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体系建设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探索研究

2018-09-26王诺

现代交际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

王诺

摘要:论文通过分析硕士研究生課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及做法,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 硕士研究生 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103-02

一、引言及现状综述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等文件,明确了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双一流”重大决策的战略框架下,通过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突出人才培养的重点和特色,是现阶段研究生培养的工作重心。在各级政策导向下,如何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与核心。

目前英、美等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水平为世界公认。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基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应用性而非基础理论性,“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表现出很浓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其课程体系建设以能力培养为建设需求,重点培养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研究方法的科学系统训练。相比之下,国内在此方面存在较大的壁垒,从而导致研究生就业率偏低。人民日报记者孔祥武在人民日报发表《就业率与学历“倒挂”,为什么?》一文,对此怪现象提出了诘问。

二、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为查找现行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某高校硕士研究生基层培养单位开展了问卷的发放、回收与统计,共计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其中教师问卷18份,研究生问卷88份。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以及对其他五所高校调研结果的比较,较为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体系陈旧,课程的“含金量偏低”,课程教学对能力培养重视不够,评价与监督力不足等。

(一)课程设置缺乏体系性与科学性

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专业核心课区别度不高甚至课程几乎完全相同;专业基础课贯通性较差,存在同一学科跨学院单兵作战、各自培养的现象;研究方法论及学科前沿动态作为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教育普遍重点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在各二级学科培养方案及实际授课中落实不力。

(二)“因人设课”现象较为普遍

对跨学院聘请的校内、校外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环节缺少有效沟通,培养方案中某些已确定开设的课程未能按计划组织完成教学工作;替换任课教师、变更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的现象较为集中。

(三)教学改革效果欠佳

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缺乏整体布局及持续性;教学内容与本科教学差异过小;根据学科发展变化的需求对专业必修课,尤其是核心课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缺少系统论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欠缺;学术规范和道德教育存在较大空白;跨学科、跨专业的选课机制尚不健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进展缓慢。

(四)缺少评价与监督体系

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相对薄弱,缺乏科学系统的监督、评价及反馈机制,直接影响对教师尤其是校外及校内跨学院教师落实培养方案的有效管理;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果,如专题阅读、读书笔记评注、课程论文质量等缺乏检验与考察,导致培养质量弱化。

(五)专业实践环节不够突出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趋同化”现象,学术学位研究生应着重培养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培养的核心任务。目前专业学位硕士下设各方向课程及实践环节统一性较差,未能形成有效合力,部分培养方案对最为重要的专业实践环节描述笼统;执行过程欠缺经费支持;实践教学无备案、无监督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些原因甚至环环相扣、互相作用。

三、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路

针对上述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我们采用校内问卷调查、校外综合调研等研究方法,结合管理工作的实际,探索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可行性,力图阐明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管理及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一)以学科资源整合与协作为导向

各基层研究生培养单位仍是改变研究生教育现状的主体。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培养质量的整体目标下,一方面,促进学院协作整合,组织学科或专业领域专家对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方向、把关论证;同时,基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背景,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归纳总结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管理改革创新上的经验。还可将调研对象扩展至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学习者,通过外语专业教师的协助,攻克国外一手文献阅读的语言关难题。在多维度、多层次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比对分析,在政策导向层面提供解决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与方案。

(二)以优化课程结构与体系为核心

课程体系建设的实际落脚点是修订具备科学性、合理性的培养方案。各学科应认真调研、分析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相同或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架构,在修订的过程中应注重培育研究生创新思维、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加强研究方法和逻辑思维训练,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还应开设职业能力素质提升类课程。对课程内容陈旧、授课效果欠佳、与本科教学差异化过小、不能体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课程,应作出修订或调整。

1.丰富学位核心课课程类型

丰富课程类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核心课程体系中应纳入研究前沿动态及研究方法类课程。前沿动态应兼顾本学科国内和国际的学术研究态势,应涵盖学科中最能代表该学科发展趋势,制约该学科当前发展的关键性科学问题、难题及相关学说。研究方法类课程应能涵盖科学研究中发现的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引入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知识结构和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的讲授。

2.发挥校地协同优势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以实际应用为核心,其课程设置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基础上,应着力体现课程的先进性及应用性。应认真落实专业实践环节,发挥校地协同优势,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贯彻落实《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中“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要求。加强产学研联合,与地方企业或专业实践基地深入合作,带领学生到实际部门从事专业实践,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以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为手段

1.转变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者在不断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本质及其价值实现基本途径的判断与看法。教育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他们的教育理念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教育理念是一个动态形成和发展的范畴,随着教育本身的进步以及社会对教育不断提升的要求,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不断更新理念。

基于此,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要从课堂管理者变为引导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生产者,由教案编撰者转变为教学内容创新者;同时,学生要从课程讲授的模式转换为课程建设的模式,发挥教育教学的主体优势,从听讲者变为思考者,从问题的回答者变为提问者。 就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所要求的理念转变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促进个体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2.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理念改变的前提下,教学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现实意义,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根本方法与手段。首先,应转变研究生被动听课、教师“填鸭式”讲授的教学模式,鼓励专题讲授与互动思考相结合,提升研究生的参与感及科研训练;其次,通过多样化教学途径的融入,例如实践工作坊与主题研修,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尝试实现反转课堂等模式。

(四)以建立评价制度与激励机制为保障

1.建立健全监督评价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教学监督评价管理制度,是教学良性循环的有效保障,在具体评价体系中,应体现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主旨目标。一方面应加大对研究生导师指导、课堂教学效果的考核与监督;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参与意识、创新能力、应用表现亦是评价体系的侧重点。各基层培养单位应建立或健全科学系统的监督评价机制,从导师、研究生两个方面共同监督,通过对评价结果的不定期分析,逐步修正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2.鼓勵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

管理层面还可通过增设校级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专项项目给予经费扶持,教师组成团队申报,其研究成果须被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采纳或使用;优先推荐国家、省级教学改革相关项目;加大对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修订工作的研究生导师的奖励与支持,计算并认定工作量等利惠措施,激发优秀人才为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是高等教育领域内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培养质量提升的途径是多元和多层次的。本文在理论层面进行了基于问卷结果的讨论,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如何将这些建议在实践中进行执行和推广仍然是教育管理者和广大一线教师应该持续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粟敏,张欢欢.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研究生,2014(4):44-46.

[2]孔祥武.就业率与学历“倒挂”,为什么?[N].人民日报,2007-11-26:9.

[3]田红旗.基于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背景下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18-22.

[4]曲发义,邹红菲.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14(5):72-77.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建设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