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2018-09-24杨英
摘要:在小学的教育当中,语文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之一,小学语文教育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就能满足新课改的教育要求,也能为小学的语文教学添加更多的新鲜活力。所以,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切入点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就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呈现的重要特征
1、情感教育具有很强的情感特征
和数学、生物这些课程相比较,语文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很强的情感特点,这种情感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凭借自身最真实的情感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另外,在语文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互动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也要对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培养,这样才能让情感教育当中的情感性特点得到全面的发挥,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2、情感教育具有形象生动性的特点
如果教师想要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让他们可以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主动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把情感教育变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化。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去打动学生,也可以利用最直观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去唤醒学生对描述对象的感受,只有当这种具体的形象不断的在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上冲击,才能让他们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而在情感教育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语言、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让情感教育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化,也可以通过游戏、舞台表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的年龄、身体以及心智往往还不太成熟,而他们的人格也并未建立完全。如何帮助他们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让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需要通过情感教育来获得。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把情感教育当中的人性化特点表现出来,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也要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最终让他们的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
2、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由于小学的语文知识比较零散,很多小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语文,所以在整个理解和学习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大的难度,外加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速度比较快,使得不少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课堂中的所有教学知识点,长时间下来就很容易增加一定的心理负担。而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采用情感教育模式,就可以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亲切、舒适的教学氛围里去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
三、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通过教材内容建立丰富的教学情境
在实施情感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中,建立教学情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去采用与其相匹配的教学形式。比如在讲到三年级人教版《一次成功的实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为学生建立丰富的教学情境,增加他们的体验感。
本节课讲述的是一位教学家让三个学生做“逃生”的游戏,这个实验主要是对学生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了考察,文章内容生动有趣,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可以为他们带来很多人生的启发。所以,为了让学生可以对文章的实验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教师就可以按照故事情节给学生做一个完整的幻灯片,先是这位教育家从自己的手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然后又取出了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紧接着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递给了三个学生,并让他们绳头,把铅锤放在瓶子里,在这之后游戏就正式开始了。通过幻灯片对故事内容的详细展示,再加上教师的耐心讲解就能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让他们可以明白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
除此之外,在讲到三年级上册的《槐乡的孩子》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个农村孩子采摘槐米的视频,让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槐乡孩子在采摘槐米时的那种快乐和幸福,当学生观看完视频以后教师就可以提问,大家有相似的采摘经历吗?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热情高涨的情绪。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味情感
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就可以更好的落实情感教育。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都是教师以传授语文知识和解题思路为主,并没有对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在新教育背景下,要想更好的落实情感教育,教师就需要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成为课堂的主动学习者。教师采用竞争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能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
3、通过示范朗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朗诵课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得更多情感上的领悟,但前提是教师要让学生完全领会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有感情的去朗诵课文。所以在这一个环节,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工作,教师需要声情并茂的朗诵课文,在朗诵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当把抽象复杂的文字转化成一个直观的立体形象,学生就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融入情感教育就能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对小学生的情感以及综合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活动及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最终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小學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李彩云.学周刊.2017(20)
[2]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李茂林.学周刊.2016(32)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J].胡琼.学习月刊.2007(18)
作者简介:杨英,女,生于1968年,重庆市潼南区,汉语言文学本科,一级教师,任教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