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伊犁河谷小麦绿肥适宜种植模式研究
2018-09-26瞿业强
瞿业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农业种植生产,特别是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小麦种植模式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农业生产领域也可以紧密依靠创新发展模式,对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进行优化升级。因此,如何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探索出伊犁河谷地区小麦绿肥种植的适宜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伊犁河谷地区小麦种植现状
(一)区域发展不均衡
根据相关领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的生态条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为在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区域内部的自然神态条件,能够为小麦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的自然生态和基础条件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比和分析还能了解到,小麦种植区域范围内,产量较高的地块每公顷产量能达到7.5吨。但是大部分地区的都会受到干旱条件的限制,土壤较为贫瘠,不利于小麦的健康成长。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状态,造成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二)病虫害防治问题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是小麦病害的高发地区,因此在实际的种植和管理工作中,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对各类病害进行防治,以提升区域内部小麦种植的总体产量和质量。但是从实际的生产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小麦种植主要春小麦。不同区域内部种植的小麦所面临的病害种类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进而为种植和管理工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伊犁河谷地区小麦绿肥种植模式实施策略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通过前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了解到,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的小麦生产和种植工作面临着区域内部自然条件限制以及生产环节的病害制约。因此,为了全面提升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小麦种植的总体产量,同时提升小麦的品质,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地认识到新型绿肥种植模式的作用和优势。通过小麦绿肥种植实验的方式,有利于为绿肥种植模式的大规模推广,提供更加准确和科学依据。例如,新疆伊犁河谷地区某小麦生产管理部门就采取了绿肥种植实验的方式。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区域内部小麦生产和管理的模式。当地管理部门对农田耕种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碳磷钾和含量等物质的含量都进行了集中测定,分析区域内部耕地土壤成分对于小麦绿肥种植的适宜程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安排了有机肥、磷酸二铵作为基肥。当返青之后,应用尿素进行追肥。控制灌水的次数,为小麦绿肥生长提供科学的发展空间。在实验设计阶段,管理部门将实验环节划分为四个处理阶段,即套种草木樨、复播毛叶苕子、复播箭筈豌豆以及小麦复播大豆等阶段。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对照实验的方式,一组采取绿肥种植模式,另一组采取普通种植模式。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中可以看出,小麦套种草木犀对于小麦的产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并且从总体的产量和品质结果来看,小麦套种草木犀的产量要略低于复播模式下的小麦产量。但是复播绿肥栽培方式与普通种植模式基本相同,并且通过对产量的方差计算可以得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较小,因此可以认定套种绿肥植物对于小麦的产量影响并不显著。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还可以得出,绿肥种植作为的投入和产出要比复播大豆的直接经济效益更高。可见,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采用并推广绿肥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的作物成熟期恰好位于一年一熟和一年两熟之间,小麦复播大豆存在一定的风险。将绿肥种植模式应用之后,区域内部的小麦可以在毛叶苕子、草木犀以及箭筈豌豆等绿肥作物的作用下,土壤当中的有机肥料更为充足,因此也更加有利于区域内部小麦和其他农作物的生长。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不同豆科绿肥作物的根茎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而改变土壤的化学性状,还可以为区域内部的农牧结合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新疆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干旱荒漠地区,耕地的总体肥力较低。因此,对于伊犁河谷地区的小麦种植管理者而言,如何应用更加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区域内部的小麦总体产量显得尤为重要。伊犁河谷地区的农业种植和管理部门,需要明确区域内部小麦种植所面临的问题,将绿肥种植模式全面贯彻和落实,以此优化伊犁河谷地区小麦种植结构,提高区域内部的小麦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