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9-25杨芬
杨芬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普及,教育对于学生、教师以及家庭而言不单单是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而是通过课堂的学习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不会被教材学习内容所限制。数学计算能力的学习和运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分类之一,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比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具有不可忽略的益处,本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作为分析要点,共同探讨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方法培养
引言: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教改中的重点,“鱼”与“渔”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教师观念的改变和对新教改的理解。通过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将其基于现实生活条件下进行实践,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数学计算学习兴趣,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能力的意义
首先,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中,考验学生计算能力的教材居多,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数学课程中包含有针对计算能力的培养。通过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影响和学习,就能够帮助学生在往后的学习生涯中对于考验学生计算能力的教材游刃有余。
其次,数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够运用得到的。计算能力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习的意义便是回归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利用生活的大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去锻炼和学习计算能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就会以更高的学习兴趣来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习得数学计算能力,并且能够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为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目前关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未及时得以改变
虽然新教改在逐渐的推行和运用,然而在教学课堂上还是存在有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也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掌握。运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普遍认为既然是教材学生就必须掌握其中的内容,这才算是掌握了知识。殊不知,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起到指导、参考的作用,并非是教学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那么想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和提升教学质量就并非易事。
(二)学生对计算设备依赖性强
在小学教学计算课堂上,有的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还是比较严格的,通常会明令规定学生在考试、小测中禁止使用计算设备,但是在学生开始学习计算的时候,教师还是会引导学生进行计算设备的购买和运用,其本意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来学习怎么运用和掌握计算设备的用法。然而很多学生对于计算器“情有独钟”,除了在考试、小测中没有使用之外,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计算设备的使用概率是比较高的,导致最后学生在关于计算的问题上大部分需要依赖于计算设备[2]。
三、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转换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挥主人翁的地位
教师与学生课堂角色的转变,从课堂主导者到引导者的转变,将学生的位置提到主人翁的角色,教师通过课堂知道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不再成为课堂上的主讲者,而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将课堂当成发挥自我能力的平台,全面展现自己的能力。教师刚好能够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不同表现,判断学生的优势和弱点,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案。从学生学习情况入手,估计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应当估计学生将课堂当作自己学习的演练场,把不明白的问题利用课堂平台请教教师,加强自己知识的累积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关于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项目,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人翁,可以在课前预习的时间里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标记,然后通过教师的分析以及自己的理解,掌握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方法总比答案来得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寻找计算能力培养和掌握的方法。毕竟“授人予鱼不去授人予渔”。
(二)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实践方式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实行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利用教学方式的改变来提升教学质量,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在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习氛围的营造下,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够更明显的感受不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小学生的年纪通常都比较小,对于不同的事物都有比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改变教学方式,运用情境创设,将学习与生活相链接,把生活中关于计算的案例都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相似的情境下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3]。并且通過这样的方式,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对应的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后实践去实践自己的计算能力,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学习兴趣
相较于传统课堂上,在新教改下的课堂已经不是传统教学课堂可以相比拟的,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知识接收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叫明显的主动性,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知识的学习。虽然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比较弱,但在新教改的影响下,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然是能够取得不一样的结果的。
在新教改普及的课堂上,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提前预习和了解教材内容,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及时的请教教师,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问题,引入生活实际案例,鼓励学生敢于去实践,并且教师也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性来设计教学顺序、教学方式和选择教学方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能力[4]。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在未来的生活或者是将来的学习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将之养成为一种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中多多鼓励学生去实践和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生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 考试周刊, 2017(11):97.
[2]赵春玲.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3):131.
[3]张大鹏.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7(85):88.
[4]杨立荣.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 学周刊, 2016(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