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表现技法的差异性看湖北水彩的地域特色

2018-09-26尤梦铃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画法水彩水彩画

尤梦铃

摘要:湖北水彩在中国水彩的发展史上处于一个独特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位。从水彩画传入中国至今,中国各个地域之间都产生了独特的水彩画风格,而湖北水彩能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水彩最有影响的大省之一,其地域特色的影响最为重要。

关键词:表现技法;差异性;湖北水彩;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61-02

一、前言

湖北水彩发展迅速,其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水彩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些都跟湖北水彩的地域特色密切相关。地域特色是形成区域水彩画风格的主要因素,影响着该地域画家的绘画风格,而表现技法是画家表达作品独特语言的载体,从表现技法的差异性进行比较,能够从画家自身受地域环境影响而形成的风格来分析湖北水彩的地域特色。

二、湖北水彩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展开了新教育体制改革,由此湖北有了早期的美术教育,水彩画也得以在湖北开始传播。

1920年,唐义精、蒋兰圃等人创办了私立武昌美术专科学校,教师团队由一批优秀的艺术教育人才组成。在早期的水彩画家倪怡德的推动之下,学生对水彩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早期的湖北水彩绘画题材以写生为主,到了革命时期,受爱国热情影响,有学生开始进行一些与社会时事相结合的水彩画创作。这一时期的湖北水彩画创作开始起步,产生了如魏正起,冯中衡等湖北水彩画的先驱者。

到了60年代初,湖北省成立水彩画创作组,全面指导水彩画的创作和研究工作,举办多次美术展览,湖北水彩由此在全国大展中崭露头角。

1979年,湖北成立武汉水彩画会,进行一系列的水彩画创作、研究、展览等活动,促进了水彩画家之间的艺术交流。

1982年湖北重新建立美术师范系,将水彩纳入主要课程之中。

在此环境下,更先后产生陈国庆、刘寿祥、王涌、徐国燕、白统绪、陈勇劲、侯志安等代表画家。为湖北水彩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中国南北方水彩在表现技法上的差异

湖北水彩的崛起不仅与其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息息相关,还与地域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地大物博,水彩畫在传入中国之后,表现出明显的南北方地域性差异。湖北处于秦岭淮河以南,从地理上划分为南方地区,但其位置在整个中国则处于中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湖北水彩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南北方水彩影响,从而形成其独特风格。

干湿技法是水彩中最常用的两种表现技法,南方地区因为气候湿润,画家在作画时水分蒸发慢,且描绘题材多为江南水乡,所以多以湿画法为主,将水的韵味发挥到极致,既表现出水彩画中水的语言特性,又将南方浪漫主义的文人气质展现出来,给人以飘逸潇洒、空灵雅致的感觉。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画面中水韵的表达,并且北方水彩画绘画题材多为乡土人情,画家多以干画法为主,通过层涂、罩染、枯笔等技法表现出景物的特点,既克服了水分蒸发过快对画面造成的影响,又给人一种厚重、沉着的感觉。

在颜色的运用上,北方水彩用色纯度和明度高,色彩冷暖对比强烈,强调还原真实的对象,而南方水彩强调整体统一,色彩多运用同类色,用色素雅,追求和谐。

在构图上,北方水彩注重整体和统一,画面严谨,排列有序。而南方水彩注重点线面的构成形式,追求简约而有节奏的画面结构。

在笔触的运用上,北方水彩以小笔触为主,写实的表现出北方的人情风貌,而南方水彩多运用大面积湿画法,笔触衔接和谐自然。

南北方水彩的表现技法差异明显,湖北水彩受两者影响,画家的作品呈现丰富多样的风格,这些迥异的风格使得湖北水彩既具有北方水彩写实的特点,又具有南方水彩具有意韵,典雅端庄的文人气质,两者相结合形成了湖北水彩的独特魅力。

司、湖北水彩与其他地区水彩在表现技法上的差异

1.从水的运用来看,海派水彩重视水的极致运用,展现出水色淋漓,飘逸洒脱的风格,营造出水韵的意境。画家柳毅的作品《天鹅》中便是先将画面打湿,用大笔触迅速将背景色画出,紧接着画出人物和服饰,画家注重形体的自然过渡和色彩的衔接,在绘制芭蕾舞者时,利用水分的自然流动,将重色画在未干的浅色之中,使两者自然过渡,展现出了人体的和谐之美,画家充分运用湿画法表现芭蕾女孩的优雅气质,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北方地区如东北和山东,多采用干画法层层重叠,罩染上色等技法,以表现北方写实的特点和厚重而朴实的风格。湖北水彩以大面积湿画法为主,如水彩画家王涌,在他的作品《追忆中的蓝色》里,以大号的笔刷在画面上先后湿铺出背景和主体物,通过水的交融使得整幅画面形与色、光与影之间自然和谐。另一位画家陈国庆的《女人体》中,通过大面积的湿画法,自然的衔接人体的骨与肉之间的关系,将人体的自然纯粹之美展现出来。

2.从用笔上来看,广东水彩用笔上多采用枯笔,干笔的手法,使得画面丰富而多变,以王肇民为代表,他的静物作品《石榴》中从主体物到背景都使用干笔绘制,画面因此充满干笔擦扫所形成的力度感和反复堆积的厚重。而北方的画家多采用小笔触绘画,以此描画出写实客观的物体。如山东水彩画家陶世虎的水彩注重写实,以“先重后浅,从暗到亮,穿插空白,罩染调整”的独特画法,将干湿画法结合并采用色彩叠加与多层渲染的技法。湖北水彩多运用大笔触铺出色块,结合枯笔的手法,先营造出整体的气氛,后仔细琢磨抓住静物的特点加以刻画。在画家刘寿祥的静物作品《鲜果系列》中这一特点十分明显。画家一开始使用方形笔刷,快速地将陶罐、蛇果、香蕉主要静物铺出大色块,待画面略干后,以不同的用笔方法表现质感不同的静物,例如表现陶罐表面粗糙的部分,以枯笔在纸面平拖枯扫,制作出陶泥的粗粝感。描绘红蛇果的润泽聚光之处则快速在转折处刮擦出硬边。

3.从色彩的使用来看,广东的水彩画在色彩上表现的较为艳丽而厚重,追求表现效果,强化色彩主观倾向,以互补色寻求色彩张力,注重色彩的形式美,表现出油画般的视觉冲击力。海派水彩在色彩上相对于广东并没有过多追求形式感,注重用高度概括、简洁的用色,表达出水彩作品的气韵和意境。湖北是楚文化传承的中心地区,受此影响,画家在创作中常将楚文化的物质和意蕴融入画作,而且楚漆器多以黑色为底,红色为图,既庄严又浪漫,黑色与红色的组合是楚文化的重要色彩表现,如水彩画家刘寿祥的作品《鲜果系列》就表现出了浓郁的楚文化气息。画面中黑色的衬布及桌椅和红色的蛇果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又通过黄色的香蕉、梨子和绿色的提子及灰淡的背景来中和两者。在追求色彩对比的同时关注画面的和谐、稳定。

五、结语

综上所述,湖北水彩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为:表现技法以湿画法为主,用笔方法多样,色彩搭配以画面和谐自然为基础。鲜明的地域特色使得湖北水彩在中国这一大环境下有了“个性”,然而时代的发展一直在继续,湖北水彩想要继续繁荣,就必须保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擅于接受不同的文化,博采众长,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彩艺术的创新和超越,使湖北水彩独特的魅力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画法水彩水彩画
鳄鱼的画法
瓜里绘客厅
徐惠水彩作品九则
与水彩对话
水彩城市剪影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