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互联网+”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探讨

2018-09-26徐全红丁文辉陈超逸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互联网+互联网

徐全红 丁文辉 陈超逸

内容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物流业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先导产业,其规划是否合理、发展是否顺畅都严重影响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顺利发展。本文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借助互联网技术对京津冀物流业整个链条进行改造升级,以期激發物流业活力,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动力。

关键词:“创新”理论 “互联网+” 物流 模式创新

熊彼特“创新”理论中对京津冀物流业有重要启示的理论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动态理论,“创新”是经济体系内部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创新”活动对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实现经济动态发展。“创新”活动导致产业突变,不断毁灭老的结构,又不断创造新的结构,这个创造性的毁灭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二是“创新”原因,首先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们想要赢得赚取额外盈利的机会,或追求事业成功等非物质精神力量等原因,不断追求“创新”。而“创新”带来的额外利润,促使市场上出现“模仿”浪潮。“创新”企业和“模仿”企业迫使旧企业为保卫生存而进行“适应”变动。这个激烈竞争过程通过“创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推动经济增长,同时加速没有适应能力的企业灭亡。三是“创新”与垄断的关系是双重的,“创新”以“创新”者的短期垄断地位为基础,而“创新”过程又使任何人无法长期保持自己的垄断地位。

熊彼特“创新”理论给京津冀物流业改革创新带来的重要启示:一是“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等先进科技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要素,促使传统物流全方位革新,如物流产品创新、服务升级、管理组织变革、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等;二是“互联网+”物流的产业融合创新需要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和其背后的行业精英团队,企业家们或为追求高额利润,或为追求事业成功等原因,不断去“创新”。而企业家们先导的“创新”活动,促使市场上同业者为追求更多利润或保障生存掀起“模仿”浪潮,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变革升级,所以先导企业家和行业精英的创新活动至关重要;三是短期垄断是保证物流企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物流企业只有具有一定的资金能力和企业规模,才能保证企业在变革创新的路上不断探索前进,而那些墨守陈规的企业只能走向灭亡。

京津冀“互联网+”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打破区域经济和物流业发展不均衡现状

2016年京津冀各地区物流相关信息对比如表1所示,2016年北京生产总值在京津冀城市中最高,产业结构最优,第三产业比重达80.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60.7亿元,占总比重的4.3%,也是最高的;天津生产总值低于北京,却接近河北省的一半,但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为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69.9亿元,占总比重的4.3%,比北京少,不到河北的1/3;河北省包括11个地级市,生产总值仅是北京的1.3倍,天津的1.8倍,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1.7%,可见河北省的发展远落后于北京和天津,河北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403.0亿元,是北京的2.3倍,天津的3.1倍,但是其比重占总比重的7.5%,高于北京和天津,说明物流业在河北省的发展相对其他行业发展略快。从人口来看,北京和天津都是超过10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人口密度为1300人/每平方公里,大城市病已经显现,开始阻碍经济发展,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从人均资本来看,北京和天津的人均资本在11.4万元/人以上,远高于河北省,地区之间贫富差距较大。“互联网+”物流产业融合可以借助互联网不受空间、时间等限制的优势,直接打破京津冀的地域、行政限制,促进地区间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突破高成本与低效率困境

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1.1万亿元,占GDP的14.9%,物流总费用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目前因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面较窄,还未形成有规模的、有效率的智能物流,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仍通过压低人工成本进行价格竞争,使得从业员工素质较低、流动过快,导致物流行业低利润、服务质量差、成本难以降低、行业不规范等劣势,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一些劳动密集型中小物流企业因利润不断下降,成本高居不下,最终被市场淘汰。物流企业应通过加速“互联网+”与物流业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管理,开启产业智能模式,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降低成本。

(三)改变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状态

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数量也飞速增长,2016年我国物流企业法人单位数近30万家,A级物流企业仅4000多家,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竞争混乱。由于物流企业入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低,再加上电商的飞速发展引发的物流需求爆涨,吸引更多物流小企业加入,这些小企业的运营方式属于劳动密集型,借助互联网共享资源和低成本的互联网入门费展开激烈竞争,尤其是小企业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国内快递行业的件均单价从2008年底的26.99元/件,下跌到2016年底的12.70元/件,跌幅高达47.05%。恶性的价格竞争使小型物流企业利润微薄,难以在物流企业升级方面多做努力。物流企业只有基于互联网平台,加速变革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求生存、求发展。

(四)加速与智能终端的对接

首先,2016年互联网上网人数为7.31亿人,其中手机上网用户占总比重达95%,2016年12月基于手机平台的微信+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8.89亿。其次,电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订单的主要来源,物流企业70%的业务来自电商,2016年“双11”全网共产生10.7亿个订单,其中淘宝和天猫共产生6.57亿个订单,同比增长41%。随着平台经济和O2O新业态的发展,来自互联网平台的订单将只增不减。最后,大数据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开发产品、形成精准化营销、确定未来发展战略。智能终端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物流企业只有加速与智能终端的对接,才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保证可持续发展。

创新“互联网+”物流产业模式

(一)建设互联网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建设社会物流资源和物流需求方等为一体的互联网终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市场闲散物流资源,改变物流行业沉积的痛点。首先,双方都可以主动发布信息,通过平台进行货源信息智能匹配,提升交易效率;其次,通过平台建设担保机制,保证双方信譽,减少违约等不正当市场行为;再次,优化路径方案,提高载货率,递降物流运输成本;再其次,建立用户评价体系,形成评价数据库,为其他用户提供参考,用户评价也给物流企业提供不断调整策略、优化服务的依据;最后,作业可视化,让用户对物流作业行迹可控,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二)物流企业建设信息交互平台

通过物流企业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一方面,通过平台实现交易,向用户传播企业文化和打造企业品牌,创造粉丝效应;另一方面,与用户交流互动,将整个物流过程变得数字化、可视化,增强用户体验感及满足用户对信息的掌控需求等。用户对于物流企业的综合评价,除了物流本身运输的时效、安全、服务品质等传统评价指标外,物流信息交互平台的界面设计布局、物流信息的追踪时效性、收发件操作的便捷性与信息交流的顺畅性等虚拟世界指标也成为赢得用户的重要评价指标。智能终端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和升级已经成为物流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通过打造壁垒化产品和服务争得物流大市场的一席之地。

(三)合理规划各区域发展重点

第一,北京和天津等大型城市加速建设智能快递柜。北京、天津两个超级大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本高,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方面,适合高投入建设智能快递柜,逐渐实现智能代替人工。智能快递柜应该不仅可以收、发快件,而且可以增加更多智能化操作,如实现自动分类、捡货等操作,实现网络平台远程操控等。第二,在河北地区建设大型智能物流中心。未来对北京和天津超级大城市减压,都要涉及限制区域内大型物流中心地扩建,甚至需要外移,而物流对时效的高要求则需要在北京和天津就近的河北地区建设大型智能物流中心,以实现对北京和天津所需物资24小时内供给。另外,河北地区在农业和工业方面都是重要生产基地,地理位置也处于重要的运输枢纽,因此在靠近原产地较集中以及交通枢纽地区建设大型智能物流中心,可以及时备存货以供流转,尤其能够满足生鲜货物的收购、仓储等需求。第三,利用天津的港口优势和国际地位,发展线上跨境电商与线下国际物流结合的模式。

(四)充分开发并应用大数据

互联网平台通过消费者在平台上的浏览、消费、社交平台的交流等行为收集了大量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掌握消费者的活动范围、兴趣偏好、购买习惯等个性化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物流企业可以依据分析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形成精准化营销。例如,大数据分析得出国内冷鲜农产品是很大的潜在市场,先得数据和嗅得商机的物流公司,就可以抢先扩建冷鲜物流链,占据冷鲜物流市场的先机,而随着冷鲜物流的发展,也逐渐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促进更多消费者由线下购买转向线上购买,进一步推动冷鲜物流的发展。

京津冀“互联网+”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一)搭建联合行政互联网物流管理平台

首先,取消三大区域间行政限制,打破市场壁垒,构建京津冀物流大市场,实现货物区域内自由流动。其次,根据各区域优势和结合区域总体布局,取长补短,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和布局各种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发展前景,加强区域内、城市间的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再次,放宽物流市场准入条件,吸引外部优质物流企业进入,鼓励物流企业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领域,运营综合业务,创造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最后,参照国际标准、规范,建设京津冀联合行政互联网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区域内物流行业行政事宜,汇集金融、税务、保险、海关、交通、工商管理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二)统一京津冀区域内现代物流行业标准

首先,对物流企业内部的硬件设施制定技术标准,提高现代技术渗透率,比如物流载体以及配套标准、不同作业程序之间的衔接标准、信息系统硬件配置的标准等;其次,物流行业的服务标准要向国际标准看齐,形成优质行业服务规范;再次,对于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需要新建的物流园和物流企业,从设计规划上要高起点、高定位,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程度,如推进现代物流仓库的无人化运作等;最后,提高物流各环节服务信息系统标准水平,逐渐向国际化水平靠拢。

(三)加快物流行业的互联网技术创新及应用

物流行业的互联网技术创新活动是完整的链条,包括技术孵化、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技术应用等环节,政府必须出台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吸引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创新文化等行为,才能促进这一创新生态链的形成。通过这个创新生态链,尽最大努力汇聚区域内外优质研发资源,形成可持续创新能力,加速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创新;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促进多元化风险投资,加大对互联网技术创新及应用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创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健全知识产权交易机制,促进知识产权的有效转化和应用;健全技术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互联网研发机构、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

(四)建立“互联网+”物流人才机制

“互联网+”物流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离不开行业内企业家和精英们的不断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建立“互联网+”物流人才机制,对保证行业融合创新至关重要。首先,对“互联网+”物流行业内优秀企业家的行业开拓行为应给予较大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对于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给予社会地位方面的肯定和精神鼓励;其次,加快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行业投资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出台吸引外地优秀企业家来京津冀落户安家的优惠政策;最后,要大力培养“互联网+”物流新生力量。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后面都有一个精英团队在整体运作,因此优秀的行业人才对行业发展无比重要。因此要从社会培养、企业培养、自我培养等多渠道加速行业人才的成长,保证行业后续人才供给。

(五)引导物流企业集群化发展

熊彼特“创新”理论指出,短期垄断是“创新”活动以及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具有较大规模、资金雄厚的物流企业才有能力和动力不断创新,引领物流行业的改革发展。京津冀区域内大型、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相对较少,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选择企业集群化发展方式。首先,物流企业集群化能够汇聚更多资源,包括客户资源、设备资源、行业人才资源等,其中很多资源能够共享,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其次,物流企业集群化能够加速互联网创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有利于发挥技术外溢的社会效益,更好促进物流行业创新发展;最后,物流企业集群化有利于行业竞争和合作。总之,引导物流企业集群化发展,可加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更好促进区域内物流业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李晓丽,王海峰,姜永强.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智能生鲜物流配送平台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

3.姚国章,余星.“互联网+”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7(2)

4.史锦梅.京津冀物流产业协同发展思路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

5.张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策略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互联网+互联网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