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倪家台地热水产业综合评价及发展趋势探析

2018-09-25

地下水 2018年5期
关键词:台地热水保护区

(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水利局,辽宁 本溪 117000)

千山倪家台地热水保护区位于辽宁鞍山市东南方向,地处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地千山脚下,距鞍山市区12 km。目前已探明的地热水控制面积为1.6 km2,为了保护地热水资源,鞍山市政府规定千山倪家台地热水保护区日开采量平均不超过2 000 m3,基本可满足各单位的用水。据统计,该保护区现有地热水井14眼,井底最高水温70℃,现生产井抽水实测最高水温68℃,现静水位埋深20 m,矿化度小于1 g/L,PH值在8.15~8.5之间。

1 地热产业区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1.1 外部因素分析

1.1.1 倪家台地热产业发展的机会

鞍山所在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经济总量已达全国的20%左右,繁荣的经济总量和较高的人均生产总值水平,支撑着该区域内城市居民的消费不断增长,形成独特的市场优势。以鞍钢为龙头的工业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较为发达的城市经济为鞍山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较一般城市优越的宏观经济基础,并将推动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在城市内部快速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在150 km半径范围内的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座城市。七座城市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产业上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辽宁中部七城市,人口占全省的51.2%,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省6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41.9%,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占全省55.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55.1%,是辽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中部城市群毗邻日韩、具有接受辐射的独特优势,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北上,辽宁成为下一轮外资投向的重点。

1.1.2 倪家台地热产业面临的威胁

(1)周边地热区的相互竞争

倪家台地区利用地热水的历史悠久,从明朝开始就有其利用的记载,现在已建成以疗养、度假、培训、娱乐餐饮为主的综合性服务场所。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周边地区开发利用地热水的项目得到迅猛发展,建立起与地热水资源相关的旅游产业,争夺和分割市场资源。

(2)法令的限制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地热水资源,加强地热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地热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但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倪家台地热产业的发展,目前倪家台地区大多是产业化水平不高,利用方式单一和经营粗放的地热企业,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与这些法律发生“摩擦”。

(3)地热产业体制的局限性

倪家台地热区的主管部门是鞍山市地热水资源管理处,其性质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这样的体制容易让工作人员有所顾虑,不能充分发挥行政职能;同时也容易使各用水户对地热水资源管理处的职能产生误解,视为管理只是为了收费。

(4)生态环境的破坏

倪家台地区的地热尾水,一般直接将其排入下水道进入城郊排水管系统或地表水体,排放温度普遍大于35℃,未经处理的地热水长期排放,其余热给周边环境造成热污染,较高的地热水排入农田,也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倪家台地热水保护区的水环境较为恶劣,其洗浴后的地热尾水直接排向河道中,自该地区利用地热水开展洗浴营业开始,当地的地下水已出现变质,居民打出的井水已产生异味,当地居民现已普遍通过市政供水网饮用自来水,说明尾水直排对当地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 内部因素分析

1.2.1 倪家台地热产业发展的优势

(1)地热资源丰富

倪家台地热水保护区已探明的地热水控制面积为1.6 km2,通过对该地热区的评价得出地热水存储量为1.528 8×108m3,可开采量为1 459m3/d,现实际日供水量1 500 m3左右,地热水蕴藏量丰富。目前保护区现共有地热水井14眼,井底最高水温70℃,现生产井抽水实测最高水温68℃,有20多家用地热水单位,可同时容纳4 000多人住宿或度假,已建成地热水游泳馆12座。

(2)邻近充足的旅游资源

倪家台地热水保护区位于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地“千山”脚下,千山风景名胜区被列入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风景区一年四季景色怡人,自然风光钟灵毓秀素,有“东北明珠”的美誉,每年都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周边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将会极大地促进倪家台地热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无限的发展机会,自身的相关产业与周边地区旅游产业的互补促进,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1.2.2 倪家台地热产业发展的劣势

(1)地热产业结构粗放

目前倪家台地热水保护区高效产业化水平不高,热能资源利用率低,部分地热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粗放单一,竞争无序,盲目追求高额利润。倪家台保护区地热水资源的经营单位主要是以洗浴、娱乐行业为主,其经营方式单一,且地处人口相对稀少的郊区,对外来客源的依靠较大,其取得效益的方式是极其脆弱的。

(2)地热水动态监测体系不够完善

倪家台地热水保护区的技术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手段有待完善。该区地热水资源管理经费主要来源于征收的地热水资源费,其主要用于工作人员的开支,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管理与技术的改进,导致在地热水的水量、水质、水位等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还处在手工操作和人为决策的水平,未建立起动态监测体系。

(3)计量方式不合理

保护区曾多次尝试以仪表计数的方式来记录输水量以用于计算水费,但由于地热水的腐蚀性作用,仪表平均不满半年就会因腐蚀问题而失效,所以现今该保护区一直采取以平均出水量乘以输水时间的粗放型的计算方式来核实地热井的输水量,并用以计算费用,这种相对原始方法受地热井出水量的自然浮动较大影响,在水费收入上容易造成经济损失,同时随着地热水资源储量的减少,地热井的平均出水量也会发生变化,即便通过定期测量对出水量进行修正,经济上的损失也仍不可避免。

2 地热产业区发展模式的SWOT综合分析

通过对千山倪家台地热水保护区地热产业的分析,得出了该地区地热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然后将SWOT进行分解,对SO—优势与机会、ST—优势与威胁、WO—劣势与机会、WT—劣势与威胁等相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分析结果得出对应可选择的产业发展方向,分析见表1。

3 基于AHP法的评价结果分析

3.1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首先对倪家台地热水保护区的地热产业SWOT分析因素中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因子系数的确定采用特尔菲法进行评估整理收集,然后将选取的目标进行成对比较,最终建立比较判断矩阵,见表2。

3.2 建立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计算出倪家台保护区地热产业内外部因素比较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然后对各比较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CI、RI、CR等指标是否达到一致性检验的要求,来判断构造矩阵的合理性。通过计算得出,各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所以都符合了一致性检验的标准。这说明了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可以作为权向量。

表1 倪家台地区地热产业综合分析

表2 机会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表3 威胁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表4 优势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再根据倪家台保护区地热产业内外部因素的重要程度和对其的影响程度,分别给出评分,依次为4分、3分、2分和1分,此评分与之前计算得出的权重值相乘,最终得出各项因素的加权分数,从而反映出倪家台保护区地热产业目前所处的发展状态,如表6和表7。

表5 劣势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表6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表7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4 倪家台保护区地热产业综合评分及发展态势分析

通过对上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整理分析得出,其机会因子的分数为3.050 5分(如图1A点所示),劣势因子的分数为-3.305 8分(B),威胁因子的分数为-2.746 7分(C),优势因子的分数为3.208 7分(D),内部因素加权分数为-0.097 1(E点),外部因素加权分数为0.303 8(F点),从图1中可以看出倪家台地热水保护区地热产业综合评分值的坐标点位于第二象限,说明其当前产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外部条件较好,存在着较多发展机会,而内部能力却存在弱点,妨碍着外部机会实现的现状。同时在其内部能力需要加强的情况下,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大于所面临的威胁,而自身的优势是略小于自身发展的劣势。图中由A、B、C、D四点围成的四边形扩张趋势是指向左上方(第二象限)的,同时产业的综合评分值也表明其发展态势还算理想,属于扭转型战略。所以倪家台保护区的地热产业应该克服自身存在的弱点,尽快将其劣势转变成优势,抓住当前有利的发展形势,形成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状态。

图1 SWOT综合分析及战略类型分析

5 结语

对倪家台保护区地热产业进一步具体分析得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身存在的劣势要大于自己的发展优势,而自己劣势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其整体的产业化水平不高,热能资源利用率较低。部分地热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粗放单一,竞争无序,盲目追求高额利润而浪费宝贵的热水资源,而这种短期的经营行为取得效益的方式是极其脆弱的,所以主管部门应从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总效益的角度来考虑,引导多样化、技术化的开发经营模式。同时加大引导力度,对其进行政策上的优惠和技术上的支持,促使各地热水资源经营单位进行产业升级,以达到对资源的优化利用。另外对于单纯性的洗浴、娱乐产业,应提高经营门槛,加大审批标准和监管力度,对浪费严重和尾水污染巨大的经营单位,予以关停和整顿,这样不仅能取得经济效益,同时收获生态效益,使倪家台保护区的地热产业模式发展为最佳状态。

猜你喜欢

台地热水保护区
一壶热水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高层建筑的热水供暖系统设计
多喝热水
和让你“多喝热水”的男孩结婚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蓝色的热带浅海
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碳酸盐岩台地的地震解释
某大坝左岸下游台地渗水来源初步分析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