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09-25吴甫贵张光蕊

赢未来 2018年2期
关键词:健康小学心理

吴甫贵 张光蕊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教师应抓住契机,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敢于探索实践,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 心理 健康

一、找准品德与社会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主要是培养他们能够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能够感受在班队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学会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在学习中乐学好学,克服粗心马虎,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与社会课加强了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其中有很多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只要善于发现,整体把握,找准切入点,分步实施,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创设朗读、讲故事、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弘扬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如在六年级上册《不能忘记的耻辱》一课教学中,采用小品表演方式,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的铁蹄践踏,许多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列强掠夺,体验和感受中国曾经遭受的那段耻辱历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从小报效祖国的情感。

二、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谐、愉快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通过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舒适的班级布置、优良的班风等等,使学生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和谐的课堂,陶冶了孩子的情操,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能够适应集体生活的、具有合作意识的人,在品社课教学中,要经常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的实践经验,分组讨论、交流,畅所欲言,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探求知识的情境。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日益受到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一次次合作,养成了合作意识,通过渗透教育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

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而耐挫力差,当自己的愿望一再受挫,紧张状态逐渐积累,学生就会产生愤怒等富有敌意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孤独感,失去精神寄托,甚至绝望,感情失衡,寂寞惆怅,苦闷,冷漠,无所追求,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没有兴趣,或者是仇视一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抵触的情绪,意志消沉,甚至走向极端。这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做情绪的主人,及时地调节心态,调整自己的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在课堂中,我常利用一些活动来帮助学生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教学“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时,我让学生将最近一星期令自己快乐和烦恼的一件事写在小卡片上,然后全部收集起来打乱,分到每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怎样让自己走出低落的情绪来?最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我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评价各组的表现,对他们的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使他們了解人人都有烦恼,只要能够正确的对待,及时宣泄,做情绪的主人,才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教育学生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是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对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大有益处。

教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宣泄出来。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和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要让学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使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帮助学生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

《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教师应抓住契机,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敢于探索实践,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健康小学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健康购药指导平台的开发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