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千年晋祠圣母殿与邑姜之谜
2018-09-25王恭俭
王恭俭
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有一处古老的皇家园林建筑——晋祠。晋祠古园林里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圣母殿。圣母殿里供奉着一位慈祥的母亲。那么这位慈祥的母亲是谁呢?
周武王趁商朝“内虚”之时,突然发动讨伐战争,结果商朝“突然死亡”,西周王朝便建立起来。周武王平定天下后,在有关场合说了一句肺腑之言,《论语·泰伯》记载了这句话:“予以乱,臣十人。”在周武王看来,周朝能夺得天下,并且最终坐稳江山是与十个人的辅佐和帮助分不开的。这十个人分别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邑姜。
大家请注意这里面的两个名字太公望和邑姜,太公望是姜子牙,这个名字大家都熟悉,而邑姜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就不一定有多少。因为她的身份比较特殊,一、她是姜子牙的女儿,二、她是周武王的王后,三、她是周成王的母亲。
邑姜确系姜子牙的女儿无疑,这才是真正的史实。那么邑姜的母亲又是谁呢?换句话说,姜子牙的妻子又是何人?《封神演义》中有一个人物我们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就是被姜子牙封神时封为扫把星的那位马大脚——马氏,姜子牙的妻子。关于她的事迹不仅历史上有记载,就连野史里也有记载。宋朝王茂《野客丛书·卷二八·心坚石穿覆水难收》中说到:姜太公妻子马氏,不堪其贫穷而离他而去,及太公既贵再来。太公取一瓢水倾于地上,令妻收之,并且对马氏说:“若言离更和,覆水定难收。”这个典故就是“覆水难收”成语的由来。东汉范晔的《后汉书·何进传》中也记载了这个典故。那么后来姜子牙的妻子是历史上记载的申姜,他在当时的牧野地区为姜子牙生了13个儿子。他们大部分生活在河南省东部与山东省西南部地区。不过有一点要说的是邑姜可不是申姜所生,邑姜的母亲叫桃花女。据专业考古人员发掘发现了桃花女的家乡就在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的桃花村,所以现代学者们都称她为桃花女。据挖掘出的历史古籍的记载显示桃花女才是姜子牙的发妻,姜子牙在古稀之年时娶了时为20岁的桃花女,在石楼县桃花村桃花女父亲的墓中出土了国家级文物“龙型斛”,还出土了姜子牙和桃花女的铜像。这些出土文物对姜子牙个人,周朝的历史,以及道教的起源都有很深的研究价值。
姜子牙老夫配少妻,桃花女为他生下一个聪明可爱女儿,这个女儿就是邑姜。唐代的《艺文类聚》和宋代的《太平御览》中转引的《帝王世纪》都提到过邑姜。“武王妃,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于内,生太子诵。”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邑姜就是武王的妻子无疑。那么邑姜和武王结婚时的年龄有多大呢?历史学家给出了肯定回答:“一十八岁正当年华!”姜子牙五十来岁娶了黄花大姑娘桃花女,没多久便生下邑姜,这是考古工作者肯定的事实。
而《史记·齐太公世家》曰:“吕尚盖尝穷苦,年老矣,以渔钓西周伯。”姜子牙在古稀之年抵达西岐打拼,曾经于渭水河边垂钓,在那里遇到文王,不仅史料里有记载,而且已经被西周出土的甲骨文所证实。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武王毙,年五十四。”成王姬诵当时的年龄也只有十三岁,并且还有一个弟弟姬虞即唐叔虞。
人物、年龄都确定了,那么武王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妻子作为兴周灭商的十大功臣呢?历史上对于这个问题记载的不多,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出土的青铜器的铭文上看到蛛丝马迹:“王姜(邑姜)作为母后随子伐楚。”“康王(成王之子,武王之孙)十九岁王姜(邑姜)帮孙子带兵遣将。”这就可以说明邑姜是一个当时的军事家,她的本领不亚于“女将军妇好”!她年轻时飒爽英姿,她晚年却威风凛凛,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孔子曾经说过:“有夫人焉,九人而已。”《论语·泰伯》。圣人如此,其他人就不说了。但是即便如此历史还是在它的缝隙里露出了邑姜这位伟大的母亲的一些信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英雄人民一定不会忘记她。当然除了带兵打仗,在周朝的政治中心邑姜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搞好上下级关系一直是中国人的一个难题,做过头有拉帮结派之嫌,上下级关系疏远了则形成令不行禁不止的被动局面。一般的问题都出在内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太多太多!我们在这里着重探讨一下邑姜的用人之道:第一,爱民如子,对待人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教育他,帮助他成人。第二,奖罚分明。这一点非常重要。有功则奖,有过则罚,不任人唯亲但是要唯才是举。第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那么我们说邑姜就是如此用人。邑姜作为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是井然有序,我们在西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看到的铭文记载:“帝后关爱太保召公!”邑姜之所以早早进入周朝政治中心主要原因是武王早早病故,成王年幼不得已而为之。西周时期也面临着“第二代难关”问题。因为周武王在伐纣的第二年就去世了。留下了年仅13岁的周成王,没办法邑姜只好自己走到政治前台。邑姜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成王,一个就是晋国的开国元勋唐叔虞。
对于唐叔虞历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左传·昭公元年》中说:武后怀孕在身,某一天夜里做梦,见一白发老人云游到此对武后说,你会生一个大胖小子,但是你要千万记住他生下来以后左手是攥着的,你要乘他熟睡之机掰开一看,是什么字便是他的名字。结果等孩子生下以后,瞅机会一看果真孩子的手心有字,就是个“虞”字。为什么要特别介绍一下唐叔虞呢?因为西周中期的稳定和他的关系密不可分!成王继位实际是很危险的。因为文王有13个儿子,武王病故以后,文王其他的儿子都在虎视眈眈地等着继位,中国古代一般情况下是“兄终弟及”,那为什么会选择成王继位呢?这里是众说纷纭,但一条就够了,当时的皇后邑姜对“他们”不信任。那么怎样才能使成王稳坐泰山呢?
首先,成王封了自己的弟弟姬虞为古唐国王,古唐国在河、汾之东方百里。由于古唐国处于晋水之阳姬虞便将古唐国改为晋国。这就是古代晋国的来由。
《史记·晋世家》中记载了这一典故,古曰:唐叔虞。这里有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成王继位时只有十三岁,决定封王的大事不可能是成王,那么是谁能做出决策呢?那会不会是周公旦呢?肯定不是!因為当时真正做出如此决定的人还在——皇后邑姜。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西周时期成书《春秋经传集解》来解读一下:“邑姜,晋王之妣也。”“妣”是人对故去的母亲的一种尊称。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古代皇家园林建筑——晋祠,就是第一代晋国王姬虞为母亲修建的祠堂。这就进一步说明邑姜和晋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到了春秋末期三家分晋以后,魏、赵、韩的实力依然可以与秦国相抗衡。可见其当时震慑诸侯国的能量。邑姜觉得姬虞虽然年轻,但是他和成王都有良好的基因,和周朝对历代良好的教育,唐叔虞一定能够成为成王的左膀右臂!结果,她的做法是千真万确!晋国在唐叔虞的治理下,是风调雨顺,蒸蒸日上,连老百姓种的庄稼都生产出来“嘉禾”,叔虞拿着赶紧献给成王。晋国在唐叔虞的精心治理下国泰民安成为西周时期的第一强国。成王经营的周朝得依靠弟弟姬虞和外公姜太公,这就是由于血缘关系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牢不可破!太公被封齐国以后就形成一个坚强的政治堡垒。你能说这不是母后的远见卓识吗?邑姜超强的政治才能,关键是如何用人这个问题非常老道。周公每天都会背着成王上朝,召公、毕公竭尽全力保卫京衢,上下一心为成王效力,这些都与邑姜的威望和长期的政治努力有关。
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不同,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而邑姜的不幸是接连不断,武王早逝,成王也早逝,继位的是康王姬钊,邑姜又以老太后的资历去教导他,在军事上运筹帷幄,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威风不减当年。
在外交上邑姜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时候老臣已所剩无几,随之而来的是围绕康王的许多诸侯势力,我们可以看《左传》中记载:昔我先王熊役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他们分别是楚,齐,鲁,豫,卫国的君主。其他君王都是周朝的诸侯王国,而楚国属世袭贵族,连楚国都能俯首称臣,这就更加证明邑姜的政治能力是超强的。
邑姜一生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也肯定会遇到无奈和选择,但是她依然选择了坚强,发挥了她的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