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油治疗肛裂术后的临床研究*
2018-09-23单苏圆赵诚
单苏圆 赵诚
肛裂术后,肛门周围组织受到手术刺激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局部的静脉与淋巴回流障碍,常伴随肛门疼痛、便时出血、创缘水肿等并发症的产生,创面愈合缓慢需长时间持续换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困扰临床医生。紫草油是本院治疗肛肠疾病常用的外用药,本课题通过对肛裂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症状进行分级量化评分,阐明紫草油对减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作用,并观察患者血清中TGF-β1和VEGF含量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二科2015年7月-2016年12月的住院患者120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确定的《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中肛裂的诊断标准,拟定肛裂的诊断及证型标准[1]。纳入标准:(1)均符合上述肛裂诊断标准;(2)年龄 18~70岁;(3)均无肛门手术史及肛门形态功能异常;(4)术前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5)所有患者均接受本次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痔、肛周脓肿、肛瘘、直肠息肉等其他肛肠疾病;(2)合并有慢性腹泻等胃肠道感染;(3)伴有机体恶性肿瘤;(4)伴有糖尿病等代谢系统病症而可影响伤口愈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紫草油组、凡士林组和湿润烧伤膏组,各40例。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在局麻下行肛裂后扩术,每天便后清洁创面,分别予紫草油(生产厂家: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闽药制字:Z06106033)纱条、湿润烧伤膏(生产厂家: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04)纱条、凡士林(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制剂室提供)纱条均匀敷贴创面,至创面愈合。纱条制备:将紫草油、湿润烧伤膏、凡士林分别均匀地涂抹在3 cm×2 cm无菌纱布条上,备用。换药方法:将药用纱条分别均匀地覆盖于三组患者创面上,使油纱长于创面0.5 cm,最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创面。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1、7、14、21 d时的疼痛、水肿、出血情况的疼痛、水肿和出血评分,其判定标准:(1)疼痛0分为术后日常无明显疼痛;2分为疼痛呈间歇性,便后稍明显,可耐受;4分为持续疼痛,排便后加重,坐卧不安,双氯芬酸钠栓纳肛可缓解;6分为痛感强烈不能耐受,需肌注布桂嗪注射液等药物。(2)水肿0分为创缘无水肿;2分为创缘稍水肿,水肿范围直径≤1 cm,轻柔按压后可复位;4分为水肿一处以上,1 cm<水肿范围直径≤2 cm,按压较难复位;6分为肛缘水肿呈弥漫性,创面凹陷,引流不畅;(3)出血0分为无便血;2分为便纸少量染血;4分为便时滴血或便中带血,便后可自行停止;6分为便时滴血较多,便后需压迫方能止血。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TGF-β1和VEGF含量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ComPare Means的One-Way ANOVA和IndePendent-SamPle T Test过程操作,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C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三组术后水肿、疼痛、出血积分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在术后21 d时,各组药物均能缓解术后水肿、疼痛、出血症状,其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紫草油组的水肿、疼痛、出血评分均明显低于凡士林组和湿润烧伤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术后TGF-β1和VEGF水平比较 术后7、14、21 d三组TGF-β1及VEGF水平与术后1 d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21 d紫草油组与湿润烧伤膏组、凡士林组TGF-β1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14、21 d湿润烧伤膏组与凡士林组TGF-β1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三组术后水肿、疼痛、出血积分情况比较[分,(±s)]
表2 三组术后水肿、疼痛、出血积分情况比较[分,(±s)]
1 d 7 d 14 d 21 d 1 d 7 d 14 d 21 d紫草油组(n=40) 3.10±0.65 2.65±0.55 1.60±0.52 1.00±0.42 2.50±0.58 2.60±0.56 1.90±0.49 1.20±0.47湿润烧伤膏组(n=40) 2.95±0.51 2.35±0.56 1.95±0.42 1.35±0.48* 2.45±0.55 2.65±0.56 2.05±0.43 1.44±0.41*凡士林组(n=40) 3.05±0.45 2.55±0.53 1.90±0.37 1.45±0.34* 2.50±0.70 2.40±0.62 2.05±0.48 1.65±0.48*F值 0.791 3.122 7.367 5.695 0.089 2.076 1.373 5.024 P值 0.456 0.048 0.001 0.004 0.915 0.130 0.257 0.003组别 水肿 疼痛
表2 (续)
表3 三组术后TGF-β1和VEGF水平比较[ng/L,(±s)]
表3 三组术后TGF-β1和VEGF水平比较[ng/L,(±s)]
组别TGF-β1 1 d 7 d 14 d 21 d紫草油组(n=40) 24.05±0.96 31.82±1.97 39.47±2.10 50.05±2.07湿润烧伤膏组(n=40) 16.86±1.41 20.98±1.44* 30.51±1.48* 34.13±1.52*凡士林组(n=40) 16.56±0.92 19.33±0.93* 22.15±0.95*△ 26.29±1.47*△F值 574.459 810.125 1 199.946 2 008.747 P值 0.001 0.006 0.000 0.000
表3 (续)
3 讨论
肛裂是指齿线与肛缘间肛管皮肤全层纵向裂开而形成的感染性溃疡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高,且无地域及性别差异[2]。因排便引起的肛门周期性剧烈疼痛及便下鲜血是肛裂患者最常见的症状[3]。现代医学认为肛裂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病学说包括解剖缺陷学说、局部缺血学说、神经肌肉学说、局部感染及上皮学说等。肛裂早期经饮食起居或药物调节即可痊愈,但若排便时肛管皮肤反复裂伤,局部血流灌注不足,或者粪便污染创面,裂口愈合困难则易形成慢性溃疡[4-5],需手术治疗才能治愈[6-7]。但由于病变部位的特殊性,术后创面开放、血供差、修复再生的过程较长,常伴随创面疼痛、水肿、出血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8]。创面的修复是一个包括炎性反应、细胞增殖、瘢痕形成等多个步骤的复杂过程[9]。VEGF是目前医学认为创伤修复方面最强的血管生成因子[10],参与创面修复的每个过程,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增加微小血管的通透性,动员新生的血管和细胞至局部创面[11]。周岁锋[12]研究显示,升高VEGF水平可降低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渗出,缩短创面愈合时间。VEGF还可促进皮肤表皮细胞的增殖与分裂,缩短创面修复时间[13]。TGF-β1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4],对创面有强烈趋化作用[15],作用于炎症及修复细胞,完成对炎症及修复细胞的发育、增殖、凋亡、分化、迁移的调控作用[16];在间质细胞中则表现为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发生、增殖、分化,加快组织纤维化等作用[17]。TGF-β1还与多种生长因子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及创面愈合。
本研究发现,三组均能缓解术后水肿、疼痛、出血症状。术后21 d紫草油组的水肿、疼痛、出血评分均明显低于凡士林组和湿润烧伤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紫草油在缓解肛裂术后水肿、疼痛、出血症状方面均优于湿润烧伤膏组及凡士林组。术后7、14、21 d三组TGF-β1及VEGF水平与术后1 d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21 d紫草油组与湿润烧伤膏组、凡士林组TGF-β1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紫草油能有效提高TGF-β1及VEGF含量。随着创面的愈合,TGF-β1及VEGF含量逐渐升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创面,促进血管新生,为伤口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改善术后水肿、疼痛、出血等症状,加快创面愈合[18]。
综上所述,通过上调TGF-β1及VEGF表达水平,可以改善术后相关症状,并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再者根据上述变化规律,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高TGF-β1及VEGF表达,如何科学合理地调控创面愈合过程,是笔者以后研究的重点及难点。