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参数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9-25石红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6期

石红梅

【摘要】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P-LCR)四项血小板参数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3例ITP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8例为对照组,均采用sysmex-1000i全自动血球仪对两组受检者进行PLT、PDW、MPV、P-LCR检测,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和患儿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水平。结果:初诊时,研究组患儿的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DW、MPV、P-L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的PLT、PDW、MPV、P-LC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有效者的PL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PDW、MPV、P-LCR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者其治疗前后的PLT、PDW、MPV、P-L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检测对于ITP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观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平均体积; 大血小板比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6.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6-00-0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多发于儿童,且其典型临床特征为血小板计数进行性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还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对于改善ITP患者临床结局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当前临床上大部分医生在诊断ITP时往往只关注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忽视了血小板参数在该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3]。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分析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P-LCR)四项血小板参数在ITP诊治中的意义,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选取43例ITP患儿展开研究,其具体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3例ITP患儿为研究组,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有关ITP的诊断标准[4],排除其他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研究组患儿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1个月~12岁,平均(4.08±2.66)岁,另根据患儿初诊时的血小板计数将其病情分4类[5],其中轻度(50×109/L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受检者和家属均同意参加研究,签订了同意书,本研究也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血小板参数检测方法 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两组受检者肘静脉血2ml,置于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的抗凝试管中,摇匀后送检。采用日本希森美康(sysmex-1000i)全自动血球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PLT、PDW、MPV、P-LCR检测,要求在采集标本2 h内完成。

1.2.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儿在确诊后静脉滴注甲强龙(国药准字H20130301,辉瑞制药,规格40 mg),500 mg/d,连用3 d,后停用甲强龙改为口服泼尼松(国药准字H2020689,天津天药药业,规格5 mg),每日剂量为60 mg/kg,连服5 d,并适当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在此期间,定期监测患儿的血常规以判断其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无出血症状,且PLT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改善,PLT较基础血小板值增加2倍以上或PLT>30×109/L;无效:未达上述标准[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样本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初诊时,研究组患儿的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DW、MPV、P-L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中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血小板参数比较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的PLT、PDW、MPV、P-LC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PLT水平越低,而PDW、MPV、P-LCR水平越来越高,见表2。

2.3 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治疗有效者35例,治疗无效者8例。对于治疗有效者而言,治疗后患儿的PL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PDW、MPV、P-LCR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无效者,其治疗前后的PLT、PDW、MPV、P-L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ITP是一种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目前,该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大量研究报道,ITP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出现免疫紊乱,促使体内抗血小板抗体产生,进而诱使抗体与血小板相结合,减少了血小板的数量[7]。

也有研究指出,血小板参数测定在导致血小板减少机制鉴别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8]。当前临床血小板参数主要包括PLT、PDW、MPV、P-LCR等,其中PLT是临床监测机体凝血状况的常用指标,其能够动态反映血小板生成与破坏状况,故其PLT水平变化与体内血小板数量变化呈一致性。PDW为血小板的一项统计学系数,主要反映血小板体积的变化程度,当血小板破坏过多时,血小板的数量会随之减少,刺激骨髓出现应激性增生,产生新的血小板,进而使PDW升高。MPV是用于监测血小板体积大小的一项参数,同时也可反映骨髓中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状态,当MPV水平越高,血小板的成熟度就越低,其代谢和功能也会更加活跃[9]。而P-LCR即大血小板的比率,其水平变化与MPV呈正相关,对判断血小板的功能、成熟度以及骨髓增生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10]。

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血小板参数在ITP中的应用价值,特选择43例患儿与38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初诊时,研究组患儿的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PDW、MPV、P-L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尹婉宜等[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与正常儿童相比,PLT下降,PDW、MPV、P-LCR水平升高是ITP的典型特征,可用于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的PLT、PDW、MPV、P-LC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PLT水平越低,而PDW、MPV、P-LCR的水平则越来越高,与范丽娜等[12]研究报道相类似,说明了PLT、PDW、MPV、P-LCR的变化幅度能够反映ITP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成为评价ITP病情的辅助指标之一。

目前,临床主要是选用激素治疗ITP,以抑制自身抗体的分泌,减少体内血小板被破坏。本研究43例患儿经激素治疗后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查发现,对于治疗有效者而言,治疗后患儿的PL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PDW、MPV、P-LCR水平也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但治疗无效者,其治疗前后的PLT、PDW、MPV、P-L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小板参数动态监测可应用于ITP疗效评估中。

综上所述,血小板参数检测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观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珊珊,蒋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4,41(5):534-537.

[2]王映峰.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8):119-120.

[3]张延京,王刚.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9):1533-1535.

[4]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20-227.

[5]蒋伟燕,江明华,吴义忠,等.未成熟血小板分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变化[J].检验医学,2013,28(1):47-50.

[6]韩金芬,何志旭,张昌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种治疗方案比较及经济学评价[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3):200-202.

[7]王君霞.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进展[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37(8):538-541.

[8]曹慧琴,韦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8):1854-1856.

[9]田一娟,吴起武,严达尊,等.血小板参数测定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2,23(9):97-98.

[10]童华波,庭永君,王亚,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临床价值探讨[J].重慶医学,2014,43(32):4365-4367.

[11]尹婉宜,沈扬,张丽红.PLT、MPV、PCT与PDW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3):420-422.

[12]范丽娜,文蔚.血小板参数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124-126.

(收稿日期: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