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段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
2018-09-26张金萍
张金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已将估算作为一种运算技能和能力来要求。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我认为在估算教学中,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最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思想上接受估算,喜欢估算,会用估算。这就使得转变教师的估算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学习和运用意识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呢?
一、教师转变观念,重视估算教学。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估算教学意识的强弱。教师要重视估算教学,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今天就教会往大估,或是见到“大约”就要估算,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式。而我们想要的那种估算的意识,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近似的意识,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本身发展应该关注的问题,也应该作为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实施。
二、感受估算实用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特别是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比较广泛,教师更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他们体会到估算就在身边。这样不仅降低了估算的难度,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估算的实用价值。
1.创设生活情景
如:如“小明去书店买书,《格林童话》2■.00元;《十万个为什么》68元,妈妈给了他100元钱,够吗?”在这个情景中,《格林童话》价签上的个位数字看不清了,学生不能顺利计算,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果然,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格林童话》的价格是2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30元,30+68=98(元),妈妈给的100元也够了。 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性。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 对于此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培感亲切,清楚只需要大致算一下要多少钱,这样就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估算来源于生活。
2.创设实践活动
比如可以利用学生集会、看电影、去春游等具体活动情境,让学生估一估人数、座位数、门票数等等。
三、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估算策略
估算方法有:1.进一法估大2.去尾法估小3.四舍五入法估接近
但有些估算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估算策略。如:学生看电影,二年级有学生238人,一年级有学生158人,电影院有399个座位够吗?
学生这样估:240+160=400(人)400>399,所以座位不够。
显然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在细节方面欠考虑,学生把两个数都往大估,最后的结果多估了4人,399比400少1人,因此座位够了。
四、 采取有效合理的估算评价策略。
1.是正确评价估算结果。在课堂中经常会听到“比一比谁估得最准"` X X同学最能干,估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我认为估算结果是多样的,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越好,而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
2.是重视估算方法的交流与评价。在估算教学中让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尤其重要,只要符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好方法。因此不 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 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估计到饭店吃饭或购物需要多少 钱。有时把两个数同时估小也能解决问题,如判断 437+328的和是否大于700,只要把兩个数都忽略尾数 为400+300即可判断。应让学生根据问 题的需要,运用生活经验,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总之,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估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优化估算策略,提高估算技能,使学生思维灵活,数感意识强。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是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能成为教学的有心人,努力地去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估算题材,为学生积极搭建估算平台,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估算,自觉形成估算的一种习惯,有力地促进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