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招破医院停车之困

2018-09-25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15期
关键词:停车位车位停车场

对患者体验的影响,“周边层”有时甚至大于核心层。这也是医院管理者频繁出招停车难问题的原因。

因车位不够犯难,已经不是某家医院的特例,特别是设计早、位于市中心、没有空间拓展的市内老牌医院。

中日医院副院长彭明强认为,在患者体验、满意度逐渐被强化的当下,停车难问题更是不容小觑。他注意到,“一进医院还未接触到医生,患者体验就开始了。窗口服务人员的态度、停车问题以及医院环境状况等均会影响患者情绪。”

中国水电十三局医院副院长王炳花将其命名为医院管理中的“向日葵现象”。其中,技术是医院运行及管理的核心层,而作为其附属、支持要素的环境、后勤服务、态度、沟通、费用、停车等属于技术的周边层。“而医院管理中哪一层都是不能忽略的,对患者体验的影响,周边层有时甚至大于核心层。”

毫无疑问,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得不花费精力关注的话题。不少医院为缓解就诊的最后200米,绞尽脑汁寻良策。

图1 医院管理中的“向日葵”现象

四次挖潜

刚过而立之年的中日医院,也面临着停车难这一“成长的烦恼”。医院曾四度将这一问题提上医院决策会议。

在彭明强看来,解决停车难问题,有三个方面可探索:一是医院内部车位的挖潜;二是医院周边环境的借用;三是与政府部门协调,改进周边或者申请享受公共资源。

跟随着彭明强的回忆,把时间拉回到七八年前。“囿于没有地下停车场,再加上员工车辆停在医院内,医院迎来了第一次停车告急。”他说,调研后发现,职工车辆往往一停就是一天,严重影响车位的利用率。

与交管部门沟通,在医院周边为职工车辆找到停放点,请专人看管,释放部分车位给患者,是中日医院“小试牛刀”的第一次调整。

然而,医院是发展的、流动的、递进的。随着业务量增加,私家车增多,一段时间后,医院停车问题又亮起红灯。调研发现,来院车道左右都有红绿灯,而且是双向车道,使就诊患者进出医院都很难。“进者进不来,出者出不去,来院患者常常困于距离医院仅有200米处。”

于是,中日医院进行了第二次改革——改变车辆流向。“把医院门口车道由双向改为单向,避免了进出车辆的接触,大大缓解了医院内外的交通压力。”彭明强称。

随后,中日医院又与周边的北土城和对外经贸大学协商,进一步扩大了停车位。“增加外围车位,加强内部指挥调度、协调,又缓解了一段时间。然而,不久又被车位需求增加困扰。”

2017年3月,中日医院决定采取BOT方式,吸引社会投资,率先在医院内建设自走式立体停车设施。据彭明强介绍,高15米、共4层的立体停车设施为医院扩大了369个停车位,使院内车位比建成前增加近53%。同时,车辆出入口由一进两出升级为两进四出。

值得一提的是,立体停车设施还配有先进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如高清视频引导系统,可检测是否有空位;高清车牌识别系统,使车辆进入、收费无卡化,加快了进出速度。“通过理顺管理流程,提升技术,增加车位利用率,院内停车问题得到改观,院外的中循环和大循环也得到了缓解。”彭明强表示。

可供参考借鉴的是,该院还最大化发挥立体停车设施价值,把第四层建为停机坪,成为距离北京市中心最近并可用的空中医疗救援平台。

“然而,不知几时,停车难问题又会卷土重来。”彭明强深知医院车位增长的速度,远远逊于车位保有量的增长,这却不是医院单方面能解决的问题。

中日医院采取BOT方式,率先在医院内建设了自走式立体停车设施。

各大医院显神通

如果说,中日医院是针对停车难问题的纵向革新,那么,在医疗界,亦有不少医院横向探索。

据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保卫科科长欧阳祝华介绍,该院主要通过五方面举措缓解停车难。

其一,为门诊量临时停车,如出租车、私家车等即停即走车辆,设置了停车区域。

其二,重新规划流线。车辆单程化,避免出入车辆碰头,分离施工车辆与就诊车辆。

其三,协调距离医院500米以内的停车场,设专人指引。

其四,基于住院部和门诊部距离较远的特点,设置了摆渡接驳车,免费拉载医务人员和患者,为院内穿行提供便利。

其五,车位弹性收费。因物价局给的收费标准太低,给车位管理带来诸多不便。欧阳祝华呼吁,医院与外界一体化收费,以减少周边蹭车位的现象。

记者从河南省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该院对不同车辆设立了专区停车位。其中,不仅有来院患者停车区、职工停车区,还增加了外卖、快递停车区和共享单车停车区。

据了解,不少医院的老院区,把新建建筑的地下一层、二层作为停车区,或者把医院的一些附属设施,如网球场、篮球场等改为停车场。

近几年,立体停车库也是医院关注比较多的方面,但往往止步于耗资巨大。

彭明强根据“过来人”的经验分享道,对于医院立体停车库这种耗资较大的项目,可由企业投资,由企业设计、建设、管理和收费,一定年限后企业再把停车库管理和收费权归还给医院。

目前,不少医院采用BOT模式(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经营-移交),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采用BOT方式建造了1450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

除了增加车位绝对值,预约停车位也在逐渐被更多医院采用。在以“智慧型医院”为定位的苏州科技城医院,患者只需要下载“苏州科技城医院”APP就可以享受智能导航系统。患者挂号后,根据预约时间进入医院,跟着APP就可以快捷地找到停车位。

据该院院长沈洁介绍,该院主要借助立体停车库和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实现无人停车场;然后再进行分时段管理,基本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东莞市人民医院也在试行停车位网络预约,避免患者为寻找一个停车位,全部都集中在大早上赶往医院。为了配合停车位预约措施,该院还调整了专家出诊时间。

与此同时,借助外部资源,实现车位共享缓解停车难,也是不少医院的备选方式。

据邯郸一位院长介绍,医院附近的许多小区都有地下停车场,小区居民主要是晚上停车,白天停车场有很多空车位;而医院则正好相反,白天车子扎堆,晚上则相对较空。如果实现医院和附近小区昼夜交换车位,不仅能有效缓解医院内停车难问题,还能缓解医院周边小区及道路的停车压力。

当然,除了挖潜车位,对车位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据欧阳祝华介绍,无卡化自动进出停车模式与传统停车场相比,能最大化地防止出入口拥堵现象;通过SAAS停车场管理系统,更可随时知晓停车场基本信息,灵活管理停车泊位,杜绝车辆过夜、无休止停放等问题,有效提高院方停车管理效率。

沈洁提醒,新建医院在停车场建设方面,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同时还须考虑如何结合公共交通与院内交通。目前,也有医院开设了公交就医专线,如北京公交集团开通了首都儿研所专线、北京妇产医院(东院)两条多样化公交就医专线。

而彭明强则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挖空心思在医院里扩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停车位,同样是杯水车薪,分级诊疗才是治本策略。

猜你喜欢

停车位车位停车场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蹲守停车位
我自己找到一个
停车场迷宫
俄要为免费停车位“瘦身”
车位上的数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正点
“8·12”后,何以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