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8-09-25谭登会
谭登会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的早期教育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学生无论是学文科还是理科,都离不开阅读理解。而小学语文教育又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开端,如果一开始学生就输在起跑线,那么对他后面的发展有极大的坏处。所以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以后接受更高的教育做好准备。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兴趣;具体策略
一、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
这里所说的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不仅是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教师也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也叫准备工作。我们都知道,教师上好课的条件之一便是有充分的准备,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花功夫。只有教师上好课,学生才能跟着教师的引导学习,才有可能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如果教师没准备好,讲课吞吞吐吐,节奏被自己打乱,那么学生的思维会混乱,注意力也会不集中,学生自然就没有兴趣,课堂效率也就不高。学生也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因为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内容,就会有一定的了解,会产生疑惑或者自己的看法。在上课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耐心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上面所说的都离不开良好的预习,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二、发挥课堂的主要作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心应该放在课堂上。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转换观念,实行新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教师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以教材为中心,这样导致教学手段僵化,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新型的教育理念则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要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
小学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情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认知上还不够成熟,自制力欠缺,活泼好动,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教师应该采取较为包容的态度,采取鼓励的态度,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学习上,教师要多采用引导教育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互帮互组,共同学习,在学生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提高教学趣味性
课堂主要任务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方法和手段尤为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识字、认字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学生要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积极性”的任务和要求。然而学习新字时,小学生多有抵触心理,不愿意去记,或者记下来后容易忘,这些表现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新字时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记忆。常见的方法有:故事描述法。可以根据某些字的形状编一个故事来记忆。比如“碧”字,我们可以说:有个王医生穿件白衣服,坐在石头上。这样学生一想起这个故事,就知道“碧”字应该怎么写;拆字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一些笔画较多的字,比如“樱”,我们就可以拆成“木”“贝”“贝”“女”来记忆;联想法。根据字的发音来记忆,比如“戊戌”,这两个字很容易搞混,我们怎么有效的区分呢。就根据字的发音,“戊戌”的音是“wuxu”,“戊”字里面没有笔画,所以可以联想到“无”,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区分。
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培养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主要通过朗读课文,这样培养的学生只是照本宣科,缺少及时应变的能力。如果没有课本,那学生岂不是不会表达?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时,可以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要思考要归纳概括,自然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讲几分钟,讲述当天发生的趣事或者一些知识。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把故事演出来,甚至让学生改编课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造一个他们自己的故事。让写作好的学生编故事,活泼好动的学生来演故事,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三、做好课后辅助工作
課后虽然在教学中不是最重要的场所,我们也要好好的利用,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把优美的句子、诗句、名人名言等摘抄在笔记本上,可以作为学习资料,帮助其写作及以后的学习。课后学生没有教师在身旁,难免会产生更多的疑问,此时自学显得很重要。鉴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尤其是使用字典。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后,可以延伸学习,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课后积累,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鼓励。比如开展一些趣味活动,成语接龙、字词接龙、百科知识竞赛等。学生在课外的积累可以充分展现出来,最后教师再奖励优胜者,从而带动整个班的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心理上还处在朦胧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在学习上的引路人,培养好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也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钱梅娟.培养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策略与方法 [J].读与写 ,2017(09)
[2]刘凡.浅析低年级学生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神州旬刊.2016(32)
[3]巩雪.浅析小学语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科技展望.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