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头河水库供水工程周至富仁段不良地基分析及处理

2018-09-23杨俊亮

陕西水利 2018年5期
关键词:渭河砂土卵石

杨俊亮

(陕西省咸阳市水利工作队,陕西 咸阳 712000)

1 工程概况

咸阳市石头河水库供水工程周至段输水管线南起马召镇引水口(桩号0+000),管线沿渭河南岸一级黄土台塬向北,途经过秦岭山前洪积扇、黑河漫滩、渭河河床,穿渭河至咸阳。周至段引水管道采用钢筒混凝土管道,管线基础处理类型有砂砾石弧形基础、砂砾石换填0.6 m混凝土基础两种类型,管道全长20.372 km。富仁乡段管线桩号为16+060~20+372,途径渭兴村、渭丰村、县林场、乡农场,主体工程为安装钢筒混凝土管(PCCP管)道800多节、钢管件100多米、镇墩10座、排气阀井8座等。该段钢筒混凝土管内径为1.8 m,工作压力1.2 MPa~1.4 MPa,最大埋深6 m,最小埋深2 m,单节长度为5 m,重约 13 t。

富仁乡北靠渭河,南邻黑河与沙河,是黑河与渭河的夹心地带,该段沙河自西向东流,黑河也在其正南方向不足1 km处拐弯也自西向东流,北面有渭河自西向东流,该段地下水埋深为1.0 m~2.5 m,且水量丰富。施工图设计基础处理类型,从17+455~19+431.5段为砂卵石基管沟、弧形砂砾石基础,但实际施工开挖后发现17+455~18+742段地基底部未见明显砂卵石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段依照地基情况按照弧形混凝土、非湿陷砂基管沟施工。

2 地基类型判断

输水管道桩号17+455~18+742段基础开挖后,目测地基与设计图纸上标明的砂卵石层类型不符。为了准确判断地基砂土层颗粒含量情况,对该段地基取样进行颗粒筛分,筛分粒径含量情况详见表1。

表1 地基土料筛分情况表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该段地基土料颗粒含量集中在中细砂土类别,与砂卵石相差较大。为了探明这种砂土层深度,用1.5 m长的探钎对该段地基进行了钎探,钎探深度详见表2。依据设计说明,渭河中砂在Ⅶ度地震时液化,液化等级中等~严重,这种地层是属于能够液化的不良地质基础,需要挖除。挖除液化砂深度详见表2。

表2 地基钎探及挖除液化砂深度表

在对该段地基钎探时,发现探钎插入地基(中细砂土层)下一定深度时会遇到较密实的薄层砂卵石层,但用力穿透后发现下层很松散,属于松散的中细砂层,且深度不一,这表明该段地基下有薄层砂卵石夹层,并在局部表现为多层相间。这种地基对管道基础来说,属于不良地基,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3 地层成因分析及加固方法

从现场钎探情况来看,17+455~18+742段地基情况复杂,基础开挖后地下水涌水量较大,涌出的水中含有不少细砂颗粒,说明具有一定流沙性质。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国时,渭河距周至县城2 km,现今为6 km左右,沙河和黑河自西向东流的河道为渭河的故道。这也说明渭河在周至段不断向北改道,其原因主要为黑河及沙河挟带大量砾石、沙泥堆积在入渭口,形成三角洲式的沙滩,顶托渭河北移,富仁乡为黑河与沙河顶冲渭河北移形成的泥砂滩地,地层结构复杂,稳定性差,且有一定的流沙性质。加之此段地下水丰富,地下水受南面的地势坡降影响,有南北向渗流的承压水,在渭河处出露。猜想该段砂土层受一定的承压水浮托影响,这种影响也是造成该处地层松散有夹层的因素之一。

依据水利工程砂土类地基加固方法,常用的处理方式有砂砾石换填、水坠砂法、碎石振冲桩、水泥搅拌桩等方法。砂砾石换填法主要是减少基础的沉降量,加速软弱砂土层的排水固结,施工操作方便易行,是处理该地层的非常适用的方法,且造价相对较低。水坠法是通过水对砂子的水坠作用,使砂粒得以重新排列,进而形成密实的砂土地基,但对于地下水丰富的中细砂层和复杂的层状松散层,其效果不理想,并且砂土层的液化现象不能消除,对于该段地基是不理想的加固处理方法。水泥搅拌桩加固一般适用于地下水少或无地下水的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且施工成本较高,施工费时,对于本工程地下很丰富,渗透破坏力比较强的地层,并不适用。碎石振冲桩填料法也适用本工程,但依据参考文献[1]可知,其施工造价大约是换填施工的2倍,且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没有换填法地基承载力高,施工机具较多,工期稍长,没有换填法施工方便,不利于施工和操作。

通过以上对比和分析适合该地层换填法最适宜,且施工成本较低。经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单位同意,确定使用砂卵石换填法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但换填料的确定和碾压参数的确定需要现场试验来确定。

4 现场碾压试验及参数选定

采用换填法加固该段地基时,起初换填料采用70%开挖的基础料混入30%的2 cm~4 cm砂卵石料,进行碾压试验,结果发现碾压三遍后碾压面较为松散,无法取样进行灌水法测定干密度,随后又碾压3遍,碾压面依然松散,不能进行取样坑检。随后调整了现场碾压试验方案,回填料分别用100%,70%,50%三种不同含量的2 cm~4 cm砂卵石料分三段进行试验,灌水法取样检测结果详见表3。

表3 分段碾压试验检测结果情况表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段换填料试验数据最低,第三段现场压实效果次之,且现场压实效果较差,第二段压实度最高,其效果也最好。通过对三段回填料分别取样送试验室做不均匀系数、最大和最小干密度试验,结果也是第二段回填料不均匀系数最小,干密度最大,最终选定换填料为第二试验段料。换填施工时还对碾压遍数和铺料厚度参数进行了测定,从而依据参数进行施工。测定时碾压机具选择了16 t自行式振动平碾,振动频率30 Hz,激振力290 kN,铺料厚度分为35 cm、45 cm、55 cm,在静压2遍后,振压4、6、8遍,测定相应的干密度及相对密实度,测定结果详见表4。

表4 铺料厚度及压实遍数测定表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条件下,虚辅料厚度55 cm,所得的压实系数偏小,振压4遍时相对密实度达不到0.65的设计要求。虚辅料厚度35 cm,振压6遍时,出现机械过剩的情况。虚铺料厚45 cm最为合理,振压遍时数控制在6遍。

5 处理效果

在换填该段不良基础施工过程中,首先进行颗粒筛分与钎探,掌握地基资料,确定加固处理方法,然后选定铺料厚度、碾压遍数,采用静压和震动碾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施工。施工后测量基础的沉降量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随后还发现该段基础处理后,换填过的基础未见到地下水,而在其上游50 m的未处理段,基础面排水量较大,说明原来疏松的砂层变成换填后级配合理的密实基础后,地下水渗流路径也发生了改变,向透水阻力小的方向渗流,这也表明换填效果较为理想。

6 结论

对咸阳市引水工程周至富仁段地层与设计图纸不符时,利用简单、常用的检测方法,先弄清楚基础地质情况,再结合设计图纸确定消除不良地基的加固方法,最后进行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合理的级配料和碾压参数。由于该类地层在含水量大的中细砂河流中,特别是有河流汇入的顶冲段或河道的推移段具有一定相似性,对这类地层的基础处理好坏,决定了上部建筑物的稳定与否,可为类似地层的河道及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渭河砂土卵石
故乡
故 乡
饱和砂土地层输水管道施工降水方案设计
深厚卵石层基坑支护案例分析
龙之中华 龙之砂土——《蟠龙壶》创作谈
钻石和卵石
城市浅埋隧道穿越饱和砂土复合地层时适宜的施工工法
一种天水市渭河径流预测模型的研究
砂土强夯加固效果的深度效应
冒充鸡蛋的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