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2018-09-25陈建超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陈建超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长期以来,不少师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一直认为数学是纯理论的学科,要想考高分,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直到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观念才得以改变,从只关注成绩逐步转向关注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就数学学科而言,现在所指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六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构成统一整体。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一、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数学,是一种能够推动人类思想发展的理性精神,能够让人们对自然的一切更加的理解和掌控。而素养在这里指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也是学生在课堂听课时以及在平时的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综合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并摸索出来的,它源于数学但又高于数学。这种核心素养可能是先天就已经具备的一种精神,也可能是学生受身边的家长、老师、同学、社会的影响而产生的。在平时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随着数学知识的讲述而引入核心素养,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品质,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能够不同程度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数学技能进行强化,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我国优秀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是所有数学素养中最基本的却又起决定性作用的素养。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对数学学科研究的深入,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出来。

第一,“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核心素养是在计算、测量、推理分析、建模与统计等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密切相关,共同构成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二,“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正确数学观的培养。简单来说,数学观即回答“数学是什么”的问题。数学观是人们从哲学上对数学的概括认识,数学抽象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表征、抽象思考和数学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命题及体系,形成合理数学观的前提;逻辑推理主要涉及归纳类比、演绎推理、联系和交流,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有条理的数学观;数学建模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提出、模型建构和解释验证的能力,使得学生可以从数学的视角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形成有根据的数学观;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则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数学观。

第三,“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对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要求,而且对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些可参考之处。研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标已经成为国际潮流,在核心素养统领下以教育或课标为抓手发动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学实践起到了引导作用。同时,数学核心素养的确定对教学过程也有積极意义。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学设计更加注重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立足于维度、梯度进行最优化设计。

三、高中数学素养的发展策略

1.建立全面发展数学素养的平台,以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产生兴趣与思考

数学素养的提高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更注重去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模式。当前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总是过分地去注重基础教学,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思想方法的训练却十分欠缺,因此我们提出要以建立真实的问题场景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去感悟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基于数学知识,产生疑问与思考,通过观察,尝试各种解决办法,并亲身去实践检验,这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提高学生的研究热情,更能在帮助学生中构筑更加科学有效的知识体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基础与素质能力。

2. 开展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能力

不同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及理解、记忆等各项能力存在差异,分组教学的模式有助于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化作一个整体,使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能力,且有利于班级内部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讲解知识后给出一定时间让各个小组讨论,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询问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来促进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在为他人讲解时也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实现共同进步.除此之外,由于高中阶段数学科目逻辑性较强且知识点琐碎繁多,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解题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下多交流沟通,表达自己对于各知识点的理解,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3. 重视数学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素质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理论的多少,也不仅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学生性格活泼,既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又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喜欢学习有生动现实基础及将来从事“四化”建设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才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提倡做中学,通过问题学,着重从学生今后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使学生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能适应变化发展的世界,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应该说,改革数学教学体系及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课程是改革的核心,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结构,再好的教学目标也要落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选取和编排。由于原有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课程结构与现代科学、现代数学严重脱节,不利于因材施教和挖掘学生的特长潜力。现有新课标的实行,对学生素质提高有重大作用,是教材建设的一些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