判断它是否达标,也正是基于此我们期待课堂教学能回归理性、从容与可持续的进步,也期待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能自觉采用“目标---检验(诊断)--调整---再检验”的确保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

参考文献

[1]洛林·W·安德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评测.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0.

[2]罗伯特·米尔斯·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