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玉田县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9-26贾志银
贾志银
西瓜在唐山市玉田县有多年的种植历史,且西瓜成为玉田县虹桥镇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均为早春大中棚或小拱棚栽培,近年来出现品牌影响力不大,人工,土地等生产要素上升,种植西瓜的效益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发展理念落后,二是种植技术粗放,三是受市场和气候的影响大,使每年的收益波动大。应积极开展技术进步和创新,一三产业融合,打造品牌影响力,走提质增效之路。
上世纪90年代玉田县就开始种植西瓜,引进嫁接技术开始种植小拱棚和中棚西瓜。自然环境与丰富的西瓜种植经验成就了玉田西瓜畅销全国。但随着人工,土地等生产要素上升,种植品种和种植技术落后使玉田的西瓜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西瓜的种植技术品种,销售体系,等方面对玉田西瓜存在问题和产业现状提出合理建议。
1 产业现状
西瓜产业主要分布在虹桥,林西,玉田,亮甲店等四个乡镇。四个乡镇主要虹桥种植面积最大,有一个瓜菜主产地批发市场,有十几家果蔬站为来往的客商配货。主要的种植是小拱棚西瓜。小拱棚西瓜种植大于露地生产,小拱棚西瓜种植一般为中性品种,成熟早于露地。经济效益较好。
1.1 种植品种
1.1.1 西瓜品种
唐山市玉田县90年代主栽品种为大果型晚熟系列的西农8号,该品种果皮条纹浅绿色,瓤色较浅。现在20年代主栽品种早熟品种京欣系列。现在主栽品种主要是双星7号,星妍7号。
1.1.2 嫁接品种
西瓜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嫁接栽培的比例高达97%,嫁接的砧木的主要品种为葫芦籽。目前主要采用白籽南瓜砧木。
1.2 种植技术
玉田的种植西瓜的模式主要是小拱棚和中棚种植。种植技术主要是是小拱棚常规栽培技术。
1.3 种植制度
西瓜产区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制,早春小棚西瓜,下一茬可以种植白菜,玉米等农作物。西瓜收获时间大致在6月中旬和下旬,收获之后可以种植其他农作物,下茬的农作物可以用西瓜底来施肥。玉田西瓜一般每亩白菜产量4000-5000千克。
1.4 销售体系和品牌建设
玉田县西瓜销售的基本方式批发市场销售和外地客商上门收购等方式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存在局限性。同时农民种植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缺乏创新的思想建立自己的西瓜品牌商标和西瓜无公害保护地西瓜标准化生产。这样很难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2 存在问题
2.1 生产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变化
西瓜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没有小果型和保健功能的西瓜。
2.2 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
玉田县西瓜的种植模式大多数为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自家育苗、栽培管理,成本较高,不具有品牌效应。虽然组建了数家西瓜合作社,合作社组织松散,做不到统一生产。
2.3 管理粗放,无公害技术和品牌意识落实不到位
农民技术和相关知识不足,农药与肥料等施用不规范,水资源浪费情况比较普遍,不重视生物活性菌肥施用。实用、规范化栽培技术应用与落实不到位,长期如此,土壤问题开始显现,致使西瓜品质降低,种植的效益下降。
2.4 农村劳动力不足,效率低
根据调查西瓜主产村农民呈现老龄化,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限,劳动效率水平逐年下降,使劳动力成本增加。
3 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速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
玉田县政府应促进土地流转,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愿意转让土地的农民补贴和奖励,改变玉田西瓜种植规模分散以及规模较小局面,促使土地向种植能手集中,可以带动周边农户提高技术,有效的降低种植的成本,并且提高西瓜的产量。
3.2 种植新品种,开展技术创新和示范
积极引进国内外西瓜新品种,新技术以及配套的栽培技术,改变品种单一的局面,做好试验的示范推广工作,尤其引进具有特色的小国型西瓜品种和无公害栽培技术,并通过集中培训和田间指导对瓜农进行培训,并适当给予相关书籍以及相关补贴,提高农户对新品种与新技术应用与实施的积极性
3.3 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对有一定栽培规模的农民,不定期进行培训,组织他们到其他地区参观与学习,鼓励其率先实验新品种与心得、栽培技术与装备,培养一部分精通市场,有相关门路和善于捕捉市场的销售人才,正确积极的处理商户、中介与瓜农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农民和客户提供有效高质量的服务。逐步完善玉田销售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3.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西瓜产业知名度
通过多种形式,向外加推广产业的规划和发展,积极营造西瓜产业发展氛围,可以利用报纸,网络,电视加大宣传力度。
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标准化基地,注册自己西瓜品牌,举办西瓜采摘节等活动,提高西瓜产业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