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之下的危险不容忽视(相关链接)
2018-09-25吴铭
本报驻瑞典特约记者 吴铭
9月23日,《环球时报》记者特意从老城一路走回家,体验斯德哥尔摩的大街小巷在周日的阳光里是怎样一种感觉。老城的人流和往常一样,很多游客拿着相机在拍照,诺贝尔博物馆广场上人头攒动。
一路走来,记者经过议会大楼、市政府大楼,看到人群熙熙攘攘,但并不嘈杂。在王后大街,就是去年4月7日恐怖分子驾车冲进人群的地方,人们在闲逛,一切如常。
在老城,记者看到一家名叫“将军”的饭店,上前问老板最近客人流量如何,他说跟往常比没有异常。问及前段时间发生纠纷的中国游客事件,他说“小事一桩”。等快到家时,经过前不久中国游客预订的那家旅馆,门前也是如常的平静。
瑞典近年来因为难民的增多而发生一些事件,治安问题因此成为话题。问题的确存在,特别是在深夜,出没于地铁上的人,往往是吸毒者、醉鬼。如果在那个时候出行,难免遇上他们。上个月,瑞典东南部发生青少年纵火案,就是一伙吸毒者通过互联网串联烧车,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环球时报》记者一般不会在半夜出门,因为瑞典大部分人晚上9时以后就不接电话,准备着休息了。
另一个影响斯德哥尔摩城市形象的是,很多商店门前坐着罗马尼亚人,尤其是妇女。她们基本上把乞讨当成职业,每天按时坐在商店或超市门前。当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想方设法让她们离开,但一直没有成功。这些人享受免费地铁交通,没有被媒体报道什么相关丑闻,她们坐在那里理直气壮地乞讨,成为斯德哥尔摩市的另一道“风景”。
总的来看,瑞典社会通常是一片平和,但对于中国游客来说,需要格外小心。一些无业游民可能形成犯罪集团或小团伙,专门对中国游客进行盯梢,然后伺机偷抢中国人的钱包或行李。这方面,中国大使馆已经给出统计数据。而他们之所以以中国人为目标,主要还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带现金,而且中国人越来越多,这让小偷容易得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人们出国,外国人会问:你是日本人吗?因为日本人走到哪里都会在哪里疯狂买东西。现在,《环球时报》记者的日本邻居说,她外出时常被人问道:你是中国人吗?
眼下,瑞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组成新政府,然后想办法安排好移民的就业。瑞典在2015至2016年一下子接收16万难民,随后决定遣返8万。这需要时间。从2016年开始,最近两年瑞典执行的都是欧盟难民接收的最低水平。可以说,现在瑞典更注重量力而行,但能否真正解决诸多社会问题,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