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旅游:四十年,再出发”专题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8-09-26徐金海

旅游学刊 2018年6期

[摘要]2018年4月22日,由《旅游学刊》主办的“中国旅游:四十年,再出发”专题研讨会在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的举办,旨在寻找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的着力点,推动中国旅游研究从学习追赶到创新超越,助力中国旅游业发展迈向新台阶,提出富有前瞻性的思考。

[关键词]专题研讨会;中国旅游;四十年;再出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8)06-0123-04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8.06.016

2018年4月22日,由《旅游学刊》主办的“中国旅游:四十年,再出发”专题研讨会在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举行。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旅游业和旅游研究迈向新台阶,服务于国家战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中国旅游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是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不得不回答的重要时代命题,也理应成为旅游学者的使命和责任。《旅游学刊》作为一个开放的学术平台,组织了这次专题研讨会,按照“责任、理性和纵深”的原则,共商新时代中国旅游如何更好再出发。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刘德谦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长江学者保继刚教授、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谢彦君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旅游及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宋海岩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冯学钢教授、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马波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谷慧敏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钟林生研究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章锦河教授等13位著名旅游学者以及学界业界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专题研讨会。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刊》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吴巧红主持;专题研讨会全程由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马波教授主持。

本次专题研讨会分上午场和下午场两个环节。上午场是13位著名旅游学者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围绕着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的主题,作了前瞻性的发言,提出了新的思考;下午场是参与会议人员的自由讨论。

严旭阳在致辞中向各位专家和学者对《旅游学刊》和本次专题研讨会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并指出本次专题研讨会是新时代旅游学界举办的一次意义非凡的重要会议,将会推动中国旅游研究迈人新阶段,希望旅游学界年轻的学者新时代再出发,要把握时代背景,承担起更多责任,努力推动学术研究为国家发展服务。

1 嘉宾发言

本次专题研讨会上午场由13位著名旅游学者发言,各位学者从各自的视角,按照“责任、理性和纵深”的原则,围绕着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的主题,提出了富有深度的思考。

保继刚教授从时代与学术、代际传承与学术、中国特色与学术、东西方研究的认识问题等4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中国旅游研究再出发应重点关注的4个问题,重点呼吁国内旅游学者在国际交往中,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最重要的是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谢彦君教授以“与海南搭手,花甲之年再出发”为题,从个人研究重新定位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了困扰旅游学界的知识困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他重点提出,作为学者,要恰当处理好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并主张学者首先应在自立和自本的前提下,融人时代和国家战略,应量力而行为社会服务。戴斌教授提出,新时代旅游学者的定位和再出发,应树立“服务、同行和引领”的宗旨,把握新时代的消费主体、市场主体、行政主体和旅游学术共同体,为提升旅游品质、普及旅游权利而呼吁,为旅游市场新业态的成长提供理论支撑,为开启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新时代贡献力量,不忘“语者、论者、学者”的初心。宋海岩教授通过回顾国外旅游研究的发展以及面临的困境,希望能够引起国内学界的思考,提供借鉴意义,他提到,为了解决全球范围内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危机,2018年5月香港理工大学将召开一次酒店和旅游管理学院独立学院院长峰会。刘德谦教授提出,把握中国旅游40年,要从现代中国旅游的总发展中去分析,并用历史分析法,深入解剖了在中国旅游发展历程中,应重点关注的5个关键节点,勾画出了中国旅游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逻辑,为思考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提供了宽阔的视野。吴必虎教授以“三个层面九个观点”为题,从中国旅游发展背景、新时代对旅游活动和旅游研究性质的认识、未来研究的重点等3个层面,提出应把握中国发展的重心由生产建设为中心转向生活建设为中心,中国经济发展由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由物质消费转向文化消费的背景,要树立旅游既是异地也有恋地性、既是消费更是生产、既是私人产品也是公共产品的认识,要推动对现有的政策法规管理框架进行批判性、强调中国范式和旅游全史的研究,为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勾勒出了清晰的画面。王宁教授指出,40年再出发,应首先对旅游学本体论的根基有个清楚的认识,并提出要从社会升级以及人性化需求升级来看待旅游现象,旅游只是体验经济的一个特殊现象,旅游学最终要回答人的幸福如何可能以及体验性消费如何能提升人的幸福感的问题。张辉教授从2个层面深入回答了新时代中国旅游为何要出发,并重点指出老龄化时代、大众化旅游时代、大数据时代、高速交通时代、共享经济时代、常态时代、后工业时代、中国崛起的时代等8个时代的到来,有可能会推动旅游化成为继工业化后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并且旅游化会呈现出消费的旅游化、空间的旅游化和产业的旅游化等3个特征;冯学钢教授认为,在40年这个关键的节点,应从全球化、本土化和人性化的视角,搭建中国旅游教育的新体系,重点应关注中国旅游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登上世界舞台,如何用创新创业思维变革中国旅游教育实现自我转型和如何推动旅游有重点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他提出,未来再出发,还应重点把握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中产阶层群体的背景,要用全球化思维来推动中国旅游教育改革,要牢牢把握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的定位,要努力形成中国的旅游治理方案。马波教授以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为切入点,从4个方面展开了系统分析,并提出新时代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新生,应重塑旅游价值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旅游发展观,应以旅游为抓手,全面动员文化资源,努力寻求文化遗产旅游的平衡管理之道,为中国文化/形象的国际传播插上旅游的新翅膀。谷慧敏教授从旅游产业和学术层面,回答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旅游业及旅游学科的成就与贡献,并总结了40年中国旅游学术贡献的两个阶段,重点呼吁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学者应转变角色和研究范式,实现从中国学者到全球学者的转变,实现从多学科到跨学科再到交叉混合学科型研究的转变。钟林生研究员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治理理念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旅游业会产生4个方面的影响,推动旅游业定位、旅游规划、旅游管理方式和旅游经营都将会发生大的变化,并提出旅游理论研究要有前瞻性,服务于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章锦河教授通过对中国旅游40年的再回首,提出旅游要有热情、旅游业要有激情和旅游研究要有深情,并提出未来再出发,旅游研究应关注4个方面:经济的地方性与收敛性、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环境的区域性与耦合性和研究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总体来看,上午场嘉宾发言,不同专家和学者围绕着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的主题,从不同视角,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富有价值的观点。虽然目前就旅游的核心概念等问题还存在着争论,但达成了不少共识。专家们一致认为,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不仅要把握历史的积淀,更要关注时代的变迁;不仅要推动理论的建构,更要注重实践的回应;不仅要立足中国情境,更要树立全球视野。2自由讨论

下午场是自由讨论,与会人员主要围绕着中国旅游研究对全球旅游研究的贡献、旅游的核心概念、旅游知识体系、休闲与旅游、旅游研究对实践的影响、旅游教育的困境、邮轮旅游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词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旅游学者积极参与了词论,反映出新生代对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的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研究员向各位专家提出,4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对全球旅游研究作出了什么贡献?保继刚教授认为,中国旅游研究为全球旅游研究作出了不少贡献,既有验证或者修正性的,比如旅游的创造性破环模型在中国不实用,也有原创的理论突破,比如旅游吸引物权的概念和研究;马波教授提出,中国旅游研究成长速度很快,作了很多貢献,但是大家有更高的期待;章锦河教授从现代和未来的视角,指出中国旅游研究现在已经作了不少贡献,表现为拓展了国际上旅游相关的理论、推送了原创的成果、提供了鲜活的中国案例,未来的贡献更值得期待。

张辉教授提出,中国旅游再出发,旅游理论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学界关于旅游的核心概念和研究范式还没有形成共识;谢彦君教授认为,造成这种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在学界围绕着基础理论已经很少有争论,希望有质疑可以讨论;吴必虎教授通过对“体验说”的剖析,指出体验只是旅游核心的一部分,但单纯的体验并不是全部,并提出了一种新观点,主张将“移动的体验”或者“游历”作为旅游的核心概念;宋海岩教授认为,旅游学、旅游经济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都是旅游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不同研究视角的学者对旅游的核心概念会有不同的关注点,要寻找到唯一的解释,不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章锦河教授提出了旅游学科成长的“先花后叶”方式,认为不能仅仅纠结于旅游的核心概念,而应继续深入推进旅游研究。

宋瑞研究员提出疑问,未来旅游知识体系,是否可能形成统一完整的框架?谢彦君教授从旅游现象作为一种规模大又是很重要的特殊现象,表达了旅游知识体系形成统一完整的研究框架是可能的,并认为要形成旅游知识体系,首先应回答旅游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要将旅游与旅游涉及到的具体事物相混淆;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骁鸣副教授认为,旅游不是一个知识体系,只是体验消费的一部分,建立知识体系,也只能以体验为中心;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徐金海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出发,提出当前不需要建立旅游知识体系,而应注重培养人的独立思维,发挥人的独特性,大变革时代知识体系越来越不适用。

针对张骁鸣副教授提出的旅游是体验消费的一种,可以用体验来替代的观点,王宁教授表示赞同,并提出把旅游、休闲和文化合并,共同研究体验性消费;刘德谦教授不赞同用“休闲”概念来替代“旅游”,并表示两者的概念侧重不同,旅游是一个空间概念,休闲是一个时间概念,两者是相交的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旅游是不能被任何学科替代的元学科。

宋瑞研究员还提出,过去四十年,到底旅游对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王宁教授、吴必虎教授、保继刚教授和马波教授,作了回答。王宁教授从知识论的视角,对过分强调知识对现实的总结给予了批评,提出要看到知识对现实的改造;吴必虎教授提出,理论研究对实践产生影响,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即便是一项很有创见的理论,要发挥影响,不仅取决于理论,还取决于政府和企业;保继刚教授以他研究社区的经验为例,提出理论对实践要有影响,要把学术研究和面向国家需求作为追求,直面社会的困境;马波教授认为,要看到理论研究对实践产生影响,存在着滞后性,而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对旅游的研究,本身已表明旅游对社会会产生有用的影响。

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赵玉宗副教授,对旅游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应以什么为目标,提出了疑问。《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认为,当前旅游本科教育确实面临着很大挑战,但未来旅游教育会有很大发展潜力;宋海岩教授提出,旅游教育最关键的是教学课程设置,要按照市场的需求设计相关的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吴必虎教授提出,旅游教育面临的困境,是培养的学生就业收人低,难以吸引到优秀学生报考,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状况会有所好转;保继刚教授认为,旅游教育并没有统一的目标,各个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找到学校的特点,办出特色。

马波教授就酒店管理研究有没有对管理学界贡献知识,向与会者提出了困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李彬副教授通过分析国际和国内学者的研究,指出酒店管理研究给管理学界已经贡献了知识;谷慧敏教授提出,目前酒店管理研究贡献还较少,滞后于实践,但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会给酒店管理研究提供更多应用的情境和研究问题,未来贡献会越来越多。李彬副教授通过观察与统计,发现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研究论文发表难立项少,向与会人员咨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吴必虎教授认为,这种现象一方面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指导不了学生,另一方面也受到学科成熟度的影响;宋海岩教授指出,这与投稿的结构、相关重要研究问题的多少和刊物容量有关联;《旅游学刊》副主编吴巧红提出,国内研究人员的力量不足,学术生态发展不充分,相关数据很难获得,造成这方面的研究不足;谷慧敏教授从一流研究具备的条件人手,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现实原因,并建议未来相关机构建立旅游上市企业数据库,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冯学钢教授也认为,这与酒店等领域的研究基础不足和研究人员的力量不够有关系。马波教授提出,新时代再出发,也应关注中国酒店业为何利润低的问题。宋海岩教授认为,这与投资过量和过剩造成的入住率不足有关;吴必虎教授则认为,这与酒店不适应市场需求有关系,并提出适应游客需求的酒店不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叶欣梁副教授向与会人员分享了邮轮旅游发展的最新进展,并通过邮轮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霸船”事件,向与会成员提出了我国邮轮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呼吁更多年轻的学者,能够加人研究邮轮旅游的队伍,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推动我国邮轮产业健康发展。

马波教授提出,在当前的发展格局下,推动多规合一,旅游业在其中会发挥什么作用?钟林生研究员重点谈了多规合一的内涵,提出核心是考虑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协调好不同产业和各个部门的政策,但旅游在协调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中,会存在不少挑战;章锦河教授提出,多规合一的出现,是因现有的各类规划之间衔接性不够,吻合度不高,并指出旅游规划在多规合一中能够发挥价值。

总体来看,下午场自由讨论,从讨论的问题类型看,与会人员既表达了对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的关注,也表达了对旅游学术研究与实践关系的关注,还探讨了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以及新时代多规合一对旅游产生的影响。从与会人员讨论最为激烈、最为关注的问题所形成的共识来看,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应明确中国旅游研究对全球旅游研究的贡献,应进一步通过争论与商榷明确旅游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应努力推动构建统一完整的旅游知识体系。

3 总结

经过上午场的嘉宾发言和下午场的自由讨论,各位专家、学者发表了很多对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富有价值的观点。最后,《旅游学刊》副主编吴巧红作了专题研讨会总结发言,她提出,作为学者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寻找研究中的科学问题——真问题;《旅游学刊》会秉持使命和责任,在学术上去引领中国旅游研究,为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贡献力量;中国旅游再出发,需要学术共同体集思广益,共同努力,把中国旅游研究过去40年来对全球旅游研究作出的贡献,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

过去40年来,中国旅游业和旅游研究取得的长足进步,得益于老一辈学者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未来新生代会成为旅游学界的主力军,这次会议留给我们的财富,与其说是会议呈现的具体内容,不如说是老一辈学者那种严肃的治学精神和舍我其谁的学术担当。虽然这次会议结束了,但学界对新时代中国旅游再出发的探索,远远没有结束;这次会议只是起点,再出发,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