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供销社“三合三融三联”发展之道
——对川南地区基层供销社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
2018-09-26
近年来,川南地区供销合作社大力探索新型基层社的改造重组和创新发展,广泛吸纳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两委”负责人、农村能人等入社,整合区域资源,重构服务网络,在组织架构、治理机制、服务功能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上,部署了“三农”工作6大重点推进领域,其中第3个就是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局部工作之间关联性很强,许多任务互为条件,随着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更加需要多部门、多要素联动,形成前进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小岗村重要讲话,一方面反映了党中央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高度重视、殷切希望,是工作部署、是任务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供销合作社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是辩证法、是方法论。扎根农村的基层社唯有主动融入其他5大领域的改革,要素联动、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做到“改造自我、服务农民”,才能真正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才能真正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
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期间,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调研组一行按照省社党组统一部署,深入自贡、泸州、内江市等地乡镇、村社,走访社有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等,实地调研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发展、运营情况,与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基层一线的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民群众等深入座谈交流,共同探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历史大背景下,基层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基层启示
近年来,川南地区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意见》,按照省社“双线运行体制机制改革”总体布局和推进基层服务“三化联动”总体要求,大力探索新型基层社的改造重组和创新发展,广泛吸纳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两委”负责人、农村能人等入社,整合区域资源,重振经营业务,重构服务网络,在组织架构、治理机制、服务功能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基层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市场化运行更加高效,日益发挥出服务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作用,重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三社合一”重构组织体系
有效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内部的协调运行、要素的优化组合、责权的动态平衡。
2016年12月,泸州市泸县云锦镇重新出现了基层社的牌子,农资经营门店也同步开张营业。这是泸县供销合作社重建的首家新型基层社。经过1年多发展,该社已建成农资连锁配送中心1个、农资超市1个、庄稼医院1所、电子商务服务站1个、冷链配送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16个,年经营服务总额突破300万元,成为当地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平台。
新建的云锦镇基层社能在充分竞争的农村基层站稳脚跟、持续发展,得益于“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型组织结构,及其形成的广泛利益共同体。云锦镇基层社注册股本为200万元,其中:县供销合作社控股51%、18家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改制后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参股9%、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股0.45%,其他55个家庭农场、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村社干部和涉农企业参股39.55%。云锦镇基层社的股权结构,既体现了供销合作社的农民主体地位,也适应了市场经济对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一是供销合作社、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3类经济组织持股比例达到60.45%,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社集体所有制性质;二是直接吸收农村能人20人,通过村集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间接联结农民800人,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社农民主体地位;三是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其内部农民成员持有基层社股金,使基层社的股金相对集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社的议事和决策效率;四是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加入基层社,既是社员、也是客户,自然形成了内部经济生态,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对内的自我服务能力、对外的规模化供给和需求。
2017年以来,泸县供销合作社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系列部署,以产权为连接、以业务为纽带,吸纳了27个村集体和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完成了7个镇级新型基层社和1个村级供销合作社的重建重组。今年,泸县供销合作社将全面完成所有镇(街道)新型基层社的重组重建工作。
川南地区供销合作社努力适应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积极探索与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融合发展。自贡市自流井区供销合作社依靠政府引导,以新成立的区新形供销合作社管理有限公司为载体,以连锁超市业务为抓手在5个乡镇设立分公司,恢复基层社功能,试点参股村集体公司,引导村社集体产业发展;泸州市合江县、内江市资中县、资阳市乐至县供销合作社实力较弱,通过依靠社会力量,吸收原供销合作社下岗创业的职工和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等,重组新型基层社,以此为平台载体,广泛连结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集体、涉农企业等农村经营主体,整合区域经济要素资源,重振供销合作社产业,重塑供销合作社形象。
“三产融合”重振产业经营
“人聚”不仅带来“业聚”“财聚”,更带来了“智汇”,为供销合作社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
泸县云锦镇供销合作社依托社员的规模化需求,主动对接金正大、中化、川天华化肥、中国种业农资企业,争当片区代理,有效降低各类农资成本。同时,联合平安保险公司,通过农资供应“配送”农业保险,由供销合作社在差价中解决或转给政府,由财政以4.5元/亩给保险公司,为农户购买庄稼保险4209亩。依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生态食材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按照“农产品配送中心+种养殖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组织本地农户收购农产品,为单位食堂、超市供应生态农产品,带动当地农户每年户均增收4000元。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与村集体联合成立了三级资质建筑公司,承建镇域内200万元以下建筑、公路、桥梁等项目,每年按照入股比例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云锦镇供销合作社依靠自身的业务拓展,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面。
泸县县社加强与喻寺镇政府的合作共建,村“两委”选派优秀村干部担任谭坝村供销合作社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镇政府免费提供经营服务场所,建成了谭坝村社会服务综合体,经营业务覆盖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烟花爆竹经营、电子商务、快递业务、资金互助、植保技术、农机具租赁与作业、土地托管、乡村旅游、家政餐饮、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和职业技能培训等。谭坝村供销合作社依托“泸县北部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走上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三化联动”重构服务体系
供销合作社的“产业”是为农“服务”的抓手,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构建为农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了坚实基础。
泸县县社按照省社“三化联动”的总体要求,围绕产业发展,推进县基两级经营资源和服务资源衔接,坚持“市场化+公益性”经营原则,搭平台、强服务,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县社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开展了五项服务。一是技术服务。聘请专家教授和本土科技人才,配备技术服务人员,开展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物结合,指导社员开展农业标准化栽培、管理、施肥、病虫防治等实用技术。二是物资服务。建立镇域农资需求信息“大数据库”。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标准生产要求,推进标准化生产,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药,优价向社员提供农业生产专用肥、农药、种子和其他农需物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信息服务。依托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发展农村电商,为社员提供涉农政策、产业发展、市场供求、产品销售及病虫防治、灾害预警等信息服务。四是销售服务。指导本土农产品包装销售,打造本土特色品牌,提升本土品牌形象,提高本土品牌效益;组织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促进商家基地直采;通过“川帮网”平台,与供销e家、天虎云商、苏宁易购、淘宝网、邮乐购等大平台对接网销,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五是生产服务。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种什么好”等问题,组织开展土地托管、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等“保姆式”服务,示范引领,缩小土地撂荒,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农民解难,推进粮食生产安全。
为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服务功能,泸县供销合作社依托基层社广泛联结村社集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组织优势,开展进村入组入户调查摸底,建立镇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的大数据,建立生产和生活“两本台账”,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服务,积极探索对农户实行社员制或会员制服务模式,让终端客户(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同城里人一样方便快捷的服务,以巩固基层社发展,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内江市、乐山市、宜宾市等地供销合作社,按照省社“一平台三中心”的规划设计,积极推动县级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会计服务,以代理记账为切入点,以基层社为连接点,为村社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工商代办、税务代理、项目申报、项目审计、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延伸对接融资服务、资金监管等三方服务,帮助农村社会组织增强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探索创新农村社会组织现代化服务的新路径。内江市供销合作社在市中区、东兴区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正筹备全市农村会计服务的区域性体系的整体规划建设。
川南新型基层社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人才缺乏。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少投资者将眼光放在了农村,但由于农业存在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经营风险大的特点,使农村创业依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吸引人才困难已成为普遍现象。由于农村劳动人口大量外流,农村缺乏懂管理、善经营和基层经验丰富的人才,加之新组建的基层社普遍实力较弱,吸引力有限,人才匮乏成为新型基层社发展的瓶颈。二是认识不足。外部社会对供销合作社的认识与看法不一,而供销合作社自身职能职责相对弱化,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很大一部分农民对入股供销合作社持观望态度,导致目前新型基层社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供销合作社认识不足也导致新型基层社组建工作面临政策支持不够、开展困难的现象。三是县级脆弱。川南地区县级供销合作社改制较为彻底,县级供销合作社总体实力较弱,县供销合作社企业多为参股企业,缺乏实际控制力。由于新型基层社发展之初,经营效益不明显,社员入股谨慎,并缺乏金融信贷方面的支持,导致运营资金总额小,发展受限。五是信息化应用滞后。县基两级供销合作社对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管理、促进经营的理念和需求十分旺盛,但面对高昂的投入知难而退,面对第三方商业化、碎片式的服务信心不足,总体上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跟不上“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时代步伐。
几点体会
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三农”工作大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座谈会上,指出了“三农”工作6大重点推进领域,并强调指出:“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局部工作之间关联性很强,许多任务互为条件,随着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更加需要多部门、多要素联动,形成前进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一方面明确了党中央对农村改革的工作部署和任务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供销合作社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调研地区的供销合作社紧扣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形成的新机制、新局面、新需求,主动将基层社改革发展融入到其中,促进要素联动,推动形成合力,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融汇于“三农”工作大棋局中。
在实践中丰富完善供销合作社理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伊始就提出了“改造自我、服务农民”总体要求,调研地区的供销合作社坚守“为农、务农、姓农”的宗旨,敢于在基层社重组中打破传统模式,紧扣社会需求、紧贴改革实际,遵循市场规律、遵守市场法则、尊重农民意愿,借鉴吸收现代企业制度的优点优势,改造传统基层社,初步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转换,在实践中丰富完善了供销合作社发展理论。
尊重市场法则,推行股权多元。坚持开放办社的合作制理念,将供销合作社资本、村集体资本、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和自然人资本集合一体,通过供销合作社、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持大股的方式,借鉴公司制改造优化基层社的股权权利机制和分配机制,既体现了资本背后的农民主体地位,也改进了传统合作制股权均等化,不能有效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的弊端,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社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活力,基层社成为各类资本的“聚宝盆”。
重视人才作用,实行精英治理。借鉴公司治理机制,优化基层社负责人选举程序,规范权利运行机制,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广泛吸纳村“两委”负责人、返乡创业人员、社会能人从事基层社经营管理。
突出产业整合,推动多元发展。基层社的管理和经营人员很多都有自己的产业或关联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因“人聚”带来了产业的聚集,各类农村经营主体共享基层社平台,市场议价能力显著提高,传统的统购分销自然恢复,需要多产业合作的新兴市场业务也得到有力推进,基层社愈加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俱乐部”。
在实干中重塑形象与信任。川南新型基层社改革发展模式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信任,外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地方党委、政府高度评价基层社在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主动将基层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支持基层社兴办产业平台,将政府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涉农项目委托供销合作社管理、运营。农资生产企业和大型批发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也纷纷要求与基层社加强业务合作,基层社的业务对接能力愈发增强,并推动形成了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农民群众更愿意到供销合作社购买更廉价优质的商品、接受更综合便捷的服务。
意见建议
大力发展“三社合一”的基层社,引领新时代中国合作社运动继续前进。
新的历史时期,按照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决策部署,三股合作社力量又在重新集结,一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二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供销合作社,三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组建的经济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
根据发展历史和现实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长在于农业生产;经济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者”,就现状而言,除城中村、城郊村、经济发达村外,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对集体资产的经营能力;供销合作社则是长期扎根农村,具有一定产业经营体系支撑的,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国家队、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推动发展“三社合一”新型基层社,将三股合作社力量融于一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优势、经济合作社的财产优势、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流通优势,并在新型基层社这一平台上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实现合作经济资源的再优化、再配置,进一步放大新型合作社的统购统销能力,提升合作社的整体发展能力和市场对接实力。同时,三股合作社力量将更多的小农生产者聚集到一起,有利于降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成本,提高生产服务、流通服务的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迈进,将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化发展轨道,以小农现代化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现代化,走出中国特色小农现代化发展之路。
当前,供销合作社应抓住农业农村改革的关键时期,按照中央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加快构建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着力打造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产业经营服务体系。同时,应着力推动基层社按照“三社合一”的发展模式,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融合发展,以股份合作与农民建立利益连结,以规模化综合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民建立产业连结,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供销合作社系统更高质量的发展,接续新时代中国合作社运动的新篇章。
努力增强“三产融合”的发展能力,构建新时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要求,供销合作社要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农民生产生活,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去年以来,四川省社按照打造“5+2”产业经营服务体系的构想,努力构建“省级有总部、市县有平台、乡镇有基地、村社有网点”的上下贯通集团化经营模式,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地支撑,具体应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基层社的节点功能。基层社是连接二三产和服务一产的关键节点,推广发展“三社合一”的基层社,广泛连结从事一产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支持基层社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通过土地托管、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农产品销售等深度介入一产。二是强化县供销合作社的支点功能。县级供销合作社企业是现代商业资源对接合作经济资源的关键环节,是增强基层社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点。一方面,要加快推动县级供销合作社企业的改革发展,通过整合县域资源,推进内外联合合作,新建重组各类加工、流通、服务类企业,做强二产引领一三产业发展;开展产销对接带动一二产业发展;服务一产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基层社的股权连结,既可向下参股控股基层社,也可吸纳基层社参股,推动县及县以上现代商业资源与县以下合作经济资源形成相对稳固的利益联结,推动县基一体化发展。三是强化“5+2”产业经营集团的牵引带动功能。要按照省社“三个一”战略布局和“纵横整合”战略构想,加强与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企业的联合合作,发挥好省社“5+2”产业经营集团在人才、技术、渠道、资金等领域的优势,帮助县级供销合作社企业提升经营服务能力,创新现代商业模式,实现省市县基四级整体协调发展,增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大力推进“三化联动”的行业指导,构建新时代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去年,四川省社确立了“一体两翼三化”改革总体构想,健全以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社会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服务规范化等“三化联动”为重点的行业指导体系,是将供销合作社系统产业经营活动转化为供销合作社为农综合服务的重要途径,是坚持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确保供销合作社“为农、务农、姓农”重要保障。深入推进“三化联动”,一是要拓展基层社的服务功能。大力开展“三帮双代”服务,通过帮村理财,主动融入农村集体资产改革,推动集体资产资本化;通过帮社记账,促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规范化记账、专业化理财、制度化管理,推动财务规范化;通过帮民办事,有效弥补政务服务短板,推动行政服务便捷化;通过代购代销,促进产品双向流通,切实解决了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动流通一体化;通过代耕代养,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推动经营集约化。二是要提高基层社的服务水平。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发挥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企业的经营优势,为基层社提供更多为农服务手段和渠道,特别是要重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以科技为引领,提早谋划,及早组建省供销云科技服务平台,开发建设供销合作社系统现代产业经营和“三帮双代”为农服务共享共用的信息系统,推动社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基层社为农服务信息化应用同步发展,努力构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大数据,促进基层社实现为农服务效率和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供销合作社更高质量地开展为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