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及传染病控制的影响效果
2018-09-25何继菲
何继菲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针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以及传染病控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社区2015年6月-2016年6月户籍儿童及家属60名作为试验对照组,未对其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选择笔者所在社区2016年6月-2017年6月户籍儿童及家属60名作为试验观察组,对其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最终就两组儿童家属传染病控制知识掌握情况、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以及干预满意度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98.33%及家属传染病控制知识掌握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148 9、22.546 6,P<0.05);观察组家属对干预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259 3,P<0.05)。结论:于社区合理展开卫生服务属地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增加传染病控制知识了解度,凸显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 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传染病控制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6.0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6-0-02
通过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对于传染病可以进行有效控制,呈现出经济性及便捷性的特点。当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模式获得广泛应用,利用及时沟通,能够有效了解此辖区内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从而使传染病控制知识宣传及疾病知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充分保证[1]。本次研究将进一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工作的开展价值,探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及传染病控制工作两方面获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社區户籍儿童及家属各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分组,2015年6月-2016年5月60例户籍儿童及家属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6月60例户籍儿童及家属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家属:男39例,女21例;年龄25~45岁,平均(28.93±2.65)岁;儿童:男40例,女20例;年龄2~5岁,平均(3.59±0.23)岁。观察组中,家属:男41例,女19例;年龄26~47岁,平均(28.95±2.67)岁;儿童:男43例,女17例;年龄3~6岁,平均(4.09±0.25)岁。两组户籍儿童及家属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户籍儿童及家属未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工作。而对观察组户籍儿童及家属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工作,包括577合理完成卫生服务站创建,并且合理完成社区医师团队创建,成员主要包括全科护士、全科医生、公卫医师及健康教育管理师,针对辖区内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加以充分了解,合理开展预防接种咨询服务工作,针对适龄儿童,合理完成计划免疫时间表的创建,针对儿童接种的及时性做出充分保证[2]。完成后,就传染病控制知识宣教及计划免疫对儿童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并且准备宣传册进行发放,合理开设专题讲座[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比较两组儿童家属传染病控制知识掌握情况,利用自拟问卷调查方法,包括接种预防针对于传染病是否能够预防,是否利用凉水口服糖丸,出生后是否需要打乙肝疫苗及发烧是否能够进行疫苗接种等问题。(2)比较两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3)比较两组家属对干预的满意度。主要通过自制完成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分数满分为0~100分。满意:80~100分;一般:50~79分;不满意:50分以下。总满意=满意+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家属传染病控制知识掌握率对比
观察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家属传染病控制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家属对干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属对干预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工作期间,能够依据各方力量,合理完成传染病控制工作及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完成预期工作目标。此外,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提高家属对传染病控制知识的了解度,显著提高疫苗接种重视程度,进而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率[4-6]。1岁后儿童的接种频次相对较少,家属对于预防接种信息量接收量易随之减少,从而使得关注程度显著降低,呈现出较差的主动性。通过多部门协助可充分加强主动监测力度,明确漏种儿童。此外后期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工作期间,可以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力度,尤其针对孕产妇进行积极宣传,最终获得确切的干预效果,确保孕产妇在准备分娩期间能够于正规医院进行[4,7-8]。
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充分提供有关预防服务内容,具体为:(1)通过同居委会进行及时沟通,充分掌握辖区内儿童计划免疫漏种情况,以及儿童相关信息等。(2)此外可以充分提供预防接种咨询,从而保证计划免疫时间安排表的顺利完成。之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预约,准备开展疫苗接种工作。(3)在固定时间展开传染病健康知识讲座工作及计划免疫工作,准备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单进行发放,准备疫苗预防相关疾病宣传片进行播放,最终顺利开设计划免疫宣传栏。(4)采用社区相关成员及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工作机制,确保最终充分落实计划免疫知识宣传工作[9-11]。
对本次试验研究加以分析,观察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98.33%及家属传染病控制知识掌握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148 9、22.546 6,P<0.05);观察组家属对干预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259 3,P<0.05)。从而证明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于传染病控制及计划免疫接种率提高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并且明显增加患儿家属对传染病控制知识了解度,最终显著提高户籍儿童及家属干预满意度,从而凸显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工作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合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传染病控制知识了解度,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因预防接种工作较为复杂,应严格遵循社会参与、政府负责及部门配合的方式,充分开展社会动员及宣传教育,充分体现社區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工作的开展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志宏,汤仁红,李新民.公主岭市社区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和计划免疫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2,22(2):197.
[2]王大礼,王捍红,蔡健青.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年计划免疫管理资料回顾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7(14):12-13.
[3]谢满荣,吴映玫,曾燕婷,等.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高血压病人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3):32-34.
[4]唐军花,董尚.儿童计划免疫调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管理情况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15,10(2):22.
[5]朱吉伟,张年芳.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服务干预模式效果评估[J].社区卫生保健,2015,9(2):136.
[6]祝思芬,宋思路.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162.
[7]丁信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93-94.
[8]晏燕.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传染病控制的影响观察[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7108.
[9]吴映玫,谢满容,黄笑芳,等.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传染病控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5.
[10]赵翠燕.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4):559-560.
[11]张慧萍.加强儿童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44.
(收稿日期: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