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2018-09-26唐勇

现代交际 2018年11期
关键词:修养情感教学

唐勇

摘要:注重情感因素,讲究教育的技巧和教育的艺术性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它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对此我们应当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把它付诸实践当中。

关键词:教学 情感 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197-02

情感,是指人在受到外界刺激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是我们对客观世界和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所体现出来的切身感受,它不仅对我们的心理活动有影响,也对我们的认知和实践产生影响,在教学工作中也同样如此。在心理学中我们的情感和认知是互为影响的,而在诸如信念、理想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情感也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调节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教学工作中,它虽不在智力因素的范围内,可是它却能促进教学对象养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情感在师生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时,知识才能够转变成理想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让我们的教学对象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对于当前我们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而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加强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具体来说,情感在当前教学中的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增強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魅力和个人威信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个人威信的高低与教育效果的好坏是成正比的,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一个感情丰富、热爱关心学生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具有较高的个人威望,也容易获得学生的爱戴和理解,因此加强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是搞好教学工作和培养学生的前提和保证。教师通过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扎实的业务知识,让自己成为学生在学习和人生路上的指引者。

二、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情感因素正是我们纠正应试教育的错误倾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手段,是我们“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有效措施。如果每个人都自由发展,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班集体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可言。对于这样的班级,教师若能结合教学用真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让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老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形成一条互相信任的纽带,学生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和一个值得信赖的对象。

三、是做好后进生思想转化的重要工作步骤之一

情感是爱的最佳表现形式,教师对学生的爱,在学生的心中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给予了多少,怎样给予的,在学生的心里都有一杆秤,如果双方的情感处于对抗之中,师生关系紧张,那就算教师说得再对,学生也听不进去,因此对待后进生应该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在民主、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谈心交流,既指出其缺点又肯定其优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就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教师的热情使他有了亲近感、信任感,对抗的心理防线消失了,教育的时机也就到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把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变成自我的心理定势和良性习惯。

四、是素质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个人素质的要素是由社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三者构成的。教学工作中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程度不等的自卑、孤僻、说谎、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障碍。这样的负面心理不仅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健全带来影响,而且也制约了他们的认知和智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就要先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而他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则又要依赖教师在情感智力上的教育来完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做好教学工作,完成好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要随时关注教学对象的心理变化和感受,主动运用好情感教育这一重要手段,激发起他们的内在动力,工作中注重情感交流,讲究教育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加以把握: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于情感的敏感和珍惜,对于平等人格的尊重与维护,是目前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它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人格上尊重学生,还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对他们有着更多的关爱体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症下药,做到既沟通了思想又进行了引导,真正地从心底里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我们要本着“我是学生师,也是学生友”的原则,在课堂和课外生活和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中有爱、严中有度,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2)德才兼备,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教师的个人品格和才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必须有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正直诚实的美德,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是内在的品格修养和美德都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努力扩大个人的情感世界,丰富自己的情感经验,努力提高自我情感的监控水平。避免咄咄逼人的训斥,尖酸刻薄的嘲讽,横暴野蛮的体罚,而要欲扬先抑、欲进先退、交换角度、选择时机、以情为本、以智取胜。在教学活动中以情感开路,反面文章正面做,等创设了轻松的心理气氛后,再看准契机,全面出击,从而使学生在平静的心境、宽松的气氛中,改正错误。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3)加强语言修养,避免过激言辞。一个人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心理调适、情感表达以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效果,教师要不断在教学工作中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态度要和蔼,注意文明礼貌,要有遇怒制怒、当怒不怒的自控力,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能斥责挖苦,而应当保持好情绪稳定和心态平衡,以免使师生关系对立,导致无端猜疑和对立抵触情绪。应当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让命令为参考,变对立为友善,变贬抑为褒扬,诸如采用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等等方法。

(4)加强师生交往,建立良性师生关系。良性师生关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真实地了解学生,便于因材施教。但是这一关系的建立却需要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在交往过程中,应当彼此尊重、心理相容,师生间相互肯定,彼此了解,教师对学生友善、温和、关心、爱护;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通情达理、平易近人,则会乐于接近教师,通过情感交往和思想交流,达到思想相通,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才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导,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采取和教师相近的态度。教师理解学生,乐意听取学生的意见,信任他们,懂得他们的心思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充满信任地去感化教育,并产生积极的“期望效应”,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情感因素是对传统智力教育的有力补充,也是良性师生关系的纽带,它无限量地存在于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中,它架起了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也缩短了彼此间的差距,每一个教师都应在自己的工作中注重它,并尽快付诸实践,为早日实现素质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德显.师生权力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35-40.

[2]吴素琴.浅谈教师“教书育人”的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63-64.

责任编辑:关磊

猜你喜欢

修养情感教学
情感
台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以士之道升修养
以自身经验分析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与对策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企业政工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