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9-26冯胜辉
冯胜辉
【中图分类号】R22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葡萄膜炎属于眼科多发病和常见病,具有较高的致盲率,患者并发白内障几率较高,患者病情复杂,常规治疗手段无法取得理想的视力改善效果,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抽取86例在我院就诊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排除严重肝肾以及心脏功能异常患者、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严重出血性疾病患者、其他眼部疾病患者以及无法积极配合此次研究患者[1]。将研究对象分为对比组(n=42)和治疗组(n=44),对比组女性19例,男性23例,45至83周岁,平均(67.9±5.1)岁,治疗组女性20例,男性24例,43至87周岁,平均(66.8±5.4)岁。比较治疗组和对比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应用常规晶状体植入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治疗前充分散瞳并行表面麻醉,开睑后在10点部位做角膜切口并在3点部位做辅助切口,将粘弹剂自前房注入,分离粘连虹膜。若患者存在虹膜部分粘连现象则可直接向虹膜中注入粘弹剂并应用钝针头钝性分离粘连部位,若患者存在虹膜严重粘连现象且有小瞳孔则需要切除虹膜周边并由切口部位注入粘弹剂,然后进行粘连分离[2]。若患者存在瞳孔膜闭现象,则对其瞳孔区纤维膜进行剪除操作后再行分离,虹膜粘连充分分离后应用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清除干净残留晶体皮质。向前囊以及囊袋中注入粘弹剂并置入人工晶体,调节位置后吸出前囊以及囊袋内粘弹剂并将平衡盐溶液注入其中,无需进行切口缝合。术后常规应用激素滴眼液以及抗生素,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瞳孔活动并采取有效的虹膜粘连预防措施[3]。
1.3 疗效判断 差:术后患者视力低于0.1;中:患者视力为0.1-0.3;良:患者视力为0.3-0.5;优:患者视力不低于0.5。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 本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22.0,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治疗组41例患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3例患者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治疗优良率为93.18%,对比组30例患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2例患者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治疗优良率为71.43%,比较2组患者术后视力优良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主要引发因素为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患者前房水性状以及成分均出现较大变化,导致晶状体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容易加大玻璃体病或者青光眼等疾病的发生率,造成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并进而引发白内障。部分患者存在虹膜粘连程度较为严重的情况,无法进行瞳孔扩大,会导致手术治疗难度增加并影响治疗效果[4]。超声乳化手术能够使手术切口得到显著缩小,同时还可使前房稳定性得到保持,能够避免手术操作损伤虹膜,从而可使术后各类炎症反应发生率得到降低,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视力恢复速度。该术式操作范围较小,无需进行完全散瞳即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使手术中不必要的损伤得到避免,在囊袋中进行碎核能够防止其瞳孔边缘完整性受到破坏,可避免患者术后出现眩光症状,手术切口较小,能够使角膜散光影响得到明显抑制,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可加快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从而为其生活提供便利[5]。
此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3.18%,对比组治疗优良率为71.43%,比较2组患者术后视力优良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能够取得确切疗效,可显著提升其视力,有助于改善其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韩轶群.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4):285-286.
李爱玲.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世界臨床医学,2015,9(5):5.
郑吉琦,高琛,王登廷.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临床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8):41.
姚艳君.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13-14.
张永存.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6,29(3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