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分析
2018-09-26石明菊
石明菊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2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临床发病率,主要表现为心衰、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采取科学的抢救以及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几率。此次研究旨在探索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探究组(n=38)和对比组(n=34),探究组17例女性,21例男性,42至83周岁,平均(56.7±4.2)岁,对比组15例女性,19例男性,41至82周岁,平均(55.9±4.0)岁。对比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患者联合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如下:
1.2.1 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 由护士长指导组内成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定期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和培训,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其加强监督,合理安排其工作时间[1]。
1.2.2 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突然且病情发展迅速,面对突发病情,患者与其家属均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该适时安慰和劝解患者,使其以积极心理状态接受治疗,防止负面情绪对抢救效果产生影响[2]。
1.2.3 病情评估 对患者病情以及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准确评估,同时进行血气分析以及给氧治疗,若患者存在严重心律失常、休克以及胸痛等症状需要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3]。
1.2.4 急救护理 进入抢救室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以及血压、血氧监测,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准备好心脏除颤仪以便随时进行抢救[4]。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 本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探究组患者急救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比组患者短,2组各项观察项目数据经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点和关键在于确保心肌再灌注并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急诊护理路径能够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制定具有标准化、预见性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抢救效率,为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此次研究中,探究组患者急救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比组患者短,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升抢救效果,加快患者机体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何爱萍.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效果的影响[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8):129-130.
韩彦辉,王素梅,李海霞.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25-26.
曾维婷.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2):175.
鈕湘浚.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1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