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
2018-09-25耿军辉
耿军辉
[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罗红霉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2年11月这段时间在我院就诊的94例性阻塞性肺疾病处在稳定期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情况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次数前后显著减少,肺功能FEV1.0%、FEV1,6MWD,并且在生活质量症状、活动、影响及总均分方面都改善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A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有气流阻塞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多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寒冷季节发病较多且易反复发作,常见病症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COPD稳定期常采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以减轻呼吸道阻塞。用其治疗方法指数宽泛,不良反应少,临床限制少。本文研究了小剂量罗红霉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1月就诊的9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9~73岁,平均年龄(61.25±3.4)岁,男62例,女32例。其中高血压12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16例,两组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入选患者均处于稳定期。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m=47,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低流量吸氧、祛痰、抗感染、B2受体激动剂,允许给予1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稳定量茶碱/次,1次/天辅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罗红霉素(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281)。疗程均为7天,治疗过程中避免使用影响茶碱代谢、吸收、排泄、激素类的药物。治疗前后检查肺功能,临床表现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
1.3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判标准按照COPD诊疗指南修订版(2005)制定标准:I显效:症状缓解或明显减轻,哮鸣音消失或减少,未影响日常活动;II好转:症状减轻,哮鸣音减少,可耐受;Ⅲ无效:症状基本未改善,哮鸣音范围、强度稍减轻或无变化。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0%)及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测定及急性发作频率。有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 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观察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急性发作频率比较
研究组:急性发作11例,急性发作次数21次,急性加重2例。对照组:急性发作26例,急性发作次数45次,急性加重9例(2例住院≥1次)。研究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肺功能及6MWD比较
研究组肺功能FEV1、FEV1.0%及6MWD等指标经治疗都明显优于治疗前;但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见表2。
3讨论
呼吸道通气受阻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患病期间,患者肺细胞被体内的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侵入损害,气管长时间陷入“损害一修复”循环当中。将罗红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作为反应调节剂,对改善病症预后效果明显,有效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减少黏液分泌。
本文编辑: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