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全程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9-26李敏陈琳文燕李为民

价值工程 2018年25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高职教育

李敏 陈琳 文燕 李为民

摘要: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资源,调动校企合作积极性,把高职教育产教全程融合真正落实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作用。协同育人,共谋发展。

Abstract: To make full use of new urbanization resources,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ruly integrate the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o the real work environmen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enterpris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o collaborate with people and seek common development.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高职教育;产教全程融合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ul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5-0247-03

0 引言

2015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1]。

《意见》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其中第四个方面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完善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提升行业指导能力。推进专业教学紧贴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切实规范并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对产教融合,国家给了政策性导向。

1 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遍地开花,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

目前产教融合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模式

①校中厂,厂中校;

②专门以迎合实训为目的的实训基地;

③毕业前的顶岗实习。

前两种更多的是模拟工作岗位与环境,学生难以真正投身到实战工作中。压力小,无动力,产教双方大多走形式主义,学生也普遍反应没学到多少知识,更没有体会到工作带来的新鲜与收获,最终没有真正达到产教结合的目的。第三种是在学生理论学习已基本完成,正式参加工作前的这段时间,也就是过渡期。这种实习确实是真正投身到了真实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实战性,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却因为结束了理论学习而丧失了再次集中系统化学习的机会而不能解决。困惑与迷茫并存。如何消除这些瓶頸,我们大胆地设想把高职教育产教全程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上日程。

2 学情分析

纵观近几年的高职学生,由于生源固有的主客观因素,大部分学生对纯粹的理论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但对实操有一定的敏感性。据不完全统计,绝大部分的学生希望产教全程融合式教学。但从321份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抽样分析,只有115位参加过生产实践活动,如图1。且大一几乎没有任何实践活动。

115位中,60.87%的学生是在校内实训,如图2。

教育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根据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促使产教全程有机结合的发展迫在眉捷。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教全程融合的优势

3.1 提前招贤,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知名度。由于地理位置的客观原因,新型城镇化的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用工需求量大,缺少有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提前招贤纳士,建立双向意愿,学生可在毕业后直接入企上岗。

3.2 学生边学边干,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反复结合,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同步提高。在321份问卷调查中,学生希望每学期都安排生产实践的比例接近30%,如图3。生产实践的内容希望综合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的占53.89%。所以产教贯穿于大学三年是顺应民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大一时专业知识较少,可训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式可以为参观体验式,学生可利用假期自行感受,也可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学校要以学分或其他方式进行考核,并安排老师进行回访。切身体验,真实感受准时上下班、严格考勤、责任担当等落实到工资考核。让学生认识懒散的习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严谨的工作态度必须从一开始就要养成。

学生在大二时,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可以选择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真实感受而不是空想所学专业将来能做什么,自己想做什么。发现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欠缺,还需要深入学习哪些,并且可以进一步发掘自己的爱好,同时也要学会面对社会、正视现实。对自己、对工作、对社会、对未来有了清晰的认识,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回校后会更努力地向既定方向奋斗,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大一大二的产教全程融合培养学生专业性与综合性的融会贯通,这也正是大部分学生所需要的产教结合方式。如图4

学生在大三时,有一学期的顶岗实习,这是对学以致用的加深,是在踏入工作之前的实战演练。有了前两年的产教融合,学生对工作认知已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会感到太大的陌生与恐慌,也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同时也在反复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快速成长,能自然地过渡到工作中。

4 实现途径

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将他们培养成适应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而在产教结合的过程中,往往学校的热情很高,企业的参与相对平淡。如何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投入到青年人才培养的洪流中,如何解决这种冷热不均的尴尬局面,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政府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与奖励措施,让新型城镇化的企业主动积极地投身到产教融合的实践中。让他们既愿意付出,又有所回报。其次要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操作流程,约束校企学三方各施其职,各尽其责。避免企业不按作习时间过度用人;学生在实习时不按规定操作。

在新的城乡发展中,大批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他们对于人才的呼唤十分渴望与迫切,各地产业园区内中小企业云集,是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就业的重要力量。一定要紧紧抓住这只生力军为教学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5 产教结合试点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于2016、2017年分别在电子和物联网专业15级、16级选了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产教全程融合的教学试点。在地震重建灾区南部新城的新兴企业进行了产教融合。校企双方签定产教结合的协议,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与教学过程。学生签定三方协议,保障自己的权益,同时也约束自己的行为。工作过程从原料采购到装配、生产、调试再到销售、维护整个流程进行流水线作业。电子专业学生重点在生产车间电路分析、连接电路、组装电器配件,调试。物联网专业学生重在网线制作、网络布线,传感器、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培养。

虽然现在三年的教学试点还没有完成,评价机制还需完善。但从大一大二学生反馈的意见,产教全程融合已初显成效。

6 总结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全程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还需不斷地深入探究。如何让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执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无缝对接[3],如何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产业发挥服务教育的更大效力,需要长期地观察、调整、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地方特色的校企融合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08-20)http://www.gov.cn.

[2]张清亮.关于高职教育产教结合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3,8:109.

[3]吴俊君.高职信息技术专业协同育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3:92.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高职教育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