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
2018-09-26任怡平
任怡平
摘要:总体来看,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而言,其对于其他相关学科的所谓交叉和融合,并没有建立在足够科学的论证和实验基础之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立足于青年大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以文化哲学来指导改革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创新的总体思路,归根结底就是要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整個精神世界的指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哲学 精神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为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条件。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定位,有其他学科的大杂烩之嫌。我们不是说跨学科的学科交叉发展不重要,而是说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而言,其对于其他相关学科的所谓交叉和融合并没有建立在足够科学的论证和实验基础之上,换言之,就是并没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找到融合相关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
一、思政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点
一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学者和高级研究人员,既没有本专业和学科特色的研究深度,又不能扎实、深入地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甚至少数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工作者所做的很多研究缺少说服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信度。还有一些学者和高级研究人员,看似从事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际上只是专业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或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很难对实际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指导作用,甚至不能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思想道德和政治信仰问题,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都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际工作技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存在的这些问题从根本上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理论和技术的培养和提高,很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本身就对为何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认识,甚至一些人从事这份工作不过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事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却不学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必然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入歧途。
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展创新,必须一面着重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以免改革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而这两方面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根本层面来寻找突破口和关键点。
在认识和接受唯物史观以前,近代国人已在如何救亡图存方面经过了漫长和痛苦的探索。而恰恰是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发展规律,特别是其中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的规律的科学揭示,为国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找到实现民族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发挥了指导作用。然而唯物史观之所以科学,并不仅仅在于它正确地揭示了政治革命的逻辑,而更在于它正确地揭示了一切现实逻辑。[1]更为重要的是,恰恰是唯物史观揭示出了我们不能对革命逻辑的认知照搬到对其他随实践活动特别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实践中。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中解放出来,转而从事更为复杂和更加多样的精神生产和其他社会产品的生产,但马克思主义对这些活动的论述却显得比较缺乏。
二、文化哲学的指导作用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来说,扮演主要角色的就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恰恰就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长期存在的问题一样,归于偏重对“科学世界”理论的教育,而忽略了如何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去看待和指导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以我们现在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于侧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条文的纯理论性阐述。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阐述又过于侧重对必然性的揭示,即实践决定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以及人的认识和精神活动的复杂性、上层建筑的复杂性,则缺乏必要的阐述。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偏重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层面来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课程中对于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讲解和教学,固然经常会强调“青年个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然而缺乏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理论的必要阐述,很难说服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科学地揭示,人的价值观与历史观必然统一。需要指出,这里的所谓历史观并不单纯是指人如何去看待过去的历史,而是包括人如何看待自身所处的现实。这不是否认历史时空的转换,人赖以取得一切发展进步乃至支配人的一切活动的历史必然性并没有发生改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历史。诸如个人主义等价值取向乱象,归根结底就是人对如何实现自我需求及如何发展进步的内在逻辑的误判。[2]对现实逻辑的认知错误,自然就会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必然性,因而政治信仰危机自然就会出现。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就是要回应之前人类哲学发展对人整体生活世界特别是复杂多样精神活动的问题。只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现代哲学流派的不同在于,它是立足于人的实践这一根本基础上的,它是以实践的观点来理解人的整个生活世界特别是精神世界的。[3]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承认实践决定认识、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简单等同起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创新的总体思路,归根结底就是要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整个精神世界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文英;高校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融合 [J]. 高教论坛,2018年02期.
[2] 张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09期.
[3] 谭彬彬;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J]. 新西部,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