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需求分析
2018-09-26薛永健
薛永健
摘要:本研究依据跨文化交际适应理论,通过对5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研究在校大学生对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情况。据分析,主要指出两种能力需求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也发现了在时代变化中本科生对语言学习实用性和工具性的认识,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需求分析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138-02
一、研究背景
乔姆斯基在语言学层面提出了“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的区别,认为前者是内化的语言规则,而后者是实际的语言表现(Chomsky,1965)。但是不少语言研究学者认为这种理论的语言能力观过于狭隘,因此以海姆斯为首的语言学家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主张将能力与运用结合在一起。虽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观点扩大了研究语言的范畴,但是他的理论也只是一个理论框架,这就使得后续有很多语言学家和各个不同的学科的研究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弥补。
而需求分析起源于特殊用途英语教学,指通过访谈、观察和调查问卷等研究手段分析需求的方法。需求分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目前情景分析;目标情景分析和学习情景分析。本文主要从主观学习情景分析学习者的内在需求。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统计方法
本文主要参考史兴松(2014)的研究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第一部分为背景知识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等。第二部分采用五级李克特量表形式调查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需求情况,1到5代表“非常同意”到“极不同意”。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采用SPSS软件和Eviews软件。除基本数据描述性分析之外,主要对于强相关的变量做線性回归,以揭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生,问卷发放以商学院和经金学院为主。问卷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随机发放方式,共回收问卷63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79%。参与调查的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三、结果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侧重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并通过线性表达式即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其关系,进而确定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如下:
y=β0+β1x+ξ
首先利用SPSS对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测,总体样本50参与检测,两者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04>0.8为强相关,在95置信区间下sig值为0.00<0.05说明两者相关性显著。然后对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中F统计量为88.00,sig值0.00小于95置信区间显著性水平0.05,所以该模型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即两种能力需求关系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表2 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需求回归分析
a.Dependent Variable:跨文化交际能力
表2给出了回归模型的常数项和语言能力的偏相关系数为4.282和0.804。变量的偏回归系数t值分别等于3.468和9.381,sig值都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偏相关系数β1显著不等于0。于是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y=4.282+0.804x+ξ
即:跨文化交际能力需求=4.282+0.804×语言能力需求+ξ
结果统计对语言能力不足的同意度达到62%,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64%,这就说明本科生的两种能力水平都不够完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在两种能力的选择中,66%的研究对象更倾向于语言能力,这一结果与史兴松(2014)年以工作环境为主的研究结果正相反。
四、结语
在国际化交流不断加深,跨国贸易飞速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际人才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对于这类人才的社会需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学校不仅要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而且要注重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从理论到实践,从重语言能力到重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以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需求做统计分析,发现在学校期间,对两种能力的需求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学生更加重视语言能力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的实用性。但是,本研究的数据基数小,存在一定局限性,所得结论仍需更客观的数据和研究方法的论证。
参考文献:
[1]Chomsky,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Cambridge,MA:MIT Press,1965.
[2]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J.Pride& J.Holmes(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m,1972.
[3]史文松.外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需求分析[J].外语界,2014(6).
责任编辑: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