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估算能力的策略
2018-09-26樊荣
樊荣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灵活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加以判断。估算教学对于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具有非常深远的意。《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可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估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对估算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作为教师该如何提高估算教学的有效性,使估算教学有情有趣,精彩纷呈呢?下面结合我在估算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精确答案的,只要能够得出大概的数字就可以了。可是,很多学生看到计算题习惯性地就拿起笔进行精确计算,很少有学生先进行估算。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意义。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第一、创设生活情境,改变小学生对估算的态度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数学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估算在学习生活中的价值。例如,我们在旅游前需要估算一下需要带多少现金;去超市购物可以估算花了多少钱;从你出生至今大概有多少天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估算离不开估算,学生估算意识才能得到提高。
第二、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变“不想估算”为“喜欢估算”.把估算当成是自己的习惯。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例如:学校组织987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带8000元钱够不够?这类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让他们在具体的购物情景中,体验估算的实际价值。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我们可以先估计一下积的范围,再计算。这样便于我们验算计算的准确性。
第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学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比如国庆节放假时,很多孩子都有和家人出游的计划,借此契机设计一个“理財小能手我的旅游计划”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博乐──赛湖一日游的出游路线,并有各项费用:车费68元,餐费28元,导服费20元,保险费2元。孩子们根据我提供的信息很快就估算出这次旅游的费用大约是120元。甚至孩子们还说出门在外多带点钱吧,带150元……既通过估算合理地解决了问题,又丰富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体验,增强了他们估算的应用意识。
二、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
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机会进行估算训练,从而让小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小学生自然就会把这种习惯应用于平时的生活或者学习之中。
第一,在口算题中进行估算的训练。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的口算题目,那么数学教师就可以在这些口算训练中教会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例如,在计算“29×9”一题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29和30接近,9和10接近,30×10=300,所以29×9≈300,且一定比300小。这样的讲解,就让学生对估算有了一定的体验,然后再让学生加强估算练习。
第二,在计算题中进行估算训练。口算的题目一般都比较简单,而大多数计算题是不可能正好等于满十、满百的,在这样的题目中,估算就更加重要了。比如“99×7比700小吗?”,在进行估算时,教师就要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要观察因数的特点;其次就要看其中一个因数接近哪一个整百数。那么,观察本题就可以得到答案应该比700小。
第三,在应用题计算中进行估算训练。很多应用题也可以进行估算,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最后结果的准确率。例如,在下面这道应用题中就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A、B两组一起挖一个鱼塘,如果A组单独挖需要10天,B组单独挖需要20天,那么如果两个组一起挖需要几天呢?”这道题是一个典型的工程问题,在解答前,我要求学生先进行估算,得出大概的时间范围,小学生很快就得出结果:两个队一起挖,速度一定更快,所以一定能够在10天以内完成。那么接下来再进行计算,就不容易出错了。
三、通过不同形式,掌握估算的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第一、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的估计,计算结果如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对信息作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达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恰当运用调整策略,能保证估算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例如286+312,有的学生把286估成290,312估成310,290+310=600,结果约是600;有的学生则把286估成了整百数300,312估成310,300+310=610;还有的学生则把286估成了整百数300,312也估成了整百数300,300+300=600;估算策略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第三、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四、多角度切身体验估算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是估算比笔算用得更为广泛。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
第一、估算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如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后可让学生试着估算一把花生大约有多少个……
第三、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总之,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去挖掘这方面的素材,为学生搭建估算的平台,是估算训练经常化、估算运用习惯化,让估算意识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