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轻易放支架
2018-09-25赵明月
赵明月
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约有66万例,而2000年这一数字仅为2万。除了技术的不断成熟,16年疯涨30多倍的背后,是人们对心脏支架寄予的厚望。即便如此,关于支架的争议从来没有断过。放?不放?成了许多冠心病患者纠结的难题。
支架只是“安慰剂”?
人老了之后,心脏血管会变得狭窄,甚至出现阻塞,支架能把血管撑开,以便血液顺利回流心脏。传统观点认为,支架有助于缓解心绞痛,防止心梗和脑梗的发生,这让无数冠心病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然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最新研究发现,冠状动脉支架介入并不能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存在损害动脉的巨大风险,每年有上百万人接受支架手术,其中1/7的男性和1/12的女性会出现不良反应,返修率和多次做支架手术的频率增高。
该研究将200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接受常规支架手术;第二组接受假支架手术,即在动脉中插入并移除导管,但不放置支架。术后,研究人员评估了两组患者胸痛情况和运动耐量水平。结果显示,支架缓解心绞痛的效果对两组人来说几乎没有差别,可能只起到了“安慰剂”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武德崴告诉记者:“说支架是安慰剂,我认为欠妥当。这个研究只调研了200名患者,样本量小,且只评估了症状,没有评估预后,说服力有限。大量试验表明,支架可以明显改善病情,但受医生技术水平的限制,不该做支架却放了的情况肯定存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刚表示:“稳定型心绞痛是否需要支架一直有争议。”最新的观点是,通过心肌缺血范围判断该不该放。如果心肌缺血范围大,一活动就胸口疼,药物控制得不理想,或者伴有心衰的症状,放支架比不放强。如果缺血范围小,药物控制很稳定,放支架的意义就不大。
目前,查看心肌缺血范围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心肌核素检查,能直接看到心肌缺血范围,另一种是测定冠脉的血流储备分数,比较低的就需要做支架。杨进刚告诉记者:“由于引入成本高、检查定价高、技术要求高,这两种检查在我国开展得比较少,多数医院没有这两个金标准,尤其是一些基层医院,很容易误判。”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奠基人之一、前心内科主任陈湛坦陈:“过去支架用得少,因为没有啥回扣。但现在不一样了,很多医生水平有限,本弄不清楚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不该放,有时就放了。”
支架副作用不可小视
杨进刚提醒:“放支架只是缓解症状的一种手段,并非一劳永逸,既不能预防猝死,也不能延长寿命。受医生经验影响,支架效果不一,还有一些副作用,切不可盲目使用。”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十病房主任张健群总结了心脏支架的副作用:“支架属于异物,是个双刃剑,可以产生血栓,造成血管再狭窄甚至心梗。所以放支架后要进行常规的抗凝治疗,但这又会增加各脏器的出血风险。”
曾有一个患者,入院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很高。但是医生疏忽了,还是为他做了支架手术,给后续治疗肺癌带来很大困扰。因为,放支架后需要口服抗凝药,出血风险升高,不适合做手术,肿瘤科大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肺癌加重。
不少冠心病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仍然会经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海涛解释:“支架手术主要解决大血管的问题,及不到微小血管。中医将心脏微小血管称为“络脉”,如果络脉阻塞,会导致心络瘀阻,血行不畅,出现上述症状。”
急性心梗,用时别犹豫
争议不断、副作用多,那到底该不该放心脏支架呢?专家们一致认为,应考虑急性、慢性两种情况。
急性冠心病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型和猝死型,发病急,主要原因是血管急性闭塞,心脏失去了供血。溶栓和放支架是治疗急性冠心病的两大方法,且支架优于溶栓,可以让病人的生存率提高53倍。这是最值得放支架的情况,能挽救生命,需要用时千万别犹豫。但70%左右的急性冠心病患者,到医院前就失去了心跳,没有机会得到救治。
此外,以下几种情况虽然不属于急性冠心病,也需要做支架手术:有严重的心绞痛症状,使用药物后症状依然很重,一走路就疼,甚至不活动都疼;症状不是非常严重,但有大面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很差等。
慢性冠心病是指虽然有血管狭窄,但病情相對稳定,仅在活动量大时胸闷痛。慢性冠心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尤其是做冠脉CT偶然发现有冠状动脉狭窄,但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此外,即使是心肌梗死,但救治不及时,坏死的心肌没有挽救的希望,就不需要支架。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冠心病是支架滥用的重灾区。美国调查发现,99%的急性冠心病支架手术没有问题;慢性冠心病支架手术中,12%毫无必要,38%疗效不确切;大医院一般比较规矩,基层小医院滥用支架的情况比较严重。建议慢性冠心病患者术前一定要咨询资深医生,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放不放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