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掏耳朵”当心脑膜炎
2018-09-25彭永强
彭永强
年近六十的黎大叔有一个喜欢“掏耳朵”的习惯,每天只要稍有空闲,他就会随手找一些细长类的物件,来挖一挖自己的耳朵。挖耳勺、火柴棍、棉签,甚至自己的小拇指,都可以成为他的掏耳工具。如果说哪一天不掏掏耳朵,黎大叔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天晚上十点左右,黎大叔突然感到头疼头晕,并伴有發热和恶心等症状,家人连忙把他送到医院就诊。到医院时,黎大叔出现了四肢抽筋、说胡话等症状。经过医院影像检查以及脑脊液的化验,黎大叔居然患上了“化脓性脑膜炎”。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耿曼英教授解释,外耳道皮肤表面有一层腺体分泌的油脂,呈弱酸性,对保护皮肤、抑制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外耳道脱落的皮屑与这些油脂是外耳道耵聍(俗称耳屎)的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当人张口咀嚼时,外耳道受到挤压活动,耵聍能自动排出体外。如果因为环境潮湿或耳道进水,使耵聍凝结成块状在耳道内堆积,会产生不适,此时应到医院请医生协助处置。如果自行挖耳,不仅刮除了外耳道表面的油脂,也容易造成耳道皮肤损伤,外耳道存在的细菌乘虚而入,造成局部感染,如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严重时细菌可以通过薄弱的骨缝或通过静脉血管进入颅内,导致致命的颅内感染,脑膜炎就是其中的一种。之所以会出现发热、恶心、头疼和四肢抽筋等症状,这是因为细菌进入了脑膜,刺激脑膜、血管和神经所造成的。
医生经过进一步检查后指出,黎大叔脑膜内的细菌是由中耳传入的。中耳因受到机械损伤而被感染,细菌通过伤口进入脑膜,从而发病。黎大叔的中耳之所以会受到机械损伤,就是因为他平时喜欢乱掏耳朵造成的。
耿曼英教授提醒,乱掏耳朵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们自行为自己的耳朵做一次“保洁”,其实是增加了耳朵感染的机会。正常人的耵聍可以自动排出,不需要掏。如果确实感觉耳内痒得难受,应当求助于专业医生,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为耳道“保洁”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