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探讨

2018-09-25屠添翼荣秋生熊齐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3期
关键词:实习实训协同育人工学结合

屠添翼 荣秋生 熊齐

摘要:针对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差距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要符合行业和地区特点,从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校内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地方高校协同育人相关举措,近幾年实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协同育人;实习实训;工学结合;应用技术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3-0090-0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创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许多企业支持高校教师和学生开展协同育人项目,高校也积极开展协同育人模式改革[1]。以某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为例,按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和能力提高相结合、素质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努力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始终坚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质量控制标准融入教学实践[2],积极探索协同育人举措,从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校内五个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

一、校企协同育人方面,签订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工学结合”基地

每年上半年,学院为了提升大三学生专业认知能力,尽早确立学生专业主攻研究方向,利于后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开展,聘请一批在实习基地具有丰富IT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来进行专业讲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到相关基地进行专业实习。

1.历年来,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共建人才合作培养基地”协议、教学实习及联合培养协议书等。学生通过参加实际项目开发,较好地实现了高薪就业,也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有利于培养双师型人才。

2.与实习实训基地联合成功申报了“工学结合”教学基地。与基地的合作主要有学生参观实习、校内课程设计、项目实训、毕业设计、就业实训。学校制定完善的实训管理制度,对实训基地配备专职人员实施对口管理。基地也制定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配合学校实施管理,按学校要求配备合格的指导教师,有效提高学生校外实训的效果;基地还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选派、教学安排、质量评价等关键环节的管理。

二、校地协同育人方面,以项目为依托,大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校地协同育人方面,主要是以项目为依托,如在省科技厅与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学院与某网络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发基于集群的点播系统。通过校地合作模式,在学生未出校门时就与当地政府和企业接轨,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应用技术型人才。

1.有助于增加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通过校地合作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实际接触企业真实项目的机会,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综合性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通过校地合作,学生们走出校园,看到了外面的实际情况。通过项目开发,学生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3.有助于激发教师教学科研热情。校地合作也激励了学院教师的教学科研热情,教师们把项目开发的经历带入到了课堂教学中,用丰富生动实际的例子给学生们讲解复杂难懂的问题,相关教师也利用合作项目的机会发表了科研论文,申请了软件知识产权等。

三、校所协同育人方面,学校牵头,促进学院产学研合作

1.与浪潮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浪潮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大数据、云计算、校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合作,推进科研合作,开展学术、技术交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积极参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协同创新。根据学校“数字洞庭”创新平台的建设要求,按照四个方向进行建设和开展研究:高分遥感应用研究;大数据区域服务研究与应用;空间智能决策支持研究与应用;现代数字化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研究所坚持人才、学科、科研、服务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宗旨,加大创新团队培养力度,凝聚一支学术水平在全国同类高校一流、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团队。

四、校校协同育人方面,给学生进行学术讲座,促进学生科研水平提高

校校协同育人方面,学校层面,与省内几所“985”、“211”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学院层面,与国外多所高校进行了交流合作。学院派教师在国外高校学习,对方也派教授来我院指导专业建设、指导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推动学院相关硬件的建设等。

1.指导专业建设。国外高校教授指导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工作,开展了多层面的学术探讨和交流,指导我校计算机学院中央财政资助地方高校,提升办学水平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的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研究成果。

2.指导科学研究。指导青年教师及时关注行业动态,将其深入到平时的工作中去。提高我校的学术水平,培养高水平的青年学术骨干,带出一支实力较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团队,成为我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

3.推动学院实验室的建设。在推动我校实验室建设方面,解决了资源分散闲置,配置不合理;协调了许多大型的仪器设备分散闲置,不能形成科研整体优势问题;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设备利用率低问题。

五、校内协同育人方面,以教师工作室为依托,大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院通过对自身现有优势和资源的分析,在校内协同育人方面逐渐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3],以学科竞赛为催化剂,以实践和科研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已有的教学和学科竞赛成果上,整合学科竞赛和教学资源,协调学科竞赛和教学实施环节,逐渐建立起了教学和学科竞赛相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2.以赛促践、以赛促研。学院鼓励采用工作室团队的模式培育高质量人才。

3.师生协同育人。设置学生助教岗,辅助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提问时响应更快,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工作效率[4]。让学生成为教师的助手,参与管理和指导其他学生的工作。

六、协同育人实施效果

1.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自主研发教学系统成功应用于实践教学,不仅将学科竞赛的精髓注入到了课堂之中,同时也激发了教师们使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进行改革的兴趣。

2.程序设计竞赛成果喜人。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连续多年保持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3.学生积极参与横向项目。每年约有30—50位在校学生跟随教师参与众多服务于地方的横向项目开发。

4.学生科研能力不断加强。通过协同育人具体措施实施,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并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和省级创新项目。

5.高质量毕业生人数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取“985”高校研究生、进入大型企事业单位或者上市公司并获得高薪工作,获得软考中级及以上证书学生也日渐趋多。

本专业在协同育人方面采取大量具体措施。近几年,本专业不断革新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稳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形成特色,取得较好的培养质量,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广泛好评,近几届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均达到95%左右。

参考文献:

[1]张奋.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130-132.

[2]郭国强.搞好校内专业评估助推高校内涵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7,(7):44-48.

[3]娄小平,陈志刚.本科研讨式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励机制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4,(8):65-67.

[4]聂方彦,屠添翼.工作室制下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大众科技,2013,(7):149-150.

猜你喜欢

实习实训协同育人工学结合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实习实训探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