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云南南涧彝族“跳菜”的艺术特色

2018-09-26向娜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宴席海螺彝族

向娜

摘要:“跳菜”艺术是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集歌、舞、乐和饮食文化为一体的彝族民间传统乐舞形式。它是集艺术和饮食合二为一的典型,也是彝族在宴请宾客时的最高礼仪,本文通过对南涧彝族跳菜的历史源流、分类以及“跳菜”当中的舞蹈、演奏乐器、服饰和道具,来阐述南涧彝族“跳菜”中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南涧彝族;跳菜;历史源流;分类;舞蹈;演奏乐器;服饰;道具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41-02

一、前言

“跳菜”起源于彝族原始的祭祀行为,从古至今,南涧彝族地区一直流传着这种传统民间习俗,与南涧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跳菜,,也是南涧县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宴席舞蹈,历史悠久,体现了南涧彝族坦荡、活泼、乐观的天性,既凝聚着南涧彝族热情好客的感情,又是南涧彝族饱涵文化内蕴的一种饮食习俗。

二、南涧彝族“跳菜”的历史源流

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是南涧“跳菜”艺术的发源地,早在大唐时,“跳菜”就名噪一时,公元800年,唐朝京城迎来一群来自西南边陲南诏国的演员,他们带来一场名叫《南诏奉圣乐》的歌舞剧,舞者“光头、羊皮、奉盘、大耳朵”,手托起舞,舞袖旋转,姿态蹁跹,引来很多群众围观,这部歌舞剧的素材就来源于南涧彝族民间的“跳菜”,也称“奉盘舞”、“抬菜舞”。盛唐时期,多位皇帝表现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正是在这样的气候下,《南诏奉圣乐》被列为“唐朝14部乐礼之一”。

这种创立于公元800年前的《南诏奉圣乐》“抬菜舞”,经历千余年的演变,在南涧县民间扎根,成为民间礼俗重要组成部分。

三、南涧彝族“跳菜”的分类

“跳菜”分“宴席跳菜”和“表演跳菜”两大类。“宴席跳菜”具体又可以分为“乡村跳菜”和“宾馆跳菜”,在结婚庆典、新房落成、迎接贵宾、给老人祝寿等重大场合中表演,目的是为了增加喜庆气氛,讲究“吃着并快乐着”。另一类是“表演跳菜”,根据表演地点和舞台大小又分为“舞台跳菜”和“广场跳菜”。再细分又可分为无量山系黑彝“跳菜”、哀牢山系黑彝“跳菜”和无量乡红星村白彝“跳菜”三种。“舞台跳菜”顾名思义就是在舞台上表演的跳菜,演员通常在20人左右,要求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声音高亢嘹亮。而“广场跳菜”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跳菜,演员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表演时要求按照队形变化来做动作,表现出气势恢宏、整齐和谐的艺术效果。

(一)“宴席跳菜”

“宴席跳菜”是南涧彝族日常生活的亮点,它改变了传统的舞蹈、音乐仅仅作为饮食“陪衬”的格局,将舞蹈、音乐、饮食合而为一,即抬菜人用手抬、臂托、口衔、头顶菜肴,合着唢呐吹奏的上菜调,与引菜人跳着滑稽幽默的舞步,为宾客盛上美味可口的菜肴,同时,也为宾客在用餐前奉上一道开怀大笑的精神大餐。

“宴席跳菜”按抬菜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跳法。一种是常规跳法;第二种“空手叠塔跳”;第三种“口功送菜”。宴席跳菜一般有7人表演,多为男性,其中1人鸣锣指挥、2人吹奏乐器、2人持奉盘、2人为搭档,奉盘演员一般穿着羊皮袄,从厨房到餐桌,边奏边舞边上菜,姿势各异,变化多端,刚柔并济,旋转自如,装满菜肴的托盘在他们手中不断被翻出花样。“跳菜”有功夫,摆菜有讲究,摆菜必须按照传统规矩来摆放,常见的摆法有“回宫八阵”、“四方形”、“梅花形”、“一条街”等。待上了四碗菜后,宾客方能动筷,一边欣赏“跳菜”表演,一边品尝彝家风味大餐。

(二)“表演跳菜”

“表演跳菜”不仅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还有健康的情调,而且民族色彩非常醇厚。文化工作者们通过挖掘整理民间习俗一“抬菜”,把它变成了“表演跳菜”,从此以后,民间“抬菜”从山间田园跳到广场都市,进入艺术殿堂。经提炼后的“表演跳菜”被誉为“民间艺术的精品”、“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成功杰作”。“表演跳菜”融进了较高的专业技巧又保持了纯真朴实的气质,那种自然古朴的野性融合了强烈的现代气息,擎天拔地的阳刚之气,汇入中华民族文化的洪流之中。“表演跳菜”要求动作敏捷,欢快自如,气势恢宏,刚健有力。这种活的“人体文化”,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强烈的时代风貌;既有审美价值,又有自娱价值。在中国远古时代直至汉唐时期,音乐、舞蹈、杂技、戏剧常与饮食融为一体,互为添色,而又珠联璧合。

四、南涧彝族‘‘跳菜”中的舞蹈

《诗经·大序》中这样描述舞蹈:“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人类心理外化的一种象征符号,它用可视的身体语言诉说着人类的情感,而“跳菜”就是运用南涧彝族民间传统舞蹈中的“矮桩步”来展现的。主持人一边敲锣一边高喊:“顺路!”也就是在告诉在场的賓客“跳菜”马上开始了,大家便会自觉地让出通道,让乐师在“大菜骨,小菜骨,金牛丝,银牛丝,金排骨,银排骨,点饭,大开门”等调门的伴奏下,引菜人就舞动着手中的毛巾,扮着诙谐幽默的笑脸,上场了,紧随其后的是手托、臂抬、口衔、头顶菜肴的抬菜人,到位之后,按照规定的跳菜线路对跳下菜,主要的跳菜动作包括:

(1)“手托金鼎”即抬菜人单手托盘,随着一身“喔洒”,大跳步上场,左脚为主力脚,右脚向地面踩三下,向来宾致意后由下菜人平稳地按对角下菜;

(2)“喜鹊蹲窝”即抬菜人单手托盘,单脚跳舞,两步舞或三跺脚,半蹲双腿将托盘送至下菜人眼前,接着亮相引逗,当下菜人刚要下菜时就转身起立飘脚离去,下菜人故意作出无奈的表情,引致宾客开怀大笑;

(3)“苍蝇搓脚”即抬菜人单手托盘,下了2-4碗菜时,两位抬菜人在通道中间面对面相遇,一人左脚原地小跳一步,右脚尖微绷顺势向左前方擦地搓出,上身微向右后靠,另一人动作相反,动作由模拟苍蝇而来,轻快跳跃,技巧较高;

(4)“双羊顶架”即两位抬菜人分别在通道尽头的两边下菜后转回中间时,右脚往正前方猛跨跳一步并屈膝,主力腿撑住,左脚自然后抬起的同时猛拧腰左转,左脚顺势向前跳一大步,抬盘相互对三下,形同两只公羊在顶架;

(5)“仙猴攒食”(称“口功送菜”)即抬菜人头顶一碗菜,双手合端一碗菜,双臂弯处各放一碗菜,口衔两把反向大勺,大勺中也分别放一碗菜,共6碗菜,在唢呐声中跳四步舞与引菜人对跳后下菜;

(6)“五谷丰登”即抬菜人头顶放一个能盛8碗菜的抬盘,左右手中也各端一个能放下8碗菜的抬盘,共24碗,成五谷满仓状,跳四步舞以庄重粗狂的气势上场。在抬菜人表演上述舞姿的时,引菜人的主要动作有“手帕引菜”和“芦笙引菜两种。“手帕引菜”以舞动手帕的强烈动感打破抬菜人汤水不能撒的静态,在现场创设欢快十足的律动;“芦笙引菜”主要通过脚步、身躯的移动和翻转,打破双手扶笙的静态,既为抬菜人开路引航。

南涧彝族“跳菜”是由抬菜人和下菜人用身体语言共同完成的“跳菜”舞蹈动作,它表达了丰富的内涵:“手托金鼎”大跳的豪迈,展现了南涧彝族的雷厉风行、耿直性格;“喜鹊蹲窝”的实在,展现了南涧彝族的淳朴和善良民族风情;“苍蝇搓脚”的收放,展现了南涧彝族的能屈能伸的精神;“双羊顶架”的对抗,展现了彝族敢于竞争的斗志;“仙猴攒食”的惊险,展现了彝族迎接挑战的勇气;“五谷丰登”的隆重,展现了彝族庆祝丰收的欢乐。所有这些舞姿都源于南涧彝族的生活,也是南涧彝族模拟动物姿态抒发内心情感的表征。

五、南涧彝族“跳菜”中的演奏乐器

“宴席跳菜”的音乐是民间的器乐合奏形式,音乐曲调很多,有“通用曲调”和“专用曲调”两种,演奏乐器有:大锣、小镲、板鼓;吹管乐器有:长号、大铜、海螺、喷呐,其中长号、大铜、海螺是彝族特有乐器。

长号,当地人称为“大号”,由伸缩音管和喇叭筒两部分组成,黄铜皮制作,即吹奏时利用鼓腮与鼻腔的循环呼吸进行换气。

大铜,制作与长号相同,全部伸展开后长约105厘米,也使用鼓腮换气法演奏。

海螺,由天然海螺制成,海螺口涂有厚厚的蜡膜,使用鼓腮吹奏发音,左手握住海螺,右手拍打海螺发声口,利用右手的拍打控制海螺的音色及節拍。

“跳菜”活动中举行祭祀礼仪是海螺与长号、大铜齐奏。

“表演跳菜”是在“宴席跳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舞台表演“跳菜”,演员手持托盘与“九点”(芦笙),边唱边跳边吹奏,声音高亢嘹亮,“表演跳菜”的音乐演奏包括声乐与器乐和奏两种艺术形式。声乐部分采用的是彝族民间打歌曲调。演奏乐器有大锣、大铜、九点,小闷笛。其音乐曲调只有一首,此曲调在彝族民间打歌调的基础上加入器乐改编而成。

六、南涧彝族“跳菜”中的服饰

南涧彝族“跳菜”中的服饰是南涧彝族传统民族服饰,雕花绣朵,款式多样。男性服饰:大白绕子、皮领褂、对襟衣裳、裤子;女性服饰:折包头、上衣、围腰、领褂、裤子等。彝族人多数喜欢淡红、白、蓝、绿等颜色,在彝族山歌中唱道:“小白衣裳青领褂,玉绿裤子喜人心”,这实际上就是对彝族服饰的赞美。不论男装女装,皆绣有图案、花纹,儿童装则加有金、银、铜等制成的老虎样装饰品。在这些服饰中,最显眼的是彝族女性的头饰,它有几十种不同花色的布料拼凑而成,并用200多颗大小银泡镶嵌,显得银光闪闪,有的形似鸡冠,也称“鸡冠帽”。有的把银制桂花和亮泡镶嵌在头饰周围,故也称“桂花帽”。也有的在头饰后配一个银质插花座,并插有三枝八朵以上彩绒花团,亦称“樱花帽”。这些头饰都别具一格。

七、南涧彝族“跳菜”中的道具

南涧彝族“跳菜”中的主要道具是托盘。托盘一般长60厘米,宽30厘米,在中间有一颗可以钩挂的环扣,便于携带和保存。托盘的制作完全不需要钉子,而是靠木槽和榫子斗接在一起,为防止渗水变形,接缝处用黄胶粘住,质量上乘的托盘可以供几代人使用也不会损坏。托盘通常刷有红、黑两色的漆,这是彝族火塘文化的象征。先用红色打底,再刷上黑色,黑色时间用长了被磨损后露出的是红色,中间有红色的太阳和月亮等几何图案或寓意富贵的牡丹花,代表吉祥的“福、禄、寿、喜”等字样。托盘的大小以可以装下8个土碗为宜,整个底盘是光滑的。跳菜人凭借技巧托起的不只是那几碗菜肴,更是托起了南涧彝族敬重宾客的最高礼节。

八、结语

“跳菜”把彝族人粗犷豪爽性情、古朴生动的彝族民间艺术亮点融汇其中,被社会各界授予“东方芭蕾”、“东方饮食文化之一绝”、“世界饮食文化的奇葩”等称号。“跳菜”不仅包含了饮食文化的精华,而且囊括了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更是由衷地表达了彝家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是彝族人民的骄傲。经过提炼后的“跳菜”成了一道“佳肴”,它将构成东方特有的“芭蕾文化”,跳出彝族的“精气魂”。

猜你喜欢

宴席海螺彝族
海螺
海螺与鲸鱼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数学中的“小海螺”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签名档
宴席礼仪7禁忌
云南省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