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承武:教育路上追梦人

2018-09-25左琪

民主与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职工外语办学

左琪

“教育是伟大的事業。我的心愿就是要办一所百年名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任重道远,我愿为此而不懈努力。”

2017年5月5日,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表彰了一批在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单位和杰出个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奖项,此次会议上,山东威海外事学院(以下简称山外)院长孙承武荣获“杰出校长奖”。其后不久,孙承武又被九三学社中央评选为“九三楷模”。

崇高荣誉的获得,是孙承武近20年心血和汗水的回报,也是他作为教育路上追梦人的新起点。

毅然下海,艰苦创业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民办教育大潮风起云涌。毕业于山东大学、在山东省政府机关工作的孙承武被时代潮流所呼唤,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他大量阅读书报、搜集资料,系统地研究了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张伯苓的办学经历和世界名校的办学经验,写出了四卷本的《聚焦全球十大名校》:他去北京、去西安,去民办教育最先发展的地方实地考察、学习取经,脑子里逐渐清晰地勾画出一所新型学校的蓝图:这所新兴的学校,将以外语、外经、外贸为主打专业,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以面向国内外开放办学为特色;通过办学,将让失学者有学,让无业者有业,让消沉者奋起,让卑微者成才。考虑成熟之后,他毅然决定:辞去公职,全力办学!就这样,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像一株生机勃勃的新松,在1999年金秋季节破土而出。

初创时期,孙承武既打里又打外,但他以苦为乐,迎难而进。没有校舍,他找人租用了济南历下区解放桥附近的一处空院:没有师资,他从驻济高校聘请了各科兼职教师:1999年9月,第一级300多名学生顺利开学。学校门口,是他写给学生的院长寄语:“为真才实学走进来,为驰骋世界走出去!”从此以后,他既当院长又当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活动,共成长。

第二年,随着生源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他把校址迁到了济南天桥区的黄台山上,添置了基本的教学设施,组建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此后,省内外学子结队而来,学院以超常规速度迅猛发展。

2003年,学院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定名为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同年,威海乳山市政府在银滩海滨度假区规划出150公顷土地,以优惠条件支持学院到黄海之滨办学,学院威海校区开工兴建。2004年,威海校区第一级学生开学,学院发展史掀开崭新一页。学院边建设边发展,硬件软件一起上,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互相促进,办学效益与社会声誉同步提高,2008年和2015年,两次顺利通过教育部教学水平质量评估。

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占地160公顷,拥有校舍30余万平米,设有5个二级学院、34个专业(其中包括11个外语语种的13个专业),教职212600多人,在校生过万人的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质量保证、办学特色鲜明、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的高等职业院校。经过多年努力,学院于2018年经教育部严格评审,晋升为本科层次的山东威海外事学院。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的诗句不啻是对孙承武和一切创业成功者的礼赞。近20年的岁月里,他矢志不渝,坚忍不拔,连续突破了资金、师资、生源、校舍、管理等瓶颈,所有的艰难险阻都被留在身后,变成了宝贵的经验和前进的基石。成绩面前,他满怀感恩之心,感谢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感谢教工团队的辛勤工作,发愿一定要“把学校办得更好,让每一个学生成才,让每一位教工幸福。”

要知识技能,更要人文素质

作为具有较大办学自主权的民办高职院校的掌门人,孙承武决心在实施素质教育上闯出一条新路。他认为,决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掌握了一些知识技能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必须全面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公民。

早在2000年暑期,他就带领第一级学生到石家庄专门进行过“大学生生存测试”体验:在陌生的环境里,每人每天只带一块钱,在10天时间里,要靠为别人劳动、服务获得报酬解决吃住行等各种需要,顽强地生存下来。炎炎烈日之下,一块钱只够买一瓶矿泉水或一块冰糕:或者坐两次公交。这些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时何曾受过这种艰难?但是,院长的亲自带头和不断激励,使大家倍受鼓舞。最后,每个人都发挥出了最大的潜能,圆满完成了任务,不少学生发生了近似于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当年参加活动的学生早已走向社会,成为中坚力量,但提起当初的生存体验来,他们依旧津津乐道。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一系列教育观念、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管理措施的变化。众所周知,民办高职院校招收的大多是报考公办院校落榜的学生,不仅被人们习惯性地视为“差生”,他们在自己入校时也往往被失败情绪所笼罩。但在孙承武看来,人才标准是多元的,不是一次考试可以定终身的。他引进了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组织师生学习,促使大家树立全新的人才观;他引进了世界先进的智能测试系统,为每一位新生测试、发现其智能强项和发展趋向:他开办了大学生成长训练营,使每一位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他主编了国学、礼仪、艺体系列读本,为学生提供了正规教材所没有而又不可或缺的知识。教师们学会了用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学生,发现了这些高考成绩不佳的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学生们学会了用全新的观念认识自己,树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强烈信念。

学生成长过程中是需要不断激励的。单纯以学习成绩定优劣固然不免片面,过分强调全面发展也会变成求全责备,不利于更多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多元智能理论相适应,孙承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所以,每年的颁奖大会,山外的大多数学生都会受到来自不同角度的奖励。只要学生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就会获得单项奖。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还未惠及民办学校学生时,孙承武就在校内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作为全校标兵的学生,可获得万元重奖:而家庭困难又能勤奋学习的学生,则可以获得励志奖。学院用于发放助学金和减免的学费,每年都不少于100万元。

总结10多年素质教育探索的經验,孙承武提出了“山外育人模式”——外语+专业+技能+综合人文素质,并坚持不懈地大力推行,取得显著成效。外语专业学生必须选学第二外语,其他专业学生必须选修一门外语,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拿到两个技能证书,必须至少有一种艺体方面的爱好特长。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谁能说他不是人才呢!而这样的学生受到社会欢迎,在择业和职业生涯中具有明显优势,则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就业是头等大事

这些年来,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在许多学校把招生视为学校生命线的时候,孙承武一直认为,就业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他一直把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一专多能,成为学子特色;校企合作,拓宽了就业空间;就业指导,他更是常抓不懈。

本来,由于山外学生素质全面、特长明显,就业具有显在优势,用人单位盛赞:“山外学生不仅专业扎实、外语基础好,而且讲诚信、懂礼仪,善于合作,适应性强”,招聘时优先录用山外的毕业生。

但是,每年至少3000多名毕业生,仍难免会有少数就业困难者。对这少部分学生,孙承武给予了极大关注。从学院有第一届毕业生开始,孙承武就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就业”的工作目标,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目标实现。他说:“对学校来说,一个学生只是毕业生的几千分之一,但对本人和家庭却是百分之百,只要还有一个毕业生没有就业,我就觉得问心有愧,于心不安。”每到毕业季,他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措施,联系用人单位,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前些年就业形势特别严峻时,他把最后未能签约的少数学生交与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负责,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联系用人单位,直到正式签约。其中难度最大的,他总是留给自己。2006年就业季,为了让最后一名身有残疾的学生也能就业,他亲自拜访多家企业进行推介,几乎操碎了心,磨破了嘴。用人单位领导深受感动,说:“你这样的院长太少见了,拿学生就业比自己儿子的事都上心。”最终破例录用了这名学生。学生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给学校送来锦旗,说:“院长比我们做父母的都尽心,孩子能上这样的学校是他的福分。”在多年持续努力下,近年来山外毕业生不仅好就业,而且就业好,就业率在山东所有高校中名列前茅,也吸引了更多学生来山外就读。

让每一位教职工幸福

学校初创时期,孙承武主要靠精神鼓励和带头实干团结带领教职工艰苦创业,大家工资福利待遇也都比较低。教师队伍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有的外聘老教师抱临时工作观念,一些青年教师则把学院当作跳板,每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就会有教师流失。孙承武很清楚,办好学校靠教师,没有一支稳定优质的教师队伍,再美好的教育理想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让教师留得住、干得好的前提,只靠感情留人是不够的,还必须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随着学校的逐步发展,孙承武明确提出,要让教职工分享事业发展的成果,做到让每一位教职工幸福。在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和教职工办公、住宿条件的同时,学院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现在,山外教职工的工资已经与公办高校基本持平,较好地解决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教师的业务成长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孙承武制订落实了各项教学和科研奖励制度,引导鼓励大家在业务上不断提升,并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他利用上级给予民办高校的比较宽松的职称评聘政策,使一批又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顺利获得了高级职称,逐步从外聘老教师手中接过了各学科带头人和管理岗位的重担。大家学有榜样,干有目标,把个人命运与学院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发展我成长,事业成功我光荣”,已成为山外教师队伍普遍的共识。

2010年5月,一位青年教师的父母来到学校,向孙承武反映这位青年教师的“不孝”表现,说他不肯按时尽到养老义务。孙承武本人是有名的孝子,他也最鄙视不孝的人。但在和这位青年教师谈心之后,发现他因参加工作时间短收入不高,而且连续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一连串大事,确实困难很大,实不能也,非不为也;而家在农村的父母则认为好不容易供他上完大学,他上班了就应该开始回报父母了。这事引起了孙承武的深思:青年教师们如不能在为父母尽孝方面身体力行,不仅会影响个人成长,还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为了让山外教职工都能做到在家是好儿女,在校是好员工,他提议在全校设立每人每月200元的敬老专项津贴,随工资发放。这一举措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全校没再发生过因养老费用产生家庭矛盾的问题,还有很多家长来校或打电话对学院表示感谢,表示一定支持子女在学校安心工作,多作贡献。

面向世界,开放办学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教育的开放也已不可逆转。在当今时代办学,必须面向世界,走国际化办学道路。而拥有11个外语语种、13个外语专业的山外,在对外开放方面理应走在前列。这是孙承武又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

时刻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动态,随时捕捉可用于学校发展的资料信息,是孙承武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之一。继2003年编著出版《聚焦全球十大名校》之后,他又整理出版了《世界名校五百强》,将世界教育的瑰丽画卷、迷人风光尽收眼底。基于广博、开放的视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他总是把山外的发展置于全国的大格局和全球的大背景下加以思考。他抓住各种机会,扩大与世界各地高校的合作,既吸取了各国教育的宝贵经验,又扩大了年轻的山外在国际上的影响。目前,山外已经与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俄罗斯、乌克兰、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除进行教师交流互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外,山外学子可直接进入国外高校连读本科和硕博课程,国外学生也已多次利用暑期来山外参加中国文化研修班。

为了让学生打开国际视野,学院千方百计创造各种条件:十几年前就配置了国际卫星接收系统,所有教室均能接收美国CNN、日本NHK、韩国阿里郎、英国BBC、德国DW、意大利TVS、法国TVE等11个国家的外语原版电视教学节目:校园无线语音系统使学生在校园任何角落都可接收外语信息。近年新上的同声传译实践教学中心可同时进行9种语言的同声传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笔译室配有国际先进的翻译服务软件系统,支持64种语言的双向互译:还在校内创建了美国、日本、韩国生活体验馆,使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国外生活场景,汲取丰富的文化滋养。

学院每年与国外高校联合举办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特色文化活动,并进行海外留学、就业实习的推介。近年山外学子赴海外求学、就业、实习者已逾千人,并逐年增多。国外来访者纷至沓来,国际化办学道路越走越宽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学院已晋升为本科院校的新起点上,孙承武在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又为全校师生描绘出了激动人心的学院发展愿景:到2029年(建院30年),建设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办学特色初显的多科性、应用型院校;到2049年(建院50年),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院校:到本世纪末(建校i00年),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孙承武常说:“教育是伟大的事业。我的心愿就是要办一所百年名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任重道远,我愿为此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马莉莎

猜你喜欢

教职工外语办学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