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刍议
2018-09-26吴学文
吴学文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但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还随着中考语文分值的提高更加恶化——进一步将作文教学排斥在边缘的位置,可有可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文本的遗憾,文本对文体不作具体要求,模糊了文体界限,少了操作性;文体对写作的指导缺乏有序性,形不成训练系列;文体对写作方法的指导零散,没有整体性。二是教师的无为,很多语文教师根本就无写作的爱好,范文和指导无从谈起。三是环境的无助,英语,数、理、化竞赛比比皆是,社会上理科状元最受青睐,“作文状元”没有,即使穷究,作文挣高分也要投阅卷老师所好,得靠九分运气。于是作文便顺其自然了,老套的材料,空泛的习作,少实践,脱离生活,没有体验和感受,一个“在暴风雨的夜晚爸爸背我翻山越岭去医院”几乎成了几代人的素材,永远生活在童话里。虚无的生活,单一的观念,这样的现状难怪连大学生也写不通一张便条了。作为语文教师,抓住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和理解力极强的特征,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积累。
一、语言积累。
“口吐莲花”说的是佛学到了一定高度说出的话即动听又富于智慧的启迪;“吐语如珠”说的也是凡俗吾辈说话生动而字字玑珠。我们对学生的语言也有“准确、形象、生动”的要求,想达此目的,得有一番扎实的积累。先是字词的积累,浩如烟海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充满着美质,有的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字就是一条做人的准则,如“仁、文、礼、治、信”,加上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法的意趣,用流淌的活的文化内涵唤起学生对汉字的挚爱。丰富多彩的汉语词汇更是中华文化之魂宝,单音节、双音节铿锵悦耳,近义词、反義词琳琅满目,更值得称道的是成语典故,它能让你的思想活灵活现的站立在纸上,是你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淌。还有文本中的标准范例、精美语句,倒装,感叹,省略,双关……应有尽有,学无止境。课前让学生说一说,课后让学生抄一抄,试着用一用,定期查一查收藏,比一比进步,让词和句都灵动起来,熠熠生辉。
二、材料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唐诗宋词,名言警句,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滋润了心田,吐气就会如兰,反映在纸上面就叫文彩。怎样达此目的?一是不间断的摘录和记忆,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无话可说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多给时间让学生“播种和收获”,备足炊米,丰盛餐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生活的积累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审视的目光看看周围的人和事,观照自我,思考价值取向,憧憬明天的美好;走进社会,力所能及的在各种活动中感受生活,立体思维;融入自然,看云卷云舒,赏鸟语花香,叹山河壮美,听风雨之声,享人生百味……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说出来是语言,写出来是文字,美起来是生活。
三、方法积累。
知识本身不是写作能力,只有被学习者内化,并在习作中反复运用才能形成能力,这是一个从知——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方法的习得和积累必不可少,教师的 有效指导能多快好省地促成能力的形成。怎样做比较有效?作点分门别类的梳理,长期循序渐进的 辅导,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如语言管的是句子通不通的问题,修辞管的是句子好不好的问题,要通顺,语法常识少不了,要优美,修辞知识不能少;叙事、描写、抒情、论文,抓特点,做比较,讲异同;学会使用各种感观,全方位兼顾描写对象;起承转合要自然,逻辑条理要顺畅;布局谋篇要全面,见解观点要独到,选材立意要高远。
四、审美积累。
一次比一次壮阔的场面,一处比一处优美的环境,一座比一座险峻的山峰,一条比一条澎湃的河流,一幢比一幢雄伟的建筑,一个比一个高尚的人物……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要有一种集美的胸襟,达到“胸藏万汇凭舍吐,笔有千韵任翕张”的大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