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庸的急智与谦和

2018-09-26

北广人物 2018年7期
关键词:明报琼瑶王朔

1959年,金庸创立了自己的报纸《明报》。他尝说《明报》犹如自己的儿女。

1992年,金庸开始卖出《明报》的股份。其时,有—位记者问金庸:“您曾经说过《明报》是自己的儿女,可您现在却要把它卖掉,这岂不是说,您要把自己的儿女卖了。”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无论回答是与不是,都显得不太正确。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金庸從容答道:“不是卖儿女,而是女儿长大了,要出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又一次,金庸应邀到北京大学演讲。一开始,他就对同学们说:“我刚从绍兴过来。在绍兴的兰亭,有人让我写字。我说,这可不行,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字的地方,我怎么能写?可是他们不干,非要我写。于是我就写了‘班门弄斧,兰亭挥毫。今天,我来到北大,你们又要我在此演讲,这又是—个怎敢当的心情,于是,我又写了‘草堂赋诗,北大讲学。我是搞新闻出身的,做新闻的是杂家,跟专攻-学的教授不同,如果让我做正式教授的话,那是完全没有资格的,幸亏我当的是你们的名誉教授。”

还有,1999年,王朔发表了《我看金庸》一文,指金庸小说可与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并称为“四大俗”。对此,金庸既没有拍案而起,也没有反唇相讥,而是心平气和地说:“王朔先生的批评,或许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的能力所达不到的,才力如此,也只能这样了。”接下来,他又说:“四大天王、成龙先生、琼瑶女士,我都认识,不意居然与之并列。不称‘四大寇,或‘四大毒,而称‘四大俗,王朔先生已是笔下留情了。我与王朔先生从未见过面,将来希望能通过朋友介绍,而和他认识。”不指责对方言过其实,用语刻薄,反承认自己才力有限,并称赞对方“笔下留情”,且希望与对方交朋友。金庸先生的做人,可谓是做到了以诚待人,以心暖人的境界。据说王朔闻听此言,亦大受感动,坦言:金庸的确让我惭愧。

猜你喜欢

明报琼瑶王朔
琼瑶 从灰色成长中生发粉色浪漫
琼瑶:最出色的洗脑专家
谢了琼瑶,哭了花朝
中间位置的求索与香港《明报》的崛起(1960—1970)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