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模式
2018-09-26凌雅慧
凌雅慧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每每遇到古诗词的教学都会感到“痛苦”。因为小学生阅历浅薄,不具备将抽象词句转化为具体画面的能力。再者,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与时代的变化,也影响了学生对古诗意境的领会。而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也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只是一味教学生逐字逐句翻译后再背诵,如此一来,古诗教学就变得枯燥乏味且收效甚小,想要教好真的不容易。但笔者观看了肖绍国老师的古诗教学课例后,结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探索与尝试,归纳出了古诗教学的三步模式:读准——读懂——读活。这种模式目标明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模式
一、读准
1.字音标准
读准字音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容易办到的,但老话说越简单越容易出错,因为学生往往会对古诗词中出现的多音字和通假字“掉以轻心”,在字音上出现错误。比如:《早发白帝城》中出现的四个多音字(“发”、“朝”、“还”、“重”),《鹿柴》中“反景入深林”中“景”通“影”……这些字音都需根据具体诗意来处理,老师教的时候也不可大意。
2.读准节奏
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古诗词的“味道”体现在它的节奏韵律上,一些古诗词甚至是可以配上音乐吟诵的。诗词中哪里需要停顿,哪里需要重读,哪里需要声音的延长等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如此才能读出古诗的形和神。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范读、配乐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誦读。
二、读懂
1.背景的了解
一切景语皆情语,许多古诗词内容与作者的创作心境有关。所以,让孩子们真正了解大意,还得从创作背景入手。
在《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笔者为学生们简单介绍古诗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背后蕴藏着李白被赦免后的激动心情。之后,笔者让孩子们闭眼想像自己就是重获自由的诗人,把自己的“新身份”带入到范读中,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样的情景创设画面感很强,学生有许多想说的,有学生说:“我看到李白在白帝城跪地接受皇帝圣旨,他激动得眼眶都湿润啦!”还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的彩云不只是围绕在白帝城的云雾,还是李白心里的一道彩虹,他心里无比开心,因为他自由了。”像这样精彩的发言一个接一个。学生所理解的也不仅停留在字面上,更是体会到古诗传达出来的情。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后创作的作品,是一首托景言志的古诗。表面上作者描绘的是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但实质是表现诗人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如果在教学中少了背景的介绍,那么学生是无法体会到诗人孤独之感的,更加无法领会到诗人的高贵品质,教师要帮助学生透过抽象的语言文字感受到诗句背后的情感。
2.看图联想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的教学与画面再现是分不开的,这让文字具象化,以此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今年在区里的教研活动中听了名师黄芳老师的《如梦令》,黄老师在学生自由初读后,让孩子们归纳出写景的词句,然后依次展现“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的对应图片,让孩子们借助图片用语言将词中画面展现出来,如果单单只是根据字面来进行口语表达,语言会相对单薄,毕竟学生的想象是有限的,而图片的展现,能让学生看到他们想象不到的内容,让词中的画面不再“朦胧”。学生所描绘的景象就是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更是自己对词句的理解与品鉴。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只要合符情理,每一种理解都是对的,如果在教学中一味让学生记住参考书上的译文是不对的,这抑制了学生思维及想象力的发展。
在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绝句》这首古诗的教学给学生们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有许多孩子还把这堂课的经历写进了作文里。这堂课我只在黑板上板书了诗句内容及重点字的注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将诗句转换为图片画下了,最后评比看哪组画的画与诗句最贴切。其实在绘图的过程中他们就已经试着在理解诗句啦,他们要讨论画上要画哪些景物,什么东西画在远处,什么东西画在近处,这都是学生要思考的,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古诗,不用借助参考书也能明白诗意,让学生自己将诗句中的画面展现出来,比老师的千句万句都管用。
3.联系实际理解
把自己摆进诗句里是进入古诗的绝佳办法,因为只有把诗句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才能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诗句,与诗人产生共鸣。
在《草》的学习,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极为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于是就有学生想到了学校的大草坪,冬天草坪上的草都枯黄了,看起来毫无生气,可如果你低下头去,更近更清楚地观察它们,就会发现枯黄的草堆里藏有一丝淡淡的绿意,“野火烧不尽”的冬草到了春天又会重生。学生生活经验的迁移更大程度地帮助学生体味古诗的意蕴。
又如《古朗月行》一诗中,儿时的李白把天上的月亮认作“白玉盘”和“瑶台镜”,在展示完月亮与玉盘和明镜的对比图片后,立刻就有学生说:“哇!还真像,不过我小时候总以为月亮是月饼呢!”于是又有学生抢着回答:“我小时候觉得月亮是夜明珠呢!”孩子们稚气的话语把笔者也带回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
三、读活
北宋教育家程颐说过一句话:“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任何没有经过实践运用的知识都是浅层次的,而古诗的运用比背诵理解重要得多。
在肖绍国老师《香菱学诗》这堂课的拓展环节中,肖老师分享了自己的随笔《冬雨》和《远行》,为孩子们营造出思念家人的情境,潜意识地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有一天离开故乡许久而思念你的家人,你也可以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进自己的随笔里,这才是诗中情与义的完美演绎,这不仅仅是诗句与自己生活的结合,更是诗句的运用与传承。
同样是《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把学过的诗句与现实看到的景色联系在一起,笔者把自己在三峡游玩时的体会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猜测笔者在游玩时联想到了《早发白帝城》的哪句诗,让他们明白古诗是可以与自己的经历结合在一起的,猜完诗句后马上引导他们根据课件出示的图片来搭配所学诗句(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的设计即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运用能力,又使整堂课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