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的区位分析

2018-09-26任书琴邢霞

赢未来 2018年11期

任书琴 邢霞

摘要:根据多年考试与解读课标中提出,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这条要求明确告诉我们在教学时不能脱离生活,应把教学内容与实际城市的空间结构联系起来,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所居住城市的空间结构类型,并且还需要学生对影响城市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解释其形成原因。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了解区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掌握对城市区位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旨在让学生掌握城市区位的分析方法,了解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关键词:同题异构 双层次问题导学 城市区位

考点:综合分析某个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课本P26-P28相关文字资料,了解区位的概念及影响城市的区位条件。

2.通过读图和完成课本P27和P28活动题案例,掌握分析影响具体某个城市的区位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介休市相关资料学会用所学区位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介休形成发展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区位因素这一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本P27活动案例和介休市形成发展区位因素案例比较分析,提高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核心素养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要点及突破:

采用案例教学具体分析某个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条件。

教学重点及突破: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城市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区位条件。

教学难点及突破:

利用地图解释分析城市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区位。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但在具体分析某个城市的区位条件束手无策,所以课堂在提炼出答题的关键语句时重在教学生如何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播放介休市的航拍視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并让学生在黑板展示本节知识框架图。

导入:各地特大城市景观图,造成视觉冲击,掘住学生的心理。最后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宣传主题“城市让人生活更美好”引出今天的内容:

新课:

城市的区位分析

老师强调学习目标,点明本节重点及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的:学习目标的递进式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基础层次:

1.通过读课本P26,写出区位和城市区位因素的概念。

2.读课本P26-P28的相关文字,分析一个城市的地理区位因素应从哪几方面进行?

3.为什么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

4.为什么在河口三角洲城市会相对密集?城市为什么集中分布在滨海地区、平原地区和低海拔的河谷地区?

5.读P28活动题文字,思考:我国改革开放为什么选择深圳、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城市?

重点强调:3题和4题(考试学生失分的高发地方:答题缺乏逻辑性的语言)

3.中低纬地区气温适中与城市的关系:

师说:季节更替,气温升降,人体感知温度在21℃-24℃舒服,推及作物也是,所以:

气温降水适中,适于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的生产生活。

4.河口三角洲与城市的区位关系:

师说:河口三角洲是流水的在入海口处冲积形成,自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客货流量大,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材料。

(带领学生回忆旧知引出新知的关系,掌握学习方法,尤其是答题技巧:套路语言的使用)

同理,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城市集中分布在滨海平原、低海拔的丘陵地区的原因。

5.深圳、珠海成为经济特区分析:

学生看着文字资料能写出:政策,但是老师要说明政策的制定需要参考自然和经济社会区位条件,深圳、珠海主要得益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地区(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能力提升:

一.自主探究:

1.读课本P27图2-2“海口地理位置示意”,想一想海口市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2.读课本P27图2-3“武汉地理位置示意”,说一说武汉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学生会用教给的语言套路回答,老师需要点拨读图并如何提取有用信息。)

如:关键信息提取“海口位于低纬度的海南岛,又处于南渡江的入海口处”,利用套路语言:气温降水适中,适于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客货流量大,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材料。

二.合作探究:

材料一: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距省会太原市139公里。全市总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37万,境内平川、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交替分明,日照充裕,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0.4℃,平均降水量477.2毫米。

材料二:

介休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 之称,同时还是晋商文化的发祥地。 境内绵山如屏耸立,汾水似带环绕,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宜开采,其中尤以煤的储量为冠,境内水资源十分充裕 。介休素有陕晋通衢之称,是三晋腹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介休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上,重点是引导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开发建设,形成了一大批规模种养大户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工业上,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开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形成了煤焦、钢铁、建材、机械、化工、轻纺六大产业群,成功走出了富有介休特色的发展模式。

思考:

1.读材料一回答介休市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2.读材料二回答介休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3.现在的介休市与周边县市比较发展势力减缓,请你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一篇介休市发展的可行性报告。

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老师个别指导完成,同时老师播放视频介休宣传片,讨论时间+成果展示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3题是研究性学习,老师指明研究方向:周边汾阳、孝义、灵石、平遥城市之间应加强联系,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形成晋中都市圈,加强竞争力,身边事例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考链接:2012年大纲卷和2011年海南卷相关题目(目的:拓宽学生眼界,增强学生信心。)

小结:利用学生板书的知识建构图进行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

一、教材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在学习人口的相关知识后,作为城市的开篇,在本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重点是阐述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和交通等自然、经济、政治因素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这是本节最核心最基本的知识。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具备了基本的阅读地图、分析图片、分析资料的能力。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本节内容具有较强的推理性,可由此组织学生读图分析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得出结论。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以我们生活的城市为案例学会城市区位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视频《大城崛起-武汉》理解城市区位的含义;

通过分析“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区分布示意图”、“长江水系及城市分布图”理解地形、气候、河流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通过读“铁矿与城市分布图”、石家庄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材料了解城市形成的经济、政治区位条件。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区分布示意图”、“长江水系及城市分布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综合分析介休市城市区位条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介休市城市区位条件,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培养学生的一份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形、气候、河流等区位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2.自然资源、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重点突破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区分布示意图”、“长江水系及城市分布图”得出结论。

2.通过呈现“铁矿与城市分布图”、交通枢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材料自主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城市区位因素的实例分析

难点突破方法:

通过呈现介休市相关的资料以及地图合作探究介休市区位因素,学会城市区位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双层次问题导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城崛起-武汉》,要求学生记录下视频中与武汉有关的关键词,通过学生对关键词的表达,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城市的区位条件》。

(二)探究新知

【呈现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区位的含义;

2.理解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等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政治文化区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结合介休市区位条件的分析,掌握城市区位的分析方法。

【基础把握】

利用导学案,结合学生课前的预习,要求学生对武汉市的区位条件进行归类并进行补充城市的区位条件。

【能力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给“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区分布示意图”、“长江水系及城市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并推荐代表回答总结。

讨论1 地形与城市区位:

(1)我国百万人口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以什么地形为主的地区?为什么主要分布在这里?

讨论2 气候与城市区位:

(2)根据“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区分布示意图”说明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及海陆位置,,并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讨论3 河流与城市区位:

(3)根据“长江水系及城市分布图”,思考河流为城市提供哪些服务?一般在河流的哪些位置会出现城市?

教师补充:

(1)武汉市分布在江汉平原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对外联系。

那么,山区地区的城市分布在什么地带?为什么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而没有选址在赤道附近的亚马孙河平原上?

(2)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生产和生活。

【多媒体展示】1.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①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②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③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2.气候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大城市多数分布在气候温暖湿润的中低纬沿海地区

3.河流与城市区位关系: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军事防御。

容易形成城市的河段:①两河的交汇处;②河口位置;③河运的起点或终点;④过河点位置

【承转】通过以上学习,你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的自然区位条件吗?那么,城市的经济区位条件和政治文化区位条件呢?

教师补充:举例 张家界市——旅游城市——经济地理区位;

梵蒂冈——宗教城市——政治文化区位;

嘉峪关——军事城市——政治文化区位。

【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城市最初形成的时候有一个主导因素,但是形成以后城市的发展是受到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

【迁移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介休市相关的资料以及地图合作探究,综合分析介休市区位因素

(三)小结新课

【板书】完善城市区位分析的答题模板

(四)高考链接

(2012大纲)导学案33页探究拓展1、2

(五)布置作业

导学案完成P31-34第一课时部分

(2012大纲)导学案33页探究拓展1、2

参考文献:

[1]进化中的城市[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英) 格迪斯 (Geddes, 2012

[2]“城市空間结构”教学方案(鲁教版)[J]. 董圣亮. 地理教育 201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